順著光 我向前看
面對在 自己對岸
這世界 從一開始
本沒有 所謂勝出和投降
這力量 誰找得到
行走在 我的地方
有時說謊 和原諒
也許都 來自它的方向
逆著風才能飛去的地方在哪
忘了自己看世界也未必複雜
難道失敗就真的一無是處嗎
若然有時找不到倔強
你不妨跟隨我一起唱.......
「行走的力量」是由著名演員陳坤所創立東申童畫公司發起的心靈建設公益項目,創建於2011年。倡導通過「止語」行走,內觀自我、提升自己的內心力量,傳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生活理念。
「行走的力量」每年5、6月針對不同人群進行10—20人的志願者招募,陳坤將帶領志願者隊伍於每年7月—8月在山區進行為期一周左右的止語徒步行走,以此鍛鍊心智,傳播正能量。
2011年
「1+N」代表「東申童畫」與N股年輕勢力一同組成的隊伍參與此次公益行走。
作為行走的力量項目第一站,目的地選在了「世界屋脊」西藏。當年從18000餘份報名中選拔北京在校大學生志願者12人,活動籌備297天,用時11天,跨越2000公里,實地行走平均海拔4500m以上,最高海拔5210m。
「行走的力量」當年獲得「新周刊」2011新銳榜推委會特別大獎、2011公益行動獎、2011年度最具影響力行走事件。
陳坤當年出版圖書《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暢銷30萬冊。
2012年
行走活動的第二站,將目的地選在青海,參與者借在青海一心行走,觀心自省,感悟內心的力量,學會成長和給予。
本年度針對有支教意願的應屆畢業生及白領進行招募,選拔志願者20人。完成行走後,其中16人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地區的四所學校完成了為期半年的支教活動。
當年10天9夜的阿尼瑪卿山轉山徒步,路程180km,平均行程25km/天,途徑砂石、山地、渡河、泥濘、塌方區、冰崩區,風雪冰雹交替,最高海拔4750m,最低溫度-8℃ 。
當年創辦行走系列雜誌書,並出版圖書《往西,寧靜的方向》、《呼喚潔凈的世界》。
2013年
2013年,「行走的力量」主題為「行·靜 喜馬拉雅」。作為該系列活動的第三站,行走路線定為珠峰東坡的嘎瑪溝環線。「行」是指行走,「靜」指行走時倡導的禁語行走、安靜關注內心的方式。
這一年「行走的力量」將招募的人群定為老師及師範類專業本科生,在北京師範大學進行校園宣講時,劉瑜前來與陳坤暢談教育話題,吸引了社會關注。共招募志願者20人,7天行走126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海拔5300米。參與其中的還有明星志願者胡歌和董潔。
當年出版行走系列圖書《去遠方發現自己》。
行走活動:
- 「行走日光城」拉薩城市行走
時間:2014年1月12日
地點:西藏拉薩市區
參與人:1500名西藏市民
嘉賓:陳坤、孫冕、張靜初、王珞丹、張揚、費勇、經緯
「行走的力量」發起人陳坤及新周刊創始人孫冕,著名演員張靜初、王珞丹,導演張揚,《行走》系列書刊主編費勇,央視知名主持人經緯等人出席活動,與拉薩市領導共同啟動本次「行走日光城」活動。其後,陳坤及活動嘉賓攜1500市民在拉薩城區行走2個多小時,行程達10公里之遠。
陳坤被拉薩市政府任命為拉薩城市形象大使,成為拉薩市歷史上首位城市形象大使。
2014年
行走的力量「心·跡」敦煌,重走承載歷史與文化的絲綢之路,在感受歷史車輪印記之時,在極端環境中思考自我,尋找內心釋放的途徑。
這一年志願者報名針對青年創業者,在5月的清華大學校園啟動會上,著名企業家潘石屹、王利芬與陳坤一同分享創業經驗,好友周迅、孫冕也到場為未來的創業者們加油。本年度招募志願者20人,均位擁有創業項目的青年創業者。志願者隊伍以雅丹魔鬼城為終點,在43°C的高溫下完成150公里的敦煌沙漠行走,歷時6天,地表溫度達70°C。在經歷這一路的高溫和沙塵暴,沒有信號和沒有水源後,我們對城市生活與工作進行更深思考。此次行走強度也成為中國沙漠行走之「最」。
當年出版行走系列圖書《不極致不叫人生》。
2015年
2015年行走的力量更加關注青年文化,將報名群體鎖定在全國年輕的原創創作者身上,行走路線則定位理想之國——雲南香格里拉。
本年度報名人數達35000餘人,創造了項目記錄,從中選取22名原創志願者,與陳坤、孫冕、張曉晨、白舉綱一起,進行為期8天的雲南香格里拉行走。行進110公里,從2500米到4500米,直線攀爬高度達2000米,恰逢雲南雨季,使路途變得格外艱難。
此外,項目首次進行同步網絡直播,有1000多萬網友在線收看了止語行走的實況。
「行走的力量」從2015年起,氣質越發年輕化,行走系列圖書也進行改版,著重傳播青年文化。行走的力量將致力於青年文化的推廣傳播,為有夢想的年輕創作者爭取更多機會,鼓勵年輕創作者堅定創作夢想。年末《歸零》影像展特設「青年夢想新展廳」,展示本年度志願者的創作作品,並計劃出版行走系列圖書《歸零》,展示部分青年創作志願者的行走故事。
行走活動:
- 李榮浩改編行走主題曲
時間:2015年5月28日
《行走的力量》原作曲人李榮浩與本年度對主題曲進行再次改版創作,為行走注入新力量。
2016年
行走的力量進入第六年,也是轉折年,路線定在川藏(康定)。
6月13日,在中國傳媒大學報告廳啟動儀式上,周雲蓬、小鵬、老極、奚志農前來助陣,與陳坤一起分享。
這一年我們的招募首次打破「限制」,進行全國範圍內的全民招募,不限制職業、身份、地域。經歷了歷年時間最短的招募,也收到了歷年最高的報名人數——76萬。我們也首次嘗試將音樂、禪修、露天電影等形式融進行走中。
20位全國選拔的志願者最小18歲,最大35歲,和陳坤、音樂人小河一起行走川藏,歷時8天7夜,經歷最高海拔4700米,完成突髮狀況最多的一年行走。
再次與樂視合作,1000多萬網友在線觀看網絡直播。
2017年
2017年,「行走的力量」以「走一段有心的路」為主題,寓意只要觀照好前進的心,即使是一段平凡的路,也能走出別樣的意義。因為,一切道路終將通向真正的自己
5月18日,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北區紅館啟動,陳坤分享了自己內心強大的法則,並同時開啟行者招募。
8月,陳坤和好友周迅、孫冕等有心同行者,帶領行者們走進西藏山南,在神山聖湖的天光雲影間,在遠離城市的靜謐自然中,感知天地的廣袤,體會個體的渺小,與內心的力量。
除每年頗具儀式感的無人區「止語」行走外,還在城市中心舉辦了「行走100問」等相關活動,提醒大家即使生活匆忙也別忘和內心對話,加之每年的分享展,希望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同行者,共同體會行走的意義。
2018年
2018年,「行走的力量」聚焦「情緒」,以「每一刻都是最好的自己」為主題,希望向大家傳達每一種情緒都是客觀存在的,皆具有特別的意義與價值的理念,倡導大家覺察、面對、接納自己所有的情緒。當悅納自我時,每一刻都是最好的自己。
5月23日,「行走的力量」在北京大學史丹福中心正式啟動。陳坤現場揭曉了2018年主題「每一刻都是最好的自己」,並分享了自己與情緒相處的心得。同時作為首位報名者填寫情緒問答進行報名,開啟行者招募。
8月,陳坤與18位招募的心理學從業或愛好者等情緒「共情人」行者一起,在平均海拔3000m的滇西北完成了五天四夜的「止語」行走,同行的還有隨行心理老師,與行者們一起分享情緒體驗,陪伴大家成為對自我情緒更加敏銳的覺察者。
2019年
2019年,「行走的力量」繼續聚焦情緒,以「看見自己本來的樣子」為主題,邀請大家透過情緒看見自己本來的樣子,探索真實的自己,探究更好的生活。
5月29日,「行走的力量」2019年啟動會在北京達美藝術中心舉行。啟動會上,陳坤現場作畫,解讀2019主題「看見自己本來的樣子」,並分享自己處理情緒困擾的方式。同時2019行者報名也正式開啟。
8月,陳坤有心同行者倪妮,與面向大眾招募的20位行者,一起在平均海拔4300m的川藏線完成了6天5夜的行走。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行者,在行走的過程中變的堅強,行走是一個接受的過程,無論外界有多少喧囂,都要去接受,陳坤的行走和村上春樹的跑步一樣,都是為了接受世界賜予我們的一切,村上春樹在書中寫到:「當受到某人無緣無故(至少我看來是如此)的非難時,抑或覺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卻未必如此時,我總是比平日跑得更遠一些。跑得長於平日的距離,讓身體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認識自己乃是能力有限的軟弱人類——從最深處,物理性地認識。」
跑步是一種哲學,行走也是一種哲學。
在行走的過程中,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走著走著就找到了自己,走著走著就走到你陽光照射下的內心世界裡去了,只要你行走,就能與生命中的真實相遇,人生的意義在於行走,面向前方,不要停下。
行走是什麼?在這條漫長的人生路上,我們真實的在這世界上行走,我們的心靈也在行走,只有內心與外在兩條路上都在行走時,我們才會成長,才會理解人生無常,才會找到自己,人生是一條與自己相伴的路,自己一個人行走,不須為了順從別人或討好別人而扭曲自己。在行走中去直面自己的內心,畢竟真實的醜陋比虛假的繁榮美一千萬倍!
行走,在路上
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私聊,歡迎嚮往遠方的你與我們同行!也可以點擊查看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KUdE28BMH2_cNUgLlC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