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灼君導讀:人靠譜,事兒就靠譜。人不靠譜,靠譜的事兒也被被搞砸!成敗都在人,特別是早期階段,人是核心!
以下為轉載內容
我從去年開始嘗試用一種新的機製做股權投資。(這裡先不討論「機制」的優劣)最主要原因是我越來越明顯的感覺主流運行機制有很多「不正確」的地方。投資決策是個極度非標的產品,是不適合工廠製造一樣的規模化的。如果不考慮各種限制,早期股權投資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
風險投資最大的特點是不確定性極大。而這些不確定性的絕大多數都與創始團隊息息相關。所以處理不確定性的重點在於對所託之人的評估上。而對於人的判斷,一萬個人有一萬個答案,並且同一個品質在不同的場景下會有不同的作用。那麼什麼是對人的判斷的最好辦法呢?
成大事者長啥樣?總希望能夠找到一條公式可以極大的提高識別出優秀人的機率。但最終的結論只有兩個:
1,不可能存在這樣的一個公式,在這個方向上的探索是註定會失敗的;
2,那些稱之為「優秀」的品質,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可以幫助創始人做事過程中「發現本質,並且遵循本質」。
這種停留在理論層面的總結,在實際操作層面基本沒有意義。既然在操作中無法遵循某個「公式」,那麼只有一種方式是可行的:
對人的判斷上,我們找到那些可能導致失敗的規則,然後作為負面清單過濾掉那些不合格的,進而寄希望於剩下的成功的機率會更高一些。
我們應該由經過這種清單檢驗的,質量可接受的數量來決定投資的數量,而非由規劃的投資數量而調整這種過濾清單的質量。
當然,這個清單只是相對而言,並非絕對的。因為完全合格的人,可能全世界也找不到一個,即使有這樣的人存在,很多特質也不是他年輕時具備的。我們也要以一個機率的思維去對待這個清單,它只是幫助你調用別人經驗的輔助工具而已。哪怕只幫助我們排除了一個錯誤,也是個很有價值的事。
巴菲特為代表的「價值投資」理念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安全邊際」,安全邊際給不確定性風險留出了很大的緩衝地帶。對人進行判斷的負面清單的過濾,就是一級市場投資最好的「安全邊際」。
這個清單不是我一時興起的結果,而是過去幾年陸陸續續的總結。日後還會根據新的「遭遇」不斷更新。
這可能是我為啥那麼喜歡達利歐的原因。
最近跟幾個朋友提到我有這麼一個清單,都要求分享一下。所以我整理出來。Enjoy.
來源:王坤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