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常見的「零食」,其實是藥物,家長別再輕易給孩子吃了

2021-03-27     木蓮媽媽

原標題:這幾種常見的「零食」,其實是藥物,家長別再輕易給孩子吃了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對於小孩子來說,「吃藥」絕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為對藥物有著天生的抗拒,所以孩子每次生病,家長喂藥都需要「艱苦鬥爭」一番。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如今越來越多的藥物在製作的過程中,考慮到「味道」的問題,所以對於藥物儘可能做了「甜味」處理,甚至還有不同的水果味。

但這樣的情況卻衍生出一個弊端,很多藥物做得跟零食很像,導致家長們都分不清哪些是藥物,哪些是零食。

案例

前幾天去鄰居阿姨家裡串門,剛進門阿姨就十分熱情地拿出一罐「涼茶」給我喝,順便還拿了一罐給自己的小孫子,一邊拿一邊還對我說:「這涼茶可好喝了,我家孩子特別愛喝」。

但我看了看涼茶里的成分,發現這並非是零食,而是屬於「藥物」的範圍,鄰居阿姨竟然還把它當成了孩子的「零食」,長期給孩子喝。

事實上,現在很多食品歸屬類不明顯,再加上家長分不清零食和藥物的區別,導致明明是藥物,卻經常被當作孩子的「零食」。

這幾種常見的「零食」,其實是藥物,家長別再輕易給孩子吃了

1)涼茶和酸梅湯

春天來了,夏天也就不遠了,夏季酷暑難耐,自然需要一些冰冰涼涼的飲品來解暑,那麼「涼茶」和「酸梅湯」就成了很受歡迎的飲品。

但實際上,從中藥角度來講,涼茶和酸梅湯都是一味中藥,孩子經常喝的話,會影響身體健康,不僅如此,就連老人、孕婦和體寒者也要禁用。

2)大山楂丸

一提到「大山楂丸」,很多人潛意識中都會聯想到「山楂」,認為這是「山楂」做的,可以用來治療孩子的積食問題,孩子多吃一些可以幫助消化。

但實際上,「山楂丸」里並非只有山楂,而是一些其中的藥物成分,經常使用會導致孩子體內的藥物成分過高,就會造成「濫用藥物」的下場,所以各位家長還是長點心,不能再讓孩子隨便吃了。

3)潤喉糖

潤喉糖在包裝上實在和糖果十分相似,而且在名稱上也有一個「糖」字;但實際上,它真的不是「糖」。

潤喉糖在吃過之後,嗓子清清涼涼的十分舒服,但也不能盲目地吃,且不說裡面的藥物成分對孩子的身體有傷害,就是裡面含有的熱量和糖分,經常吃就會導孩子容易發胖,同時還會損傷孩子的牙齒,實在是百害無一利。

4)板藍根

貌似從03年的非典開始,板藍根成為了預防疾病的「神藥」,而且沖調之後,味道也是酸酸甜甜的,所以很多家長都喜歡讓孩子多喝。

但實際上,板藍根雖然在口感上甜甜的,但卻是一種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如果孩子沒有相關的症狀,自然是不能經常用它沖水來當成飲料喝。

藥物代替零食的後果

在醫學上,有一種說法叫「藥食同源」,即一種物品,既可以用作藥材,又可以作為零食,它要比零食健康,所以很多人都開始食用。

但以上的幾種藥物卻不是「藥食同源」。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因此把藥物當作食物來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針對這種情況,專家也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如果沒有分清是藥物還是零食,還是不要盲目地給孩子食用。

尤其是對於兒童和孕婦來說,要尤其注意,像孕婦如果吃了大量含有山楂成分的食物,會刺激宮縮,甚至導致流產。

寫在最後:

俗話說:「病從口入」。孩子的健康是父母最關心的,這些看上起「既美味又健康」的食物,實際上卻是藥物,對孩子的身體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在條件好了的大環境下,千萬不能讓入口的東西成為了孩子的負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BCqhHgBrsvY2_UuC6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