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類專業國家線普遍下降,人文學科上漲,考研之路怎麼走?

2020-04-20   冷絲說人文教育

文|冷絲

欄目|考研國家線

很多細心的考研學子和家長已經發現了一個規律:2020年考研國家線,無論是學碩還是專碩,理工農醫類專業分數線普遍下降,或者不變;人文類學科普遍上漲。

可能有人會這樣解釋,今年情況不一樣,這是暫時的發展趨勢吧?也有人說,不僅是考研,高考也是這樣,理工類學科吃香,人文學科不好就業,一直就是這樣發展趨勢吧?

冷絲並不這麼認為,今年的情況確實特殊,但是擴招也是一個事實,不僅人文學科報考人數多,理工農醫類專業報考人數也是大幅上漲,為何人文類學科專業國家線上漲趨勢這麼大呢?尤其是藝術學專業,上漲的趨勢還挺快的。

這其中有什麼奧妙之處?2021年考研學子和今後的考研一族,他們該如何正確看待這種現象?

只有準確和正確認識目前的趨勢,考研學子在考研之路上才能夠走得順暢,少走彎路。

還是需要用數據說話,如果將2020年和2019年的考研國家線數據對比,基本就可以看清楚具體的情形。

這是2020年和2019年學碩國家線的升降對比圖:

學碩國家線

經濟學和歷史學略有下降,其他人文類學科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藝術學和體育學上漲趨勢最大,為何是這兩門專業上漲的趨勢這麼大?

冷絲總結了其他很多專家的看法,基本一致的觀點是這樣的:藝術學和體育學專業本科生就業形勢不好,報考的人數激增。同時,這些專業的考生基礎並不好,「二戰考研」的人數較大,這就導致該專業初試成績上漲,競爭更為激烈,國家線上漲是必然的趨勢。

由此可見,這一類考生確實在選擇「是否考研」「如何複習備考」等等方面要想得更加周全一些。

同樣的道理,哲學、法學和教育學也存在就業難的問題,而法學和教育學報考人數基數大,這也就導致這些專業國家線上漲。

再看看專碩國家線的情況:

專碩國家線

其實,與學碩相比較,情形相差無幾。

眾所周知,根據教育部官網發布的信息,2020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達到341萬,較2019年的290萬增加了17.6%,創下研究生報名人數有記錄以來新高。

還有一個趨勢,自2011年以來,除2014年2015年稍有下降外,其餘年份都呈增加態勢,2019年考研人數增幅更是達到21.8%。而根據很多高校專家調研結果來看,近5年考研人數的連續大幅增長主要是由於大學生自我發展要求提高、就業壓力增大、非全研究生納入統考以及招生規模擴大等多重因素的疊加效應,社會各界對此的反應趨向「憂大於喜」。

毫無疑問,被考研熱影響的本科生確實需給自己降降溫,提高自我認知和自我把控能力。

本科畢業是否選擇考研主要取決於自我職業期待,而有些專業——管理類、網際網路相關專業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果有工作經驗再選擇匹配院校和專業報考研究生,這樣含金量高的學歷更受用人單位青睞。

考研是為了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還是躲避就業或延緩工作,這就需要多角度自我拷問,認真調研,請教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和學長,了解意向專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綜合過來人的經驗和自我學業水平,慎重進行抉擇。

決定考研與否,大多數人都是在大三下學期才能付出行動的,也有少部分人在大一大二就開始了,他們比別人更加意識到考研的壓力與競爭,他們就比別人更付出一分耕耘。然而大多數加緊訓練與複習還是在大三,這時候會發現自己的壓力很大,考研的形式如此嚴峻再加上部分考生專業課才真正開始,考研的複習時間本來就有限,專業課以及上課還要花自己一大部分時間,最後感覺啥都沒幹成。在這種情況下,考研學子也只能為長遠發展考慮,每天拚命地複習與考研有關的學科,忽視真正的專業素養的提高。

考研局勢變得如此殘酷,2020年的考研競爭尤為激烈,2021年的情形也大致就是這樣,未來也可能如此,然而考研的結果卻不如人意。

回歸起點,我們應該把態度擺正,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或者自己的興趣所在,而不要把隨風逐流,迷失自我。根據時間的價值來說,入職的選擇也是蠻不錯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根據很多高校調研的結果,當代大學生考研的原因絕大多數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占63%,小部分因為外界的影響,身邊的人在考研,小部分想更換學校或專業以及擺脫父母的安排,現階段的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往往很多人都不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在考研學子當中,有絕大部分人為了以後能找到一個穩定且滿意的工作而選擇考研的道路。

調研結果還顯示,當代大學生認為考研的最大阻力是自身的毅力不足。考研的難度逐年增加,考研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往往有很多考研學子在大三大四的時候因為無法堅持而選擇了放棄。

另據調查問卷顯示,對考研流程充分了解的大學生少之又少,僅僅占了11%,有25%的大學生對考研流程基本了解,對考研流程基本或完全不了解的大學生占64%。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對考研流程缺乏了解,以至於無法提前做好考研的準備,以及無法積極面對考研。

對考研流程缺乏了解是其一,普遍大學生了解考研的方式極少,多數是通過同學和老師的介紹所了解的,通過參加輔導班來了解考研流程的僅占15%。其餘了解考研方式的途徑僅僅是網絡及書刊,這說明大學生對於了解考研的方式很少。

因此,冷絲總結,未來的考研學子和家長要多了解最新的考研信息,及時掌握情況,根據個人情況準確判斷利弊,準確選擇考研、「二戰考研」或者先工作等等,不能盲目跟隨其他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