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思維要轉變,四種風險需謹慎

2019-11-15     微笑書寫青春

理財永遠只有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作用,手頭沒錢的時候要努力工作積累原始資本。無論你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上班族一定要學習理財,但是不要沉迷於理財。

理財就是生活,通過學會理財會獲得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比如做某件事會有多方面的思考,正視風險,不會因為突發緊急情況導致情緒失控;學會控制買買買的慾望...

如何一步步達到思維方式的轉變呢?

01、消費觀念

如果你以為第一步就是學會如何買基金股票,恭喜你已進入理財誤區。你要先改變自己的消費觀念,前段時間有個營銷號很火爆,具體內容就是教年輕人怎麼省錢去買奢飾品,月入4K還非要去買愛馬仕的包的行為。這一碗熱騰騰的毒雞湯連獐子島的扇貝都不敢喝。

首先拒絕做一個月光族,這樣手裡有點錢可以買理財產品,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費衝動,你可以先把錢放在支付寶中的餘額寶。下面一步學會記帳,分析自己消費支出占比,理性控制消費支出。

02、正確認識投資產品

投資理財的原則是不明白就不要去投資。「投資金字塔」,列舉了市面上常見的各種投資品,從金字塔底部到頂尖,越往上走風險越高。如果你不懂就不要去觸碰以防虧損。

建立正確的投資心態,不要覺得投了很容易就能發財,如果賺錢很容易世界上那還有窮人?下面簡單地講講常見的投資品各自的特點。

貨幣基金的運作方式大概是這樣的:基金公司把大家的錢彙集起來,拿去買銀行的定期存款、大額存單。

國債逆回購:本質是一種短期借款。國債逆回購就是企業急需用錢,於是就把自己手裡的國債當作抵押品給你,你把錢借給他;到期企業還你本金和利息,你再把國債還給他。因為監督方是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所以風險極低。

債券:根據借款主體不同可以分為國債、地方政府債、企業債。基金和股票是小夥伴們最熟悉的,但是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基金、股票漲跌背後的機制是什麼。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幫助大家了解一下股票。小彭想開一家健身房需要20萬塊,但是他只有10萬,錢不夠,於是來找你借錢。於是你借給他10萬,說,「這錢你不用換,但是以後你掙了錢,一半的利潤是我的」(當然了要是健身房倒閉了你錢也收不回來),於是你就成了這家健身房的股東,占股50%。簡單來說,當你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成為了這家公司的股東。能不能靠這家公司的股票賺到錢,取決於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

P2P就是個人借錢給個人,或者個人借錢給企業。P2P平台就是進行這種小額資金直接融資的交易場所。

03、理財風險分類

普通大眾都能選擇的產品很多,按風險大致可以分類如下:

低風險國債、保險、存款、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一般來說國債、存款、貨幣基金基本沒什麼風險,放心把錢投進去就行了。保險類產品分為投資連接型(分紅型)的和純保障型的,建議不要想著利用保險賺太多錢,保險的收益一定低於理財收益,要買就買純保障型的。

中低風險:債券型基金、基金定投。基金定投在目前整體估值偏低的情況下可以適當介入,長期定投一是可以強制將資金積少成多,二是能夠平滑收益的波動,享受股市整體上升的紅利。對於每月有固定收益的人群,可以多考慮基金定投。

中等風險股票型基金、P2P理財、信託理財、黃金、房地產。股票型基金具有有一定的市場波動性,適合具有市場投資經驗的人參與。

高風險:股票、外匯、期貨、股權類投資。這四類投資都需要較高的市場水平,但不可否認,高水平的投資人也完全可以靠這個賺到第一桶金。

這四種類型的風險無論是哪一種,投資者都需要要謹慎對待。

04、2019理財形勢

《2019高端財富白皮書》調研結果顯示,大多數的諾亞高凈值客戶投資實物房地產在個人家庭總資產中的占比介於11%-30%之間,金融資產占比則越來越高。

事實上從諾亞財富的歷次調研來看,高凈值人群對股權類資產(包括二級市場、私募股權等)的配置比例在不斷上升。私募股權作為跨周期資產,在中國經濟長期向上、新經濟興起的背景下尤其受到高凈值人士的青睞,超過一半的投資者計劃增持。

雖然大多數高凈值人士對實物房產市場看法偏謹慎,但對股權投資形式的房地產基金的配置偏好在顯著上升。

特別要提醒大家的是歷史不能完全預測未來。一個好的投資策略就好比拋硬幣,別人的硬幣都是50%向上50%向下,你的那個硬幣比較特殊,可能60%向上(賺)40%向下(賠),可能放在較長時間來看(比如5~10年)你是賺了的,但並不是保證任何一個時間節點都100%盈利。

學理財可以提升你的收益,學習投資是為了規避風險,同時也是為了正視風險,敬畏世界的不確定性。

更多金融趨勢分析、投資技巧講解、理財知識,理財課程,請關注公眾號「亞洲財經商學院」

想深入了解「股權投資項目」「固定收益投資項目」,可以私信小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64ocG4BMH2_cNUgtI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