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請你高調一點好嗎?

提起福建,大家知道省會福州,也會想到旅遊城市廈門,但泉州似乎顯得不那麼有名。但這並不是因為它存在感不強,而是因為低調。

攝影/王洪斌

泉州,經濟總量連續十九年居福建省首位。是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也是馬可波羅眼中的「世界第一大港」。

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前,泉州在中國歷史上十分不起眼。自秦朝設立閩中郡開始,泉州更是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不斷被劃分給不同郡縣。

圖/網絡

隋唐時,泉州作為一個港口的優勢日益凸顯,但相比當時的廣州,仍有很大的差距。

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宋朝政府在泉州設立市舶司,這時泉州作為官方貿易港口的地位正式確立。

圖/圖蟲創意

海岸線曲折多良港的泉州又靠近宋都城,這樣的地利,是臨安(今浙江杭州)、明州(今浙江寧波)和廣州都不具備的。而人多地少、不得已下海的泉州人又十分團結,這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人和。

圖/圖蟲創意

占盡了地利、人和的泉州,為宋朝皇室提供了超過五分之一的年收入。元朝,泉州成為了「東方第一大港」,並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與世界聯結在一起,成為了一個對世界有影響力的城市。

圖/圖蟲創意

然而,元朝末年的一場兵亂,摧毀了泉州的繁華。隨之而來的政策,對於泉州更是雪上加霜。

明朝實行海禁,實行朝貢貿易,而泉州與廣州、寧波一起,作為僅有的三座設有市舶司的城市,迎接著來華商隊。各國使節只允許走特定商道,打泉州過的是國力最弱的琉球。

圖/圖蟲創意

這還不是最慘的,明太祖朱元璋賜予琉球一支「公派移民」隊伍,這史稱「朝陽通事三十六姓」的隊伍竟都是福州人。從此,琉球使團都經由福州入華,市舶司也隨即遷往福州。

清朝的海禁政策極為嚴厲,這更加扼殺了泉州翻身的機會。自此,泉州的輝煌,畫上了一個休止符。

攝影/凌波微步

雖然泉州沒能東山再起,但曾經的繁華依然在這裡留下了痕跡。

當年的世界第一大港,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夜夜燈火通明的泉州,被他們稱作「光明之城」。

攝影/趙嘯飛

各路商人帶來不同的生活習俗和文化,直到今天的泉州城中,還能聽到清真寺傳出的喚拜聲,佛堂里的幽幽梵音,看到摩尼教的聖火熊熊燃燒和基督教堂里的虔誠禱告,但這些也沒有打擾道觀里的清修,沒有阻擋天后宮里的頂禮膜拜。

圖/網絡

清朝的壓制早已成為過去時。在改革開放之前,泉州還是是福建省最貧窮落後的地區之一。作為閩南文化發源地的泉州,憑藉著愛拼才會贏的閩南人的精神,如今已經成為了全省經濟的龍頭老大。

攝影/菜菜

今天的泉州人是虔誠敬畏的,對神明的虔誠不想敢拼生死的商人和水手。今天的泉州人是低調知足的,不會炫耀腰纏萬貫,不會因庸庸碌碌而焦躁。特殊的經歷,也讓她透出別樣的溫潤氣質。

攝影/方托馬斯

泉州城是一個人一生必去的一座城。無論你是為了與歷史擦肩而過,還是僅僅希望體會泉州人的愜意與悠閒。你曾經去過泉州嗎?你印象中的泉州是什麼樣的?一起在評論區聊一聊吧~

文丨伊森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26MpWwBvvf6VcSZKXN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