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入選非遺的美食,很多安康當地人都沒有吃過

2020-01-14   瑞成觀樓市

一個地方的美食反應了當地的文化,在歷史的沉澱下,有很多的美食技藝流傳了下來。安康有很多的美食被評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看看是哪些呢?你都吃過嗎?

白河「三點水」

白河「三點水」

「三點水」原為「吉祥宴」,因有一道雞肉和一道羊肉,取「雞」、「羊」諧音合為「吉祥」,這種單純的味道之外所承載的濃濃祝福和憧憬,顯示了白河人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深情寄託。

入席前,四個涼盤:滷製牛肉、豬頭肉、豬肝、纏腸(或香腸或花生豆),四碟小菜,中放一糖果乾盤。入座後,八道菜:肉糕、鮮魚、蒸雞、肚片、羊肉、豬蹄、腰花、蒸酒米。八道菜之中夾三次甜味流食,如八寶稀飯、蓮子羹、甜酒(蒸糯米發酵製成)或銀耳羹,傳奇的「三點水」宴席就此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鎮坪臘肉

鎮坪臘肉

鎮坪臘肉是陝西省安康市鎮坪縣的特產。在安康鎮坪,原汁原味的臘肉最受歡迎。臘豬腳肉,芳香四溢,鎮坪團圓飯的壓軸大菜。鎮坪臘肉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鎮坪縣地處大巴山深處,林地面積廣闊,眾多的植物中,各類中草藥高達420多種,加上縣境內土壤富含硒、鋅等稀有元素,山泉河水礦物質豐富。鎮坪生豬「吃的是百草藥,喝的是礦泉水」,肉質能不鮮美嗎?

蜀河八大件

蜀河「八大件」

全套蜀河八大件為八涼八熱,八葷八素。開席便有八個涼菜,四葷四素,中間置一拌涼菜的大盤,將涼菜適量放入中間空盤,再將調好的拌菜汁子澆上,攪拌均勻便可食用,稱之為和菜。四素一般以時令菜蔬搭配,或青、或黃、或綠、或白,顏色較清爽,四葷多以牛肉、動物肝臟等雜碎入品,顏色較為深沉。熱菜共八道,也是四葷四素,但有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八個四葷四素的熱菜分為四湯四炒。因蜀河古鎮以回族居民居多,因此蜀河流派的「八大件」必然會被打上「清真飲食」的烙印。

神仙豆腐

神仙豆腐

神仙豆腐並非大豆做成的,而是生長在秦巴山區的一種似非藤,是樹非樹的一種灌木,學名叫「六道木」( 短枝六道木,性寒涼,味微苦,是我國特有中草藥,有祛風濕、解熱毒的藥用功效),當地老百姓叫做「臭老漢」的樹葉加柏樹草木灰製作而成的。其形如玉,色如翡翠,細軟柔嫩、提神爽口,是取自大自然的天然綠色健康美味。用這種樹葉製作神仙豆腐的歷史有400度年的歷史了,如今是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紫陽毛尖

紫陽毛尖

陝西紫陽多山多水,物產豐富,紫陽茶便是其中最知名的一種。紫陽在上古巴國時期產茶,西漢時期出現茶葉貿易,唐朝時山南茶列為貢品,宋、明時期以茶易馬,逼得茶農「晝夜制茶不休,男廢耕,女廢織」;清朝時在一大批地方文人的鼓譟下,紫陽茶成為稀罕靈奇之物。「自昔嶺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僅此一句,紫陽茶就該列為神品了。

紫陽蒸盆子

紫陽蒸盆子

紫陽蒸盆子,最早發源於紫陽縣漢王鎮,先是漢江艄工歇腳歡聚時的薈菜,後來發展為除夕團圓飯上的壓軸菜。紫陽蒸盆子是陝西安康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作。

紫陽蒸盆子製作頗為講究,原料須有全雞(土雞)、豬蹄、蓮菜、紅白蘿蔔、黃花、木耳、香菇、雞蛋餃子、水發墨魚及其它乾菜,調料油有大茴、草果、桂皮、花椒、干辣椒、食鹽等,用盆具盛之,用大鍋隔火而蒸,原料和調料分步入盆,時間最少不能低於4小時。這道菜原汁原味,湯醇肉香,色香味俱佳。紫陽蒸盆子,用料之糜費,時間之冗長,程序之繁瑣,做工之講究,稍有差遲則口味大逮,非一般地域所能為,它當之不愧地成為最具特色的紫陽傳統大菜。

白火石氽湯

白火石汆湯

白火石氽湯製作技藝,是中國最古老的烹飪菜肴中的「活化石」,也是漢陰傳承保留時間最長,最遠久的一道菜。漢陰白火石氽湯是一道以鮮豬肉、香菇為主要原料的菜品,屬於漢陰地方菜,製作時需使用白色河卵石。該款菜品具有補腎氣、解熱毒、益氣強身、滋腎養胃等功效。白火石氽湯製作技藝於2016年1月入選陝西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