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沒有那麼容易,每個娃有他的脾氣」,正在帶孩子的家長一定深有體會。別看孩子小「臭脾氣」上來了
家長也無可奈何。
但是脾氣這件事遺傳自父母是一部分原因,後天的生活環境和教育也有一定的作用。
夫妻倆脾氣好,孩子卻格外暴躁
娜娜和老公是大家公認的「好脾氣」,兩個人性格穩穩噹噹,從未與人發生過矛盾更沒見過他們發火。但是大家不理解的是,他們的孩子卻脾氣格外暴躁。
夫妻倆回憶說,孩子剛出生時挺好帶的,但是孩子因為說話比較晚,有時候別人不懂他在表達什麼就會很著急。
那時孩子自己邊生氣邊哭,直到別人做對了他的指令,
他才肯慢慢平靜下來。
這種焦急似乎成為了習慣,到後來學會說話脾氣依然很急很暴躁,他想幹什麼家人一定要同意,他說什麼別人一定要聽,不滿足他就會發脾氣。
人的性格是從小養成的,這個孩子沒能像父母一樣有個好脾氣,多半是從一開始的不會表達,到後面的家人太過嬌縱。
久而久之他習慣了這種表達方式,變成了下意識的行為,最後變成了「臭脾氣」。
孩子的「臭脾氣」從哪來?
每個人都會有心情煩躁的時候,寶寶也是一樣的,那麼孩子們的「臭脾氣」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1)我不喜歡這樣
孩子在幾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有自己的喜好了,但是這個時候他們太小,周圍的人往往
不知道孩子怎麼想。
當孩子被強行喂自己不喜歡的食物,被不喜歡的人抱等等他就會用哭鬧、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我不喜歡。
2)為什麼我還是不會
孩子在一點點成長和進步,是在不斷探索中長大的,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他們不懂、不會的事情。
當孩子嘗試一件事情總是失敗,怎麼想都不明白的時候,他們也會感到焦慮而發脾氣。
3)發脾氣就能達到目的
小寶寶在大人身邊顯得很弱小,既然不能與大人用力量和思想抗衡,孩子就會找到其他辦法讓父母妥協。
一開始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小而讓著他,或者因為受不了孩子的脾氣而妥協,
這讓孩子嘗到了甜頭。
所以孩子就會知道,每當自己發脾氣就可以到到目的,屢試不爽脾氣越來越大。
如何改掉「臭脾氣」?
「三歲看大」,孩子的習慣性格等越是早些調整好、立下規矩,以後才更好培養。
當孩子第一次無理取鬧用發脾氣威脅家長時,我們別輕易妥協,除此之外在另外幾乎各方面也可以起到緩和作用。
√ 規律的作息習慣能緩解焦慮心情
人在疲憊、睡眠不足休息不好的時候,心情會莫名的低落和暴躁,這個可能很小的一件事就能把他激怒或者讓他崩潰。所以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心情自然舒暢些。
√ 允許情緒發泄,過後再找到解決方式
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不能直接嚇唬他或者是讓他忍住,先讓孩子
把情緒釋放出來
,然後去了解他在想什麼,提供對應的解決辦法。
√ 做些戶外運動,培養興趣愛好
我們帶著孩子做一些戶外運動,樂器、繪畫等業興趣愛好,讓孩子在感到無聊有壓力時,能夠把這種情緒轉移一部分。
家長也可以帶著孩子閱讀情緒管理的繪本,與孩子共同學習情緒管理。暴躁的家長容易培養出暴躁的孩子,不僅僅是遺傳更是後天的耳濡目染。
這套繪本以可愛的卡通形象,加上簡短的小故事,讓孩子邊聽故事邊懂得了道理。不知不覺中改掉沒必要的「臭脾氣」。
人在衝動和憤怒的時候很容易做錯事,孩子的情緒管理,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一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x6yr3MBLq-Ct6CZQBa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