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團長龍文章解讀

2019-07-14     一隻迷茫的生物

《我的團長我的團》該劇改編自蘭曉龍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了1942年期間中國各地軍民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者、承受戰爭苦難的故事。

而我的團長就是龍文章。

原文簡述:

這一切一切的開始居然是一條褲衩,他被只有一條褲衩的散兵游勇打了一槍,沒死成的龍文章喊到「我是你們的團長」。

這是一切的開始,沒人知道他從哪裡來。

他就像大海上的一塊木板,讓快要淹死的兵渣滓們重拾生存的希望。他用自己的堅持與精力做這支潰兵收容隊的「腿」,用「回家」的願望做動力,「回家不積極,腦子有問題」,「拉上走不動的,趕上臭不要臉先走的」。

他也把自己脫光,只剩一條褲衩,跳進瀝青桶,高喊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召喚著每個人戰友之情。

龍文章就像突然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孫悟空,來歷不明,仿佛是上天派來拯救瀕死之人的救星。他替一群看了太多鮮血、已經對死亡麻木了的人,招回了對生命的敬重與悲憫。

一天一夜,17次交鋒,1000多個集攏來的潰兵倒在了南天門上,他們維護住了江邊那群人的回家之路,保住了江對岸那些人的家園,而自己回家的夢想卻阻斷於怒江之邊。

竹筏終於過了岸,龍文章長跪不起,他本來是要帶他們回家的。

龍文章究竟是個什麼人?

虞嘯卿也想搞清楚,但上來就卡殼了。龍文章身世起伏,四處飄零,他會說各種方言,包括滿族人自己都不太會說的滿語。儘管他看起來像是個沒家的人,又好像到處都是他的家。他到哪裡都是外地人,受當地孩子欺負。一個沒有家沒有故土的孩子,更渴望家的溫暖,更能體味家的珍貴。

龍文章代表了一個中國人,一個抽象而又具體的中國人,他不屬於哪一個省,他身上是數不清的地名。所謂「家國」就是遍地炊煙,漁歌唱晚。

龍文章走過了大半個中國,看了太多的死人,他還苟活。尤其南天門一役,回家之路,就是用死人堆出來的。每天閉上眼,睜開眼,他首先看見的,一定是那一張張死去卻又無比鮮活的臉。他也許曾經想過,為什麼沒有和他們一起死,為什麼他還活著,而他活著的最大動力,就是要為南天門的一千座墳討回債,讓靈魂回家。

深度解讀:

龍文章在我看來就是中國精神在戰爭中的縮影,他應戰爭而生,也會在戰爭結束而死。

他就是一隻鬼,一隻追逐戰爭的鬼,從北方到南方,哪裡有戰爭就吸引這隻鬼去哪裡,如果沒有戰爭,這鬼也會因此消亡。

他是在戰爭中覺醒的鬼,一個天生就會帶兵打仗的鬼,一個能有無數簇擁,無數人又信任的鬼,一個兄弟們願意把命交給他的鬼。

他是一個中國人,他是戰爭中的每一個人,他是齊心協力結束戰爭的那些人。

他看透人世,誰都不信,卻和炮灰團生死與共。

他是一個不存在的人。

他並不是哪裡人,他是隨著光緒的去世,舊時代的離去,在新中國初期中逐步走過來的中國人的共同意念的實體化,他是普通中國人敗到山窮水盡後共同意念爆發的結晶體。

祝咱們國家繁榮昌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uKECGwBmyVoG_1ZEC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