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變遷,汕頭廣廈配套不斷升級,如今聯泰新品再加碼

2019-12-29     潮汕膠己人

今年下半年,隨著汕頭西區成為各家媒體和網友關注討論的熱點話題,東區、西區也總是三不五時地被拉出來比較。


不過,今天我們不談東區,也不說西區。


我們來聊聊北區。


追究起北區的「崛起」,應該是自1991年4月,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擴大到整個汕頭市區,面積234平方公里,並確定於當年11月正式實施後。自此,汕頭市民就習慣性地把原汕頭市區汕樟路以西區域統稱為「老城區」;把汕樟路以東片區,統稱為「新城區」,而其中以廣廈新城區域為主的北區,占地上百公頃,集生活、商業、服務於一體。


可以說,廣廈片區是汕頭人民最熟悉的北區代名詞。


回看廣廈片區的起源和發展,從早期的居民自建房,逐步向商品房、福利房混合模式轉變的歷程中,我們發現,房地產在推進廣廈新城的發展上功不可沒。


廣廈起源

90年代初 汕頭第三個大型住宅區


汕頭自1984年開始,以「三三四」(1987年改為「二二六」)補貼出售的方式,解決無房戶和住房困難戶的居住問題,先後建設了飛廈、東廈、廣廈新城等大型住宅小區。


1994年,第三個大型住宅區——「廣廈新城」開始動工,報春、荷花、葵花、紅荔、櫻花、天竺、杜鵑、木蘭、翠雲、春蘭、桂花等11個園逐步出現。


這些由政府主導建設的小區以中小戶型為主,主要是馬賽克外牆裝飾的8層高的多層住宅。小區設有圍合管理,沿街商鋪林立,但基本沒有綠化及其他配套。


這個時期的廣廈片區還處於道路泥濘坑窪,生活、商業配套基本欠缺的階段。隨著人口密度的增加,居民對衣食住行方面的配套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人口拉動消費,促進城市發展,廣廈片區也在時代發展的推動中,悄然蛻變……



廣廈發展

千禧年 進入花園式小區開發歷程


步入2000年,第一批開發商:龍光、中信、隆泰等開發商藉助「三舊」改造的契機,先後在這裡開發樓盤。伴隨著金禧花園、嘉頓小鎮、東廈花園、天華美地等住宅小區的開發,廣廈的人居品質逐步提升。


園林景觀、泳池會所、幼兒園、學校以及品牌物業管理等配套的豐富,也標誌著這個時期的廣廈已經結束了以經濟適用房為主的局面,進入了高層住宅(電梯房)時代。


品牌開發商花園式小區的開發階段,引進了更多高素質人口,也極大地完善了區域教育、生活、商業、休閒方面的配套。


這個時期的廣廈片區,隨著東廈幼兒園、桂花小學、聿懷初級中學、金禧中學、金墩市場、廣廈市場等等配套的逐步落地,廣廈新城已然是一個集生活、商業、服務於一身的核心新城。但相較於汕頭城區其他中心區域,這裡商業發展緩慢,尚未形成商圈,只有像大眾購物和合意超市這種小型社區超市來滿足大家的購物需求。




廣廈提升

2015年 開創全新商業格局


2015年,卜蜂中心的正式開業,打破了廣廈新城傳統商業街局面,奠定區域首個綜合體地位,開創了北區全新的商業格局,也讓廣廈片區真正成為一個「衣食住行」一體無憂的生活片區。自此,以卜蜂中心為核心的廣廈新城商圈成為了帶動北區經濟發展的那一股風。



商業配套完善了,人流也具備,嗅覺敏銳的開發商必定也會全力跟進。


2016年,由本地品牌房企、汕頭舊改大戶聯泰地產打造的匯悅春天,總占地約200畝,以「城北核心 66萬㎡都會生活新地標」亮相汕頭北區,這也是聯泰地產在北區的首作,傾其之力賦予匯悅春天北區第一大盤的品質感。在新盤稀缺的北區,匯悅春天的出現瞬間就引爆了周邊有剛需、改善需求居民的熱情,展廳一度熱鬧非凡。

廣廈未來

商業、休閒等配套不斷加碼


隨著片區內房地產開發進程的不斷推進,廣廈片區,甚至是北區的生活配套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商業、休閒、教育等配套不斷加碼。


另外,隨著城市發展進程的推進,腹地廣闊的北區還有更多土地亟待更新。根據市住建局先前發布的《汕頭市住房發展規劃(2018—2022年)》,到2022年,汕頭將有序推動老舊小區更新,北區的住房供應也會明顯增多。




集生活、商業、服務於一身的廣廈街道,作為北區目前配套設施最為成熟的片區,在2022年或許能成為北區的核心城區,吸引更多地產商入駐,從而帶動周邊其他片區經濟發展。


來源:鳳凰網房產汕頭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iATU28BMH2_cNUgR8R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