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生的痴戀,不離不棄的執著,終於讓我們相信,這世上,曾經有一雙手,真實地觸摸過永遠......
知道林徽因,是因為徐志摩。
那個才華橫溢,衝動任性的詩人,他的多情,他不顧一切的愛,讓這位中國近代史上傑出完美的女性,沉迷過,也刻骨地痛過。
走近林徽因,走近她短暫而充滿傳奇的人生,有一個名字,因為一輩子的堅持,反而比她與徐志摩之間的情感糾葛,更讓人感動和震撼。
他就是金岳霖教授。
一個為了她終生未娶的男人,一個用一生痴愛她的男人,一個不忍看她痛苦抉擇而主動退出的男人,一個在她離世多年後依然記得她生日的男人。
徐志摩受困於感性的驅使,致使狂烈的愛情之火燒熔了理智。而金岳霖教授自始至終都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顯出一種超凡脫俗的襟懷與品格。
柏拉圖說:理性,是靈魂中最高貴的因素。
愛她,不一定非要得到她。放手,也是一種愛的方式。有時候,深埋在心間的愛,反而更熾烈,也更持久。如陳釀的酒,在似水的流年裡沉澱出濃郁的芬芳。
金岳霖教授與林徽因、梁思成夫婦一直毗鄰而居,並成為他們夫婦終生的摯友。他用自己的高貴品質,贏得了梁思成的信任,也贏得了梁家後輩的尊敬。
多少年來,他始終站在她的不遠處,默默關注她的塵世滄桑,苦苦相隨她的生命悲喜。
那種發乎情,止乎禮的愛,那種遠遠超出簡單男女之情的傾慕與忠貞,讓多少現代人汗顏?
林徽因辭世後,這個沉默了一輩子的男人終於忘情地孩子般的慟哭起來。所有的委屈,所有的不舍,所有必須的放棄,所有不能言說,不能告白的痛,都在紛飛的淚雨里傾瀉而出。
他的痴,他的真,他堅持了一生的愛,讓多少人感動莫名,直到今天,不知有多少人還在為他的專情深深地震撼!
用時下流行的眼光來看,金岳霖教授,該是藍顏中的極品。
有知己若此,此生何求?
愛她,就成全她。那該是愛的最高境界吧。
一個簡單的情字,在滾滾紅塵里糾纏成多少刻骨的悲歡,演繹出多少曠世的奇緣?
從降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了愛與被愛。一輩子,就這麼被情纏繞,也被情折磨。不能逃離,也無法掙脫。
親情,友情,愛情,人間種種情感的方式,給了我們無數的溫暖,也給過我們無邊的痛!
有人無情,有人痴情,有人深情,有人絕情。有人專情,有人濫情。
只要心中有情,就註定要在不斷的得到與失去之間徘徊,註定要在追逐與放棄之間抉擇。
這一生,誰能躲得過情的苦海?誰能全身渡到彼岸?
因為生命際遇的無常,因為人性中善變的成分,這世間沒有絕對完美的感情,也沒有絕對完美的結局。
情與情之間,總是要有一個人會受到傷害。
因為感情是一柄雙刃劍,舞的再好,也難免不傷到自己,傷到別人。痴情的人,寧願自己傷,取捨之間,懂得成全,絕情的人,總讓別人痛,愛恨轉換,冷漠決絕。
而多情的人總是討人喜歡,善解人意,懂得浪漫,知道呵護,常常給平庸的日子帶來莫名的驚喜。
可是,多情的尺度也最難把握,往前邁一步,就成了濫情。也有人說:多情之人,其實最無情。
他們的愛,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想要的,一定不顧一切去得到,他們認為,遇到真愛不追逐,枉過一世。
可是這一生,我們不能只為自己而活,有些責任和道義,我們必須背負和面對。
他們也很少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衡量,這樣的愛是不是對方想要的幸福。這樣的愛,會不會給無辜的人造成莫名的傷害。
很多時候他們在意的,不是天長地久,不是地老天荒。而是熾烈燃燒的激情,怦然心動的邂逅。
遇見,追逐,得到,然後兩兩相忘。如暗夜裡的流星,瞬間的完美之後,是悄然的隕落。
在每一段感情里,也許他們都是真的,可是,無情的轉身與放棄之後,卻是不肯背負的責任和牽手白頭的承諾吧?
有時候,多情是藏好的毒,不經意地飲下,就是一輩子的痛苦沉淪。
相比多情,痴情的人更專情。雖然付出了常常無法得到回報,雖然渴望的夢,永遠無法畫上完美的句點,他們卻在自己的世界裡,留住了永遠的幸福。
正如金岳霖教授所言,他在乎的是愛一個人的過程,在那個過程里,他已經得到了最大的滿足。結局,反而顯得並不重要了。
他在她的心裡畫地為牢,守住了他的忠貞,守住了她一生的牽掛。
等了一輩子,想了一輩子,愛了一輩子,到最後,他依然還能夠堅定地說著不悔。他用一生的痴戀,不離不棄的執著,終於讓我們相信,這世上,曾經有一雙手,真實地觸摸過永遠。
別人眼裡的悲劇,也許正是他們自己最大的幸福。
人生自是有情痴。金岳霖教授的一生,都在為一個夢想而堅持,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始終不曾改變,在自己追逐的世界裡沉醉,淪陷,自成一體。
因為失去,所以得到;因為放棄,所以永恆。
徐志摩的愛,是我愛,所以我必須得到;金岳霖教授的愛,是我愛,所以她的幸福成就我的快樂。
一個遵從感性的召喚,一個堅守理性的閘門。兩種愛都沒有錯。差異的,也許只是命運的無常與情感方式的取向吧。
守住自己的情,堅持自己的痴。只要你覺得滿足,那就是真正的幸福。
因為感情是男人和女人之間,一場沒有硝煙的,恆古的戰爭。在這場戰爭里,沒有誰是永遠的贏者,沒有誰是永遠的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