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花枝鼠跟家鼠不是同一種動物?錯,它們就是馴養型的褐家鼠

2019-10-28     溫晨動物園

齧齒動物不但是整個哺乳綱中的超大號家族,在科學界和寵物界也占據了一席之地。

在醫學和科研方面,小家鼠(小鼠)、褐家鼠(大鼠)、豚鼠都是著名的模式生物,為人類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寵物的開發和飼養方面,倉鼠、松鼠、豚鼠、沙鼠、龍貓,各種各樣的嚙齒類動物都很受歡迎。

當然,鼠類跟人類的關係還遠遠不止如此,它們當過四害、造就過喵星人、催生過捕鼠產業,還在影視界嶄露過頭角——大家基本都知道米老鼠、貓和老鼠、藍皮鼠、舒克貝塔、一隻耳這些耳熟能詳的鼠類動畫形象。

咱們今天要說的,是齧齒動物在寵物界混得風生水起的另一著名成員:花枝鼠

花枝鼠的中文名字有些意義不明,當初是哪位大佬翻譯的也難以溯源了,反正現在國內養花枝鼠的人們都這麼叫。

花枝鼠的英文名字叫Fansy rat,第一個詞不多說了,我來簡單說說第二個詞,rat。

最常見的家鼠一共有兩種,分別是小家鼠Mus muscul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它們都是模式生物,實驗室中的小白鼠和大白鼠就分別是這兩種家鼠的馴養選育類型。

以前上英語課學單詞大家都學過老鼠的英語是mouse,英語比較好的學霸們應該還知道另一個單詞叫rat,也是老鼠的意思。可能很多人認為這兩個英語單詞就是同一個意思,但實際上二者的含義是不一樣的。

在英語中,rat的意思是大鼠,也就是褐家鼠、大白鼠;而mouse通常用來稱呼小鼠,也就是小家鼠、小白鼠。

所以從fancy rat這個名字我們也能推算出,這是一種大鼠。事實也是如此,花枝鼠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物種,也並不是什麼鼠類的亞種,而是褐家鼠的馴養型種類,所以它還有個中文名字叫美國大白鼠或奶牛大白鼠。

其實國外還有用小家鼠馴養選育出來的寵物叫做fancy mouse,國內很少見,如果按照花枝鼠的名字來翻譯的話應該叫花枝小鼠或者小花枝鼠吧23333。

花枝鼠之所以還被稱為奶牛大白鼠,是因為市面上數量最多的花枝鼠是黑白雙色的奶牛配色。

但花枝鼠的基因選育手段已經頗為成熟了,被毛顏色也有很多,常見的就有黑白雙色、純黑色、純白色、藍灰色、鐵灰色、肉桂色、奶油色、重點色等類型,被毛也有平毛、捲毛和無毛等類型,可以說無論是選育技術還是飼養、醫療方面都較為完善了,甚至有人說花枝鼠是國外除了貓咪和狗狗之外最受歡迎的第三大寵物

不過這話當個段子聽就好了,別當真,因為隔壁養雪貂的、養金魚的和養鸚鵡的也都是這麼說自己寵物的。

要說人類飼養花枝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歐洲

那個年代歐洲流行斗獸文化,不光會鬥牛、斗狗、打獵,還有一種叫做Rat-baiting的比賽項目。這一項目的具體玩法就是抓一些褐家鼠放進圍欄中,然後給幾隻梗類犬編號,一起放進圍欄區域,捕殺老鼠數量最多的狗狗獲得比賽的勝利。

後來有項目參與者自己繁殖褐家鼠,並且選育出了不同顏色的個體,看上去很漂亮、很特別。

事情出現了轉機,有些上流社會的女士認為這麼好看的老鼠當寵物養比喂狗要好,所以開始購買這些不同顏色的老鼠,並迅速成為了養寵新潮流,傳播到世界各地,還成立了很多花枝鼠飼養和表演俱樂部,甚至有花枝鼠相關的表演比賽,類似犬展。

沒有了解過花枝鼠的朋友們可能並不覺得它有什麼令人著迷的地方,因為看樣子就是大尾巴老鼠嘛,不如倉鼠可愛。

但是養過花枝鼠或者對其進行過深入了解的朋友們就不這麼認為了,因為花枝鼠真的是一種很有魅力的寵物,能夠帶給鏟屎官很多快樂。

在飼養環境方面,花枝鼠適合中大型的籠子,籠子裡要多放置一些吊床、繩梯、跑輪等玩具,豐富花枝鼠的精神娛樂需求。

跟倉鼠不同,花枝鼠是可以多隻同時飼養的,哪怕是同性別的也可以。花枝鼠具有社會性,不同個體一開始剛見面可能會打架,但是一旦確立了各自的江湖地位等級,便可相安無事。

花枝鼠最出名的就是它們的智慧程度。

經過正向訓練,花枝鼠可以掌握大量技能,包括轉圈、撿東西、握手、擊掌、翻滾、裝死、踢球等,是嚙齒類寵物中的智商擔當。

所謂正向訓練,指的是利用花枝鼠喜歡的零食作為獎勵,鏟屎官可以首先做出手勢,去引導花枝鼠做出對應動作,然後進行獎勵(最好搭配響片訓練器),重複這一過程直到不用引導它自己也能根據手勢做出相應動作。學會之後鏟屎官可以每天讓它們複習,達到熟記的效果。

這種訓練方式是以獎勵為手法的,不會給花枝鼠帶來恐懼感,還可以滿足它們的精神需求。

我曾經試驗過,一隻沒有訓練過的成年雄性花枝鼠學會「轉圈」這一簡單指令,只需要不到半小時,而且能夠記憶很久。

它們沒有貓咪和狗狗那樣富有感情,但是又比很多寵物都聰明伶俐,只有真正接觸過、養過,你才能知道花枝鼠的魅力所在。

不過花枝鼠畢竟是通過褐家鼠選育出來的,所以它們的生命周期也很短,只有2~3年,這一點令人頗為遺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RNSFG4BMH2_cNUgNl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