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做遊戲的方法學音樂?業內人士:「遊戲」會讓孩子與音樂絕緣

2020-09-07     喬龍說教育

原標題:用做遊戲的方法學音樂?業內人士:「遊戲」會讓孩子與音樂絕緣

近年來,越多越多人關注到音樂素養的重要性,截至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樂器市場。當龐大的音樂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和音樂教育機構進入時,也逐漸出現了行業發展不平衡、異業入侵、機構內容同質化嚴重等問題。

現代音樂VS古典音樂,市場差距大

據中國樂器協會介紹,早在2017年,中國樂器市場規模就已達到448億元人民幣,相關音樂教育市場規模超過樂器市場規模兩倍,接近1000億元人民幣。此外,有調查顯示,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幼兒園和中小學校學習樂器人數約為135.5萬人,相關樂器培訓市場規模約26.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以爵士鼓、電吉他為主的中國現代音樂市場與鋼琴、小提琴為主的古典音樂市場仍然差距巨大。

四年前,中國指揮家余隆曾在接受國外媒體採訪時,談及音樂教育的相關問題時表示,中國的鋼琴琴童人數達到了3000萬。截止到2018年,中國鋼琴的學習人數已經突破了5000萬人。2019年5月26日,在2019北京國際音樂生活展暨國民音樂教育大會的社會音樂教育培訓機構專場活動上,九拍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九拍創始人李紅育表示,以爵士鼓、電吉他、電貝司等為主的現代音樂,目前在學的琴童不到100萬人,數量不過幾十萬。

「事實上鋼琴這類古典音樂市場已經飽和了,是紅海市場。但是在西方學現代音樂的學生,和學古典音樂的學生,比例是差不多的。如果按照這個邏輯,現代音樂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是藍海市場,現在確實存在爆髮式發展的現象。而現代音樂幾十萬的學童,相比鋼琴等古典音樂幾千萬的數量,還具備很大的提升空間。」

教育不是「打地鼠」,異業入侵成行業問題

但李紅育指出,這些內容屬於音樂遊戲,並非音樂教育。他表示,由於越來越多的家長注意到孩子音樂素養提升的重要性,國內音樂市場變得龐大的同時,異業入侵也成為行業的一個問題。「行業市場需求變大,出現了一些打著培養音樂興趣做教育的旗號,卻做音樂遊戲事情的機構。他們以純遊戲的方式讓孩子進行削水果、砸地鼠,將樂器與所謂的『智能』結合對孩子的音樂教育,這就很麻煩。因為一個孩子對一件事物的學習,一定是先從好奇心開始,首先是對音樂好奇,所以他才會來學音樂,但這些遊戲會讓他覺得音樂無非就是削水果,砸地鼠,這會讓他跟音樂絕緣。」

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章嘯路也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激發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很重要,可以用相對應的互動遊戲,但不是用「切水果、打地鼠」的方式。「老師招生,不要只是自己演奏,重要的是互動,要打破一座無形的牆,大家要一起交流互動起來,就是你要玩音樂,我也要玩,但是這種玩不是『打地鼠、削水果』。這是另外一個概念,雖然也是遊戲,但是比如說我們互動,一起拍手,是玩一個節奏遊戲,律動遊戲。做一個操,我們一起唱一個節奏,這個才是提升孩子音樂代入感的遊戲。」

解決行業亂象要先提升機構水平

在今年的北京國際音樂生活展暨國民音樂教育大會,現場不僅有國內外不同種類樂器品牌商參加布展,也吸引了數以千計的音樂教育機構人員參會。在談到目前社會音樂教育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時,李紅育在社會音樂教育培訓機構專場活動上表示,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是一個原因。「這個行業現在的特點是什麼人都能進來,有的老師在某個機構學一學期,就出去單幹,搖身一變成為爵士鼓教育專家。」此外,他表示社會上教育機構產品與服務同質化也是一項需要解決的行業痛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NH8Z3QBURTf-Dn5PoN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