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螢石儲量「叫好不叫座」

2019-07-26     礦業匯

日本經濟產業省7月1日宣布,從7月4日起加強3種半導體核心材料對韓國的出口管制。這3種原料分別為用於半導體清洗的氟化氫、用於智慧型手機顯示屏等的氟化聚醯亞胺,塗在半導體基板上的感光劑「光刻膠」。此前,日本對韓採取出口手續簡化的優待措施,但管制後相關產品每次出口都必須向政府申請,審查時間通常為90天左右。報道稱這顯然是對去年韓國法院對日本企業做出需對戰時強制勞工進行賠償一系列裁決的報復。

目前全球90%以上的氟化聚醯亞胺,來自日本供應商,如日本信越、JSR以及住友化學等企業;全球前五大廠商占據了光刻膠市場87%的份額,行業集中度高。其中,日本 JSR、東京應化、日本信越與富士電子材料市占率,合計達到72%;在全球高純氫氟酸(氟化氫)市場中,日本企業居於絕對主導地位,瑞星化工、大金、森田化學三家日本企業合計市場份額超過93%。另據韓國貿易協會發行的最新報告顯示,韓國半導體及顯示器行業在氟聚醯亞胺、光刻膠,以及氟化氫這三類材料對日本的依賴度分別是91.9%、43.9%及93.7%。

3種半導體核心材料中氟聚醯亞胺和高純度氫氟酸屬於氟化工產品,氟產品的最上游是螢石。優質的螢石能像螢火蟲般發出微光,也就是民間常說的「夜明珠」。

螢石又稱氟石,其化學成分為氟化鈣(CaF2),通常為黃、綠、藍、紫等色,玻璃光澤,硬度4,螢石的熔點較低,為1270-1360℃,它是氟化工的基礎資源。螢石是可用盡且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且具有相當的不可替代性,是現代工業中重要的礦物原料,《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將螢石列入戰略性礦產目錄。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USGS),預計全球確定螢石資源約含5億噸,查明的儲量約2.7億噸礦物量。目前,螢石儲量位列世界前四分別為南非、中國、墨西哥與蒙古,共計約占全球總量的50.4%。其中,中國螢石儲量與南非並列第一,均達到4100萬噸,占世界總儲量15.19%。根據其2018年公布的數據,2017年預計全球螢石總產量為600萬噸,中國產量高達380萬噸,占全球產量的63.3%,是世界上螢石產量最大的兩個國家之一。

按照我國國標對螢石礦產儲量的定義,截至2015年我國查明的保有螢石資源儲量約為2.21億噸,其中採選難度較高、經濟性較差的伴(共)生資源儲量將近1.15億噸,且有約3600萬噸單一型螢石礦產資源儲量難以開採利用,實際易開採、價值高的可利用資源儲量僅為6000萬噸,占我國查明總儲量的27.2%。我國螢石儲量僅占世界1/10,但產量與出口量卻占據全球一半以上,這使得我國螢石儲采比急劇下降,遠遠低於警戒線水平。

正是由於螢石具有不可再生性,同時其對下游氟化工產業的重要性與必備性又賦予了其「戰略性資源」的重要意義,儲采比處於低位不是長久之計,因此,我國不斷採取措施保護國內的螢石資源,欲使氟化工行業得到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螢石礦山分散廣、小礦多。受此影響,我國的螢石生產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經營管理較為粗放、行業集中度不高,且多以民營企業為主。 為了改變這狀況,近年來,國家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方面對出口加以限制;另一方面通過設置高准入標準,限制開採企業數量,有利於引導螢石行業走向集中化、規模化、規範化經營,實現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充分利用:

(1)國家和各省區制定的生產和開採總量指標及環保、生態政策體現了向優勢企業傾斜的政策思路;

(2)行業准入標準的制訂及符合行業准入標準名單的陸續公布,意味著行業中規模過小、技術水平較為落後的礦山和企業將被淘汰出局;

(3)隨著國家對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的全面清理工作,以及高壓的環保整治力度,一些不符合環保設施和工藝要求的中小採選企業可能被關停,直至退出市場;

(4)綜上所述,國家的產業政策將有利於行業內優勢企業的發展,具備先進技術水平、環保達標、規範經營的優勢龍頭企業有望進一步擴大競爭優勢,在行業整合的過程中進一步做大做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NFaMGwB8g2yegND2fV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