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飲食+防病 360°全方位做好冬季養生

冬季來臨,氣溫下降,風冷乾燥,身體健康應當引起人們的關注。在這個時候了解有效的冬季養生小常識是十分必要的。

起居生活篇

早睡晚起

立冬過後,起居調養要記住一個「藏」字。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太陽出來後起床最佳,此時起床,則頭腦清醒,機智靈敏。在精神方面,也要注意調節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情。冬季萬物蕭索,加上難見陽光,人的心情易受天氣影響,因此,要學會調整情緒。對於抑鬱在心中的不良情緒,應通過適當方式宣洩出來,保持心態平和。

活動手腳多慢跑

冬季保持適當的戶外活動,有助於調節新陳代謝機能。由於立冬後,天氣漸寒冷,四肢較為僵硬,所以,鍛鍊之前一定要注意熱身。先進行慢跑使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運動時衣著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後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

防寒保暖是關鍵

冬季早晚溫差較大,體弱的人特別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背、足的保暖。

俗語「寒從足底生」,足為人體最遠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足底穴位與內臟關係密切,如果足部受涼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經等疾患,所以足部也要注意保暖防寒。

少咸多苦略戒甜

春日少酸宜食甘,冬日宜苦不宜咸,夏日增辛減卻苦,秋來辛省便加酸,平日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臟保平安。在冬天裡口味適合多吃苦味,鹹味重的食物則應該少吃。冬天的飲食應該清淡,平時做菜時少放油和鹽還可降低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喜歡在冬天多吃甜食,希望靠吃甜食增加身體熱量去禦寒,其實這麼做並不科學。中醫上講,甜食吃得太多對腎臟有損傷。尤其在冬天,甜食應該少吃才能達到對腎臟的保護。適當把飲食中的部分甜食調整為苦味更好。

以溫補為原則

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不但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矗在四季五補的相互關係上,此時應以溫補為原則。為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就是打基礎的意思。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用以調整脾胃功能。

多多喝水

冬季氣候乾燥,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逐漸降低,皮膚會因汗腺、皮膚腺分泌的減少和失去較多的水分而變緊發乾,甚至出現肉眼不易看出的小裂口,過敏原很容易通過這些小裂口侵入人體,使人感到瘙癢,而且越是抓撓瘙癢越發嚴重,皮膚更乾燥。濕疹、異位性皮炎、老年性皮膚瘙癢症、皮膚瘙癢症等都是這個季節容易多發的疾病。

每天喝6杯至8杯的水,可避免因體內缺水引起皮膚乾燥,還可以喝果汁、礦泉水、茶水等。多吃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及雞蛋,少吃動物蛋白。

疾病防禦篇

1.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毒的抗原結構特點決定了其具有快速變異和傳染性強的特點,屬於一種無國界的疾病,易造成暴發性流行或世界性大流行。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每年世界上有10%的人口即6億人患流感,多數死亡原因為其所引發的併發症。

2.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直接傳播,傳染源為帶菌者及病人,人群普遍易感。表現為初始可出現低熱、咽痛、咳嗽,繼而突起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皮膚黏膜瘀點瘀斑、腦膜刺激征。發病急,傳播快,病死率高,老年人及兒童症狀通常不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