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蠶絲被因其
輕薄、保暖、透氣的屬性
被許多消費者喜愛
但市面上蠶絲被的價格差距又很大
不禁讓人產生
「蠶絲被裡面的成分真的是蠶絲嗎?」
這樣的質疑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就給出了答案
經過監督抽查
發現有不少以蠶絲被名義銷售的產品
其實是假的蠶絲被
80批次蠶絲被中
不合格批次達到了13批
抽樣不合格率超過了16%
抽查結果:
纖維成分及含量
填充物偏差率成主要問題
蠶絲被成了「摻絲被」
真正蠶絲寥寥無幾
記者了解到,(動畫)抽查當中體現出來的不合格項目中,直接影響消費者使用的兩個項目,纖維成分及含量,填充物偏差率,都出現了比較多的不合格批次,分別達到不合格總項的25%和30%。
在承擔此次檢測任務的國家絲綢及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工程師告訴記者,標稱為江蘇締凡蠶絲科技創意園有限公司的「花開半夏」(蠶絲被),售價高達2300塊錢,標註的填充物為「蠶絲」。檢測工程師打開這款蠶絲被,記者看到,裡面的填充物明顯不是一種。
經過實際檢測發現 ,這款標稱填充物為蠶絲的產品,真正的桑蠶絲含量只有4.8%,其它的填充物包括了53.2%的聚酯纖維,31.5%的再生纖維素纖維,以及10.5%的錦綸,這些都是化學纖維。
檢測工程師告訴記者,桑蠶絲成分超過50%才可以稱之為蠶絲被。像這樣標稱為蠶絲被,實際檢測僅有少量蠶絲的樣品不在少數。有的是蠶絲成分與標註明顯不符,以假充真,有的是用短的蠶絲冒充長絲,以次充好。
檢測中一款包裝精美的產品,金黃的外包裝上印著「貴族蠶絲被」幾個字,標籤上標稱的填充物是100%天然桑蠶絲。檢測表明,這就是一條100%的化纖被子,跟桑蠶絲被根本沒有一點材料上的關聯。記者了解到,這款所謂的蠶絲被實際購買價格是1498塊錢,但是裡面的填充物粘膠纖維的市場價不過是9塊錢一斤,按照這款產品的標稱重量3350克,其填充物的成本價格還不到60塊錢。
另外,記者了解到,填充物的偏差率不合格,在所有不合格項目中出現的比例最高,達到30%。標稱為(字板)奧若拉、好家紡、茉莉香居、美羅家紡等品牌的蠶絲被產品,都出現了缺斤短兩的現象。
記者同時了解到,抽查中還發現存在蠶絲被填充物含油率和回潮率超標等問題。這款標稱為上海紅瑞家紡有限公司的奧若拉牌蠶絲被,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高價蠶絲被打折銷售
合成蠶絲被銷售現象普遍
粘膠纖維填充一條「蠶絲被」
利潤高達33倍
調查中記者發現,不少蠶絲被樣品的標價都很高,但實際購買價格都是標稱價格的一半左右,有的甚至更低。檢測工程師透露,目前市場上一斤桑蠶絲,最低也要300塊錢。
記者在市場調查時發現,一款4斤的蠶絲被,售價才450塊錢,但是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就是真正的蠶絲被。
記者發現這款蠶絲被裡面的填充物,明顯是兩種材料。銷售人員馬上改口,聲稱這是長短蠶絲混合在一起紡織的。
記者調查了多家銷售店,銷售人員的說法都如出一轍。聲稱上面是長蠶絲,下面是短蠶絲,因為是長短絲混紡,價格很便宜。
記者調查了多家床上用品銷售店,發現售價為5、600塊錢的蠶絲被,有的是在被罩的開口處填充少量蠶絲,有的是在被子的四個角放少量蠶絲,而裡面的填充物大都是人造化學纖維,有的產品也在化學纖維上面再放上少許的質量不好的短蠶絲。
一位銷售人員透露,這其實是不少蠶絲被生產企業一個通行的做法。消費者如果不問,他們一般不會告知實際情況。如果有消費者有疑惑,他們也會以「混紡」產品的名義敷衍過去。
記者了解到,化纖成分材料,一斤的價格最高也就將近20塊錢,而一斤桑蠶絲最低也得300塊錢,要比化纖貴上15倍左右。憑空就可以賺取很多錢。
最近三年,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對蠶絲被進行了連續的監督抽查,發現合格率總是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
這個現象反映出的,其實就是利益的驅動,以一斤的填充材料為例,桑蠶絲是300塊錢,錦綸最高18塊錢,聚酯纖維也就15塊錢,粘膠纖維只有9塊錢。用粘膠纖維填充的一條被子冒充蠶絲被,利潤就高達33倍。
專家告訴記者,那些在桑蠶絲的成分、含量、重量上動了手腳的產品,除了售價低,在標籤標註上也含糊不清,其實就是不想讓消費者了解到真實的質量狀況。
問價格、看外觀
多種方法挑選蠶絲被
檢測機構的工程師告訴記者,在消費者掏錢之前,完全可以通過問價格,看外觀,用手壓的方法挑選蠶絲被。真正的桑蠶絲價格不可能低於300塊錢一斤,其色澤明亮,很少有雜質,而且用手壓的時候,彈性比其他材質要好得多。
來源/綜合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