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學芭蕾三年,怕被嘲笑不敢說,別讓「性別偏見」毀掉孩子

2019-10-04   教育有想法


文 | 拓拓媽媽

閱讀需5分鐘

兒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學芭蕾已有三年半。在我看來,誰還沒個藝術「細菌」,現在的小孩幾乎都有一項藝術技能傍身。

可自從兒子學芭蕾後,我成了家長眼中的「另類」,連孩子自己都不愛向外人提起自己學芭蕾這件事。

男孩到底怎麼「得罪」芭蕾了?

兒子學芭蕾這件事是我拍板決定的。

三年前,由於工作關係,我結識了一位男芭蕾舞老師。

聊天過程中我了解到,現在放眼全國、乃至全世界芭蕾舞團都缺男舞者,因為學芭蕾舞的男孩太少了。

此時我想到的是,學芭蕾的男孩就業應該不成問題。

全國芭蕾專業院校不多,競爭那是相當激烈。就拿北舞附中舉例,每年芭蕾舞專業招生男女各招15人。女生要從幾萬人里選拔出15人,而報考的男生人數相對少很多,競爭沒有女生激烈。

同時,學芭蕾對身材要求比較嚴格,講究「三長一小」。

三長指的是:手長、腿長、脖子長。一小指的是頭小。我兒子在身材方面基本合格,於是我決定劍走偏鋒——讓兒子學芭蕾。

在我認識的芭蕾舞男老師中,很少有像黃豆豆那樣骨子裡熱愛跳舞的。他們起初都是從小被家長送進舞蹈班,長年在「開繃直」中浸泡和薰陶,最後脫胎換骨。

對於兒子學芭蕾這件事,家裡人還算支持,但不太希望他走專業路線。

我做了兩手準備:如果孩子喜歡跳舞,小學四年級時可以試著考考專業院校。現在學業壓力這麼大,不如彎道超車走藝術路線。如果孩子對舞蹈不感興趣,就當強身健體了。

不圖他日後進軍德藝雙馨藝術家,就圖有個挺拔的身姿、優雅的氣質!

在學芭蕾的三年多時間裡,兒子始終是班裡唯一的男孩(全班16人)。

整個舞蹈學校包括兒子在內的男孩也不過四五人,其中還有一名是舞蹈老師的兒子。

孩子家長們聚到一起,聊的全是孩子。

每當大家得知我兒子是學芭蕾的時候,她們都會鄙夷地說:「男孩學跆拳道多好,學芭蕾多娘!」

其實,她們肯定也想說,男舞者穿著緊身褲的樣子,看著好尷尬啊!

我無數次的反駁,男舞者是力量型!跟女舞者是兩種風格。

到最後我都懶得解釋了,禮貌性笑笑就好。

作為成年人,我們不在乎旁人的眼光。

可孩子不同,他內心敏感。

兒子剛升入小學一年級時,老師讓每個孩子到前面介紹自己,同時說說自己的興趣愛好。

小朋友有的說喜歡畫畫,有的說喜歡打籃球、跳街舞……

等兒子上台時,老師已經提前在登記表上得知他學芭蕾的情況,於是鼓勵他說出來。

可兒子居然說自己喜歡游泳,隻字不提跳芭蕾這件事。

還有一次,兒子的吉他老師想了解學員在課外都學些什麼,是否有充足的練琴時間。

兒子說了幾樣,老師的問:就這些?兒子才不情願地說:學舞蹈。老師進一步問:學什麼舞?兒子憋了半天才小聲說:「芭蕾。」

吉他老師眼前一亮,好像發現了個寶貝。

但兒子似乎覺得讓外人知道自己學芭蕾很丟臉,那不是女孩才學的麼?

芭蕾還沒學有所成,學芭蕾這件事倒是成了孩子的負擔

前不久,新聞播報了一位因跳芭蕾而被關注的男孩子!

他就是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的兒子——喬治小王子。

小王子因為在學校學芭蕾,被美國電視節目《早安美國》主持人蘿拉嘲笑。蘿拉在節目中說到:「未來的英國國王,將放下玩具,開始學習宗教,計算機,詩歌和芭蕾。」

當說到「芭蕾」這個詞的時候,主持人蘿拉突然帶有諷刺意味地笑了,現場觀眾也跟著笑了起來。笑聲的背後,是滿滿的評價和偏見。

這件事迅速激起了各界的反感。

許多人指責主持人言行不當,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討論,甚至發起了一個「Boy sdance too(男孩也能跳舞)」的熱門話題。

無數的男性舞蹈家、喜歡舞蹈的普通男孩都站了出來,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大家:「男孩也可以喜歡跳舞,跳芭蕾,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物,並且不被嘲笑的權利!」

甚至有300名男舞者聚集在時代廣場,打出「男性也可以跳舞」、「真希望我6歲就開始跳舞了」的標語,只為了用行動聲援喬治小王子。

即使是英國王子,要學習芭蕾也不得不遭受非議和嘲諷。看來不止中國家長對男孩跳芭蕾有偏見,外國人也一樣。

「男孩不適合學」思維背後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每次看到兒子不敢當眾人面提及自己學芭蕾的事,作為母親我都很心痛。

現代人習慣給自己和別人貼標籤:男生不能哭,女孩不能假小子,男孩不能梳小辮……

其實,這一切都是「性別成見」的緣故。

性別成見,是指人們針對男性和女性的一些普遍特質而形成的固定的、僵化的看法。

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兒童在3歲後會意識到自己的性別及該性別所具有的含義,這便是「性別認同」。儘管時代變遷,現在的孩子們依舊遵循著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研究出的成果——對「男孩不能玩芭比,女孩不能玩特種部隊」表示認同。

心理學家研究得出:養育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會阻止孩子的自由發展。

其實,男孩子跳芭蕾遭遇歧視這個問題,早在電影《跳出我天地》中表述過。

追逐芭蕾夢的比利,雖然出生於煤礦工人家庭,被要求男生必須學習拳擊,卻陰差陽錯地愛上了芭蕾舞。

為了不被家人發現,比利在廁所練習、在牆頭練習、戴上耳機聽著音樂練習。事情敗露後,比利的父親和哥哥非常憤怒。

在他們的眼中,芭蕾是女孩子的玩意兒,跳舞的男孩子=娘娘腔、沒出息、遭人恥笑。

「男孩子學習芭蕾不合適」的思維背後,是充滿歧視的性別刻板印象,限制和傷害的不僅是常常處於弱勢地位的女性,男性同樣也可以是狹隘思維的受害者。

對於家有學芭蕾的男孩家長來說,女孩子都可以學摔跤、踢足球,男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跳芭蕾呢?

芭蕾舞者同樣需要力量和堅毅,跟運動員無有不同。

以性別為分界,嘲笑一個孩子的興趣愛好是一件很low的事情。

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正大光明地追求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忠於自己,順從內心,找到真正的快樂和激情所在。

男孩學芭蕾舞會變「娘」麼?

不會!

許多跳芭蕾的男孩子會面臨一些偏見,認為芭蕾過於柔美會讓男性喪失男子漢氣概。

其實,男舞者在芭蕾舞中動作以旋轉跳躍為主,力量十足。

以陽剛形象,將女演員的動作和形象襯托的更美,好比那在一段雙人舞中男舞者主要以托舉為主。

女舞者很美,但總要有人給她們舉上去,所以是互補的,芭蕾男舞者和女舞者一樣重要。作為美麗公主背後的「靠山」,王子靜時傲然挺立、氣宇軒昂;

動時瀟洒流暢,停止時揮灑有力,穩重如山。一剛一柔,剛柔並濟,正是芭蕾舞的美麗所在。

拿我兒子來說,除了學芭蕾,他喜歡游泳、打籃球,愛看《變形金剛》、動不動在家學李小龍耍雙截棍。

他特別喜歡自己能擁有像男芭蕾舞者那樣的身材,目前他特別想有腹肌,感覺特別MAN。

體態挺拔、肌肉結實,更給人十足的力量感。

這才是學芭蕾的男孩子,真正變成的樣子。

男芭蕾舞演員穿足尖鞋麼?

大家關於芭蕾舞的認知最大誤區可能就是穿足尖鞋了。

其實只有女生才穿足尖鞋,男舞者是不穿的。

女生的角色,大多是公主,精靈,仙女等高貴,輕盈,空靈的形象出現,穿上足尖鞋拉長腿部線條,呈現出極致的美感。

影片《跳出我天地》的結尾是14年後,已經是著名舞蹈演員的比利在台上縱情一躍、破繭成蝶,台下的父親和哥哥熱淚盈眶。

那一刻,所有的偏見和懷疑煙消雲散。

芭蕾也可以是男人的舞蹈。

作者簡介:拓拓媽媽,資深媒體人、孩子們喜歡的作文老師,家有男孩,小學生一枚。飽讀育兒書,不如真正結合實踐,擅長從身邊事中獲得感悟,書寫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