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新地標 菁蓉湖「五一」前對外開放

2020-04-23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湖區

總面積455.53畝,水體面積260畝,湖水清澈碧綠

功能

產業

構建「人城境業」和諧共融的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

昨日,記者從郫都區獲悉,經過近一年時間建設,總面積455.53畝、水體面積260畝的菁蓉湖,將於今年「五一」前對外開放。作為成都首個萬億級產業功能區——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的重點功能配套工程,菁蓉湖將成為郫都區公園城市建設的又一個新場景、新地標,將與緊鄰的創客公園、清水河濕地公園及酒店商業共同構成菁蓉國際起步區的中央公園。

一個自然生態樂園

將科技互動與人文關懷相結合

湖岸6米寬的騎游綠道環繞,曲徑通幽;湖中碧波蕩漾,靜立的湖心島上,巨型杜鵑鳥雕塑金光閃閃;成片的翠綠外面,愛思瑟國際學校、喜來登酒店等高端配套正在加快建設。昨日,記者來到菁蓉湖公園建設現場,提前邂逅未來的公園城市示範片區,現場200多名工人正在加緊實施後續的收尾工程。

「菁蓉湖項目作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的重點功能配套工程,承擔著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吸引人才、產業落地的『擔子』,因此我們特別重視環境的營造。」郫都區國投公司總經理葉玉展告訴記者,菁蓉湖的湖水引自紅旗支渠,然後流向清水河。湖中採用沉水植物自然凈化方式,一湖活水清澈碧綠,美不勝收。菁蓉湖總面積455.53畝,水體面積260畝,項目自2019年5月開工以來,工程推進順利,預計今年「五一」前對外開放。

菁蓉湖景觀結構上採取了「一心、一環、兩軸、四核、多點」的設計理念,一心即菁蓉湖中心水景,一環為功能文化生態主環線,兩軸為文化軸、創新軸,四核包含四個主題廣場,多點為多個景觀節點,從而構建純生態的自凈系統,打造豐富的水系景觀,同時串聯起清水河城市公園及晨光綠道,展現生態綠廊、城市綠心、道路綠帶、街頭綠園、慢行綠道的多種功能。

菁蓉湖主題場景以杜鵑花和海棠為主進行規模化布局,水生動植物與郫都本地自然生態一致。運動休閒場地以水杉、朴樹等高大植物及豐富的修剪灌木圍合,設置了集休閒、娛樂和文化於一體的全民健身場地,桌球場、網球場、創客休閒茶吧、生活美學館、休閒美食空間、無人超市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整個菁蓉湖及周圍場景營造,整體上參照和借鑑了深圳人才公園和杭州夢想小鎮中央公園等國內外先進設計理念,將科技互動與人文關懷相結合,將現代都市生活功能需求與地域景觀文脈相統一,形成了公園城市建設的郫都表達。

一個國際化產業社區

「進可都市、退可田園」的新型國際化產業社區

湖的北岸重點營造生態功能,湖的東岸重點營造城市生活和商務功能,湖的南岸重點營造產業功能,湖的西岸為區域發展預留未來空間。站在菁蓉湖項目觀景台上,偌大的湖面四周,公園、寫字樓、產業大樓林立,一個個高端產業項目和配套項目,或正如火如荼建設中,或已投入使用。

「未來,菁蓉湖區域將成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的一個地標,成為具有引爆效應的區域。」成都現代工業港管委會副主任李洋洋說,以菁蓉湖為中心,將打造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未來城市消費中心和國際化公園城市示範區,這一區域將承載3萬多名高知群體的工作和消費。他表示,依託菁蓉湖這一硬核配套,把握「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機遇,基於現有產業基礎,郫都區正加快爭取「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

在做好產業的配角、配套的主角,以項目為中心組織功能區建設的同時,郫都區將基於自身資源和生態本底,積極構建「人城境業」和諧共融的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集多方力量,依託德源街道菁蓉、大禹、德安3個城市社區建設「一圈三軸多點」的「環菁蓉湖新經濟產業社區」。「一圈」即菁蓉湖中央商務圈,著重塑造高端開放的商務互動場景、繁華舒適的都市生活場景、時尚潮流的國際購物場景。「三軸」即德源北路新經濟產業發展軸,著重塑造科技智慧的產業聚集場景、生機勃勃的創新創業場景;清水河城市綠廊生態軸,著重塑造綠意盎然的自然生活場景、青春健康的運動活力場景;創業大道現代服務業聚集軸,著重塑造繽紛炫彩的都市夜經濟場景、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場景。「多點」即區域廣泛分布的社區公共空間,著重塑造精準周到、品質溫馨的社區服務場景。「未來的菁蓉湖國際化產業社區,將是一個『進可都市、退可田園』的新型國際化產業社區。」郫都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孫浩 本報記者 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