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魚爸
1
今天,我們繼續談談孩子的閱讀。
先從一位媽媽的留言說起:「魚爸,你好,我的孩子8歲,我給他買的世界名著不讀,給他買的人物傳記不讀,就喜歡讀那些亂七八糟的玄幻、漫畫書,我該怎麼辦?」
「都說愛閱讀的孩子,語文成績會好,但是我孩子的語文成績為什麼就這麼糟糕?是不是讀的書沒用造成的?」
其實這樣的擔憂和疑惑,我遇到過很多。
怎麼來看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先問下自己,讓孩子閱讀,是為了什麼?
你肯定會說當然不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
那就先不要把閱讀跟語文成績掛鉤。
那是為了什麼?
為了讓孩子學知識,長見識,增本領。
對對對!
這時點頭的爸媽應該很多了。
閱讀,為了讓孩子快樂。
這倒是沒想到過。
孩子閱讀的時候快樂嗎?
那些真正愛上閱讀的孩子,閱讀是快樂的,你可以去問問,或者觀察一下看。
但問題又回到了前面,孩子只有讀那些雜七雜八的書時才快樂,哈哈大笑。
就是不讀學校推薦的書,也不讀我給他買的書。
孩子是快樂了,但我怎麼也快樂不起來。
2
我想說,孩子喜歡讀雜書閒書,別著急,這是好事!
從小小魚讀的書說起。
還記得上次去新華書店,他就催著我給他買一套書,是一套恐龍漫畫書。
花花綠綠的恐龍,奇形怪狀的其他動物。
搞笑無厘頭的情節。
一看就是很多爸媽不喜歡的。
所以我看很多孩子在那看的時候,都是偷偷躲起來。
有一個男孩被媽媽抓住了,就直接拎走了。
去了旁邊的經典閱讀區域,那裡大部分都是老師推薦的名著。
「就看那些沒用的,你們老師說了,多看點好書。」
但我那天就讓小小魚在那自由的看。
那時他識字沒有如今多,但看得津津有味,甚至沒有來問我。
我也沒有去打擾他。
回去的時候,他說要買。
我就順手給他買了三本帶回家。
之後的一個星期,幾乎一有時間就在那看。
再後來,他從我的書櫃里翻出一本《壞傢伙》。
像發現寶貝一樣。
讀完的時候,他才發現最後一頁寫著未完待續。
然後找到我,說要把這套壞傢伙讀完。
我翻了一下,裡面的壞蛋們還真的很搞笑又搗蛋。
但我還是給他備齊了,讀過癮。
這些都是他自己去自主讀的,我不反對,也不去鼓勵。
因為我發現他除了讀這些書外,還是每天翻他的那些寶貝科普書。
也讀那些小開本的中國動畫經典故事,也讀從小愛數理。
另外我也會推薦一些書給他。
比如一些好玩好看的繪本,比如《穿靴子的貓》或者難得一見的立體書,比如《哪吒鬧海》這本書他就非常喜歡。
如今他讀一年級,就給了他一本小巴掌童話、沒頭腦和不高興、冒險者這樣的圖書。
他就是雜七雜八的書都讀,我覺得挺好的。
說不定哪天他自己去捧起一本名著,嚇你一跳呢。
3
前段時間還真這樣,嚇我一跳。
他要我給他找《海底兩萬里》,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長篇小說。
是新課標的一本書,適合初中孩子讀的一本書。
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改編版本,所以我給他一本全版未刪減改編的書,陳筱卿老師翻譯的。
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要給他看這麼難的書?」
「小小魚能看懂嗎?」
「怎麼讓孩子愛上這樣的書呢?」
我一個個來回答。
首先這不是我安排給他的,在我陪他讀書的階段或是他自己獨立閱讀的階段。
我從來沒有想過刻意讓他去讀名著,我就讓他自由地讀,我稍微把把關,只要是好書,讀什麼都可以。
這本書也是他自己要求讀的。
因為他有一本繪本上,有這本書的介紹,一下子就迷住他了。
我也知道這是一本好書,就順著他的意。
拿到書的時候,給他念了幾頁,然後就是他自己去讀了。
每天從學校回來,一有空閒就讀。
難嗎?
他說不難。
但我看他讀這本書時緊鎖的眉頭,就知道很難了。
而且他讀這本書,每天只能讀一點點。
要知道帶拼音的那本《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兩天的時間就讀完了。
但是他有沒有讀懂呢?
這就開始回答第二個問題了。
其實每一本書怎麼樣才算讀懂呢?
我覺得沒有唯一的標準。
特別是對孩子而言。
讀這本書的這些天,他每天都會跟我們分享裡面的趣聞趣事。
比如他跟我們分享島上的麵包樹,還有主人公各自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愛好時。
我覺得他很開心,在這裡面有了收穫。
他被故事開頭的懸疑吊足了胃口,一直在尋找這海底巨獸的身份。
是大鯊魚呢,還是巨型烏賊呢?
直到前兩天,他很認真地告訴我,那海底巨獸就是鸚鵡螺號。
我覺得能讀懂這些,就挺好的。
所以就讓他自由地去讀,沒有過多的干涉。
在一旁默默觀察他,傾聽他,陪伴他。
有時,我們知道了書本里問題的答案,會忍不住告訴孩子。
其實這是不合適的,為何不讓孩子去自己尋找答案呢?
這就好像觀劇,劇透的人會讓其他人失去那種特別地感受。
4
怎麼讓孩子愛上一本好書?
這是第三個問題。
很多父母想著讓孩子去愛上名著。
我覺得不如說讓孩子去愛上一本好書。
一本他發自內心喜歡的書。
如果爸媽總是跟孩子嘮叨:「你要多看世界名著,不要看這些亂七八糟的書。」
那孩子只會置之不理。
名著是什麼?為什麼要讀?
什麼是亂七八糟的書,大家不都在看嗎?
這裡說一件有趣的事。
有一次在飯桌討論時,我跟小小魚說,「你一定要把四大名著讀了。」
他對我的安排很不滿,「我就是不讀。」
媽媽換了一句話,「那你是不是想讀三國演義和西遊記和水滸傳呢?」
「是的,我會讀三國演義還有西遊記。」
這時我們相視而笑。
這就是孩子。
不要擔心孩子讀那些你覺得「低級」的書。
不如先讓他去讀。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要觀察孩子興趣的變化。
及時為他們打開門(興趣引導),搭建橋樑(提供好書)。
我前段時間給大家分享東方娃娃雜誌,因為它是一份月刊,更需要每月的堅持。
有一位媽媽跟我分享了自己陪孩子的閱讀感受。
她從孩子1歲開始讀卜卜刊的紙板書,耐撕咬的紙板書,嬰兒寶寶喜歡的圖畫,鮮艷的顏色,貼近生活的遊戲設計,讓孩子覺得好玩有趣。
後來堅持了兩年,中間也給孩子添置了不少的互動書、布書、玩具書。
到了三歲的時候,又訂閱了東方娃娃,把閱讀的好習慣保持下來。
中間孩子也會愛各種動畫片,去了書店會被漫畫書迷住,天天跟小夥伴們談奧特曼,談小馬寶莉。
但是孩子的閱讀一直沒有停下。
她能感受到孩子的興趣在不斷地擴大,從最初只愛小動物到愛聽動物故事,再到一些經典地童話故事。
一路成長過來,孩子的閱讀視野不斷地擴展,遇到問題會有自己的想法。
5
這就是為什麼父母在早期要堅持親子共讀的緣故。
只有對孩子的閱讀了解地越清楚的父母,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在閱讀的路上,不斷向前,不斷上升。
所以跟孩子溝通讀什麼書時,不要去下命令。
而可以拿著具體的書跟孩子像朋友一樣去分享給他。
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玄幻,那為什麼不讓他先讀飽玄幻,再接觸科幻?
然後再一步步接觸到奇幻探索類的名著,再到傳奇故事類的。
比如小小魚喜歡恐龍,當然就會對科普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科普書的口子打開了。
過去的兩年里,一直在各種科普書中流連。
到了如今,他又借著科普的橋,邁到了文學名著這個小島上。
雖然這個小島上的文字顯得沒有那麼有趣。
但讀進去了,認真地讀了,就會越讀越有趣。
孩子的一生,就好像會遇到各種人一樣,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書,我們肯定無法為他們一一甄選,最後還是得靠孩子自己。
當孩子讀的書多了,品位會隨著思想的升華而不斷提升。
那些真正庸俗的書是無法再打動他們、影響他們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zyNym4BMH2_cNUg0Gt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