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30日晚22點,美國參議院、銀行、住房和城市事務委員會關於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監管框架的聽證會,來自各界的專家、學者還有議員針對加密貨幣監管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其中Circle執行長Jeremy Allaire認為,「目前區塊鏈技術已經日益成熟,監管不再是難題,美國不應該用100年前的法律來監管21世紀的技術」。
對於這樣的觀點,或許大家第一感覺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回顧世界各國對於加密貨幣的監管,可以看到隨著數字貨幣發展的日趨成熟,行業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也逐漸浮出水面,對於加密火幣的監管卻依舊處於初級階段,難道是技術發展太快,這個世界還沒有準備好?
縱觀美國法律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從殖民地、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到現代美國四個時期的發展,也是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而發生變化,例如:羅斯福新政前,美國為了最大限度地發展經濟,保護既得利益,採用了極端放任的自由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法律首要保護的是人的財產權。
面對加密貨幣的發展,美國現行的法律也是抓襟見肘,美國急於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其導火索還是Libra的問世,這讓美國意識到要保住美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霸主地位,必須儘快行動,並首先在監管層面攻下第一城,為美國政府爭取更多的時間和創造更多的機會。
從世界各國對於加密貨幣的監管態度來看,2019年監管雖然局部緊張,但總體上呈現緩和趨勢,積極參與的國家已經從監管過渡到了立法階段。韓國在2019年1月頒布了《信息通信融合法》和《產業融合促進法》。日本在2019年5月通過《資金結算法》和《金商法》修正案:將「虛擬貨幣」更名為「加密資產」修訂後的「基金結算法」和「經修訂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法」,其中包括加強虛擬貨幣兌換和交易規則的措施,於5月31日上午在上議院全體會議上獲得批准和通過。
回過頭來再看美國,或許他們確實應該著急,畢竟Libra的誕生,或者說數字貨幣的誕生,就是為了改變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而美國在參與這場革命的過程中,無疑是要制定新的規則對加密貨幣進行監管,而最難的就是既要保持現有貨幣體系的霸權,又不能在加密貨幣的競賽中輸掉,這或許是美國現在面臨的最大困境。
在這場加密貨幣競賽中,中國在2019年也有諸多變化,雖然政策上一直處於嚴格監管之中,但是在Libra出來之後,各方也是積極表態,騰訊馬化騰表示「技術都很成熟,並不難。就看監管是否允許而已。」或許小馬哥就是在給國家交個底,中國隨時都可以上。
要解決美國面臨的困境,100年前的法律是沒用的,因為美國的國情不同了,世界也發生了變化,技術的進步已經超出了制定法律時所想像到的未來,美國還要面對一個更加殘酷的現實,那就是美國在全球的經濟體系和貨幣體系上的影響力,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強大了,或者說隨著其他國家地發展,加密貨幣共識的逐漸擴大,這個超級大壩,正在一點一點的被侵蝕。
相對於人類文明發展歷史而言,加密貨幣可能依舊處於胚胎期,進行著細胞的分離和裂變,未來究竟會發展到什麼階段,世界都在摸索,而最重要的是,我們不應該用陳舊的法律、觀念去理解這個新生事物,而應該賦予其更高的期待,注入更多的能量,推動其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