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志向有多大?把他4個兒子名字連在一起後,惟秦始皇可並肩

2019-07-21   歷史有妖氣

小的時候讀《三國》,最看不慣的人物就是劉備,一個大男人家遇到點事情就哭哭啼啼的,還怎麼去做大事呢?但是等到年歲漸長以後,反而對於劉備愈發理解也就愈加有敬佩之心,對他的志向,對他身處逆境而艱難求存,並且不改青雲之志的堅韌。

​劉備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典故「髀肉復生」,說的是劉備在四十多歲因為兵敗而投奔劉表,在上廁所的時候因為看見自己大腿上已經長了肥肉,於是為自己虛度光陰而痛哭不已。這是一個有著遠大理想的人,只有因為對自己有高超的期待,才會因為現實的頹廢而悲傷,但我們在研讀三國的時候往往很容易忽略這一點。

因為劉備在志向遠大的同時,也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他雖然自稱說是皇族之後,但其實小時候以賣草鞋為生,算是名副其實的草根。深深知曉生活的艱難,也很了解出頭鳥的命運,於是他將所有的宏圖大志都在不經意間表現出來,並不遭人注意。

那麼他的志向到底有多大呢?只要我們把他4個兒子的名字連在一起讀出來後,就不免會為這個小商販出身,大半輩子都在為生活而東奔西跑,年近半百依然寄人籬下的男人的恢弘之氣而驚嘆,千百年間惟秦始皇可並肩也!

劉備的第一個兒子叫做劉封,是他的一個養子,因為與關羽之死有關而被賜死;第二個兒子叫做劉禪,也就是著名的阿斗;第三個兒子叫做劉永,這個人因為與劉禪關係不好,混得相當慘澹;第四個兒子叫做劉理,此人早年因病而亡,史書上沒有太多記載,這四個兒子的名字連在一起就是「封禪永理」。

所謂「封禪」,就是只有皇帝才能夠舉行的一種大規模祭祀活動,而且能夠就算是皇帝也要具備一定條件才能夠進行這一活動,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基本上是要「帝王賢明,天下盛世,天降祥瑞」三個條件滿足其中一項才可以,但如果只滿足一項那也不好意思去封禪的,基本上就是需要三個條件都滿足,歷史上比較出名的有秦始皇、漢武帝與武則天。

「永理」就是永遠治理下去的意思,結合前面的「封禪」,劉備給自己也是給兒子們的希望,就是作為賢明的皇帝永遠治理天下,這一份雄心也只有秦始皇的「既壽永昌,受命於天」能夠可以相提並論了,其他人就算是想當皇帝也知道「盛衰興亡乃自然之常理,無亘久不滅之王朝」。有意思的是劉備與秦始皇都是二代而亡,其中冥冥之意,未免令人不勝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