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最袖珍「跨海」大橋,以數字命名,名字來歷讓人想不到

2020-02-05     臨江聽雨聲

說到二十四橋,相信大家都會覺得熟悉,一首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讓這座橋被人們熟知,雖然它早已湮沒於歷史塵埃中(瘦西湖的二十四橋為複製品),但卻名聲在外。在廈門也有一座以數字命名的橋,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談一談廈門的四十四橋。

四十四橋是廈門鼓浪嶼的一座九曲長橋,位於菽莊花園內。與筆者以往所見到的精緻溫婉的九曲長橋不同,這座橋的特點非常鮮明。它是直接建在大海之中,比那些江南園林中橋可有氣勢多了。這座橋的橋面離海平面極近,走在橋上,身旁翻滾的海水,驚濤拍岸,讓人有一種豪情萬丈的感覺,要說它是一座「跨海」大橋,似乎也說得通。

四十四橋的橋身迂迴曲折,其中融入了許多小景點,橋上有觀魚台,渡月亭,千波亭等小景供人閒坐休息。在橋下則設計了閘門,可以把海水引入菽莊花園內。在筆者看來,四十四橋是菽莊花園的點睛之筆,其把人工和自然景觀揉為一體,正是因為有了四十四橋,才成就了菽莊花園「菽莊藏海 」的氣勢。

也許很多人對於四十四橋的名字有些奇怪,為什麼它會起名叫做「四十四橋」呢?是不是在山寨「二十四橋」?其實這座橋的名字是有來歷的,根據當地的導遊介紹,菽莊花園的主人林爾嘉在當年建橋的時候正好是44歲,所以才把這座橋命名為四十四橋。這理由聽上去似乎有些牽強,不過這座橋建成至今也就100年,所以由來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四十四橋的名聲和歷史底蘊雖然不如揚州的二十四橋,但其氣勢卻是二十四橋不能比擬的,這恐怕是筆者見過的第一座直接建在海中的九曲橋。撇開瘦西湖那座仿造的二十四橋不說,真實的二十四橋是活在文人墨客的描述之中,而鼓浪嶼這座橋可是絕對的原版。那麼,您知道廈門的這座百年長橋麼?您覺得比起揚州的二十四橋來,哪一個更好玩一些呢?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rRAKHAB3uTiws8KOG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