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三聯美食』陪你度過每個飢餓的夜晚
撰文:暮易
『但凡有它的身影,粗茶淡飯也會陡然變得華貴生動。』
寒風盈窗,葉枯草黃,蕭瑟天地間唯餘一群鳥聲在唧唧啾啾,歡悅不寧,家鄉又到了忙腌臘的時節。房檐上裊裊出一縷青煙,很好聞,我愛那種柴火炊煮的濃鬱氣息,一種萬物明媚的自然風光,恬靜沉著,每個人誠心虔敬交給蒼茫大地,交給質樸生活的樣子。
奶奶燃起灶火,鍋里滾著開水,灶台上壘著一把深綠的棕葉,家裡熱火朝天,前呼後擁,一切的忙鬧都是為臘肉香腸做前奏。
圖 / 攝圖網
隆重年節到來之際,家家宰豬腌肉,一頓熱騰騰喜洋洋的殺豬飯少不了。殺豬飯講求的就是一個熱鬧齊全,各個部位施展媚術,披香流鮮,在舌尖攻城略地,讓人直呼欲罷不能。
剛分切下來的豬肝腰花,湊近一摸還散著餘溫,扯幾根碧翠的蒜苗,泡椒泡姜切細絲,金黃的菜籽油刺啦一聲,熱烈爆炒,嬌嫩出鍋,滋味絕妙下飯。五花肉必須炸一鍋酥肉才爽快過癮,大人一邊炸,小孩一邊偷塞進嘴巴,香啊!粉腸豬血同豌豆苗共烹一鍋皎潔清湯,鮮掉兩條大眉毛。筒骨並清甜的白蘿蔔久燉,湯色雪白,蘿蔔軟乎骨肉香馥,暖透身心。如今,已有十幾年沒再吃過一頓鄉村殺豬盛宴了,光是念叨一下,就止不住地口舌涌酸懷想神往。
圖 / 攝圖網
殺豬飯的歡笑鬧嚷褪去,奶奶會安座在小凳上,不疾不徐靜靜地用棕葉穿肉。二百餘斤的豬肉,幾十塊寶貝,春夏秋冬,是一年到頭的犒賞慰勞。鄉里離集市頗遠,費腳力,鮮肉不常吃,以臘肉臘腸款客饗朋,是村人能給的尊貴禮遇。夏天曬得乾燥的花椒,麻烈襲人,碾成粉加鹽小火炒香,凈肉一條條均勻抹上椒鹽,只憑一雙經驗厚重的手拿捏揉搓的分寸,入缸腌制幾天,靜候佳容。
灌香腸別有風趣。肥瘦比例,香料佐料配搭,全現功力。川味的重麻且濃香,麻辣的突其平衡,麻感辣感雙重迸發,廣味的就甜膩些,小孩甚喜。不嫌厭煩的慈母總是心思周到,各樣俱備,老少照顧。洗腸、灌肉、綑紮,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記憶里母親的看家手藝是排骨香腸,香靡非凡,最是搶手,但製作起來又最是艱難。骨頭得不大不小,腸子偏不爭氣屢破屢敗,往往是怯怯地屏著氣灌入一塊,沒撐破都要喜極而泣。幾個時辰下來,脖僵眼澀,酸楚難抑,我只試過一次,便直與母親擺手說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了。
圖 / 攝圖網
追隨爺爺奶奶幫襯熏臘肉香腸,躥上跳下,是孩童獨特的娛樂消遣。上山砍來松柏枝,摘一摞朱紅的蜜橘,果肉吃畢餘下橘皮,等待激動振奮的燻肉。吊干水分的腌肉,鹽分入里椒香浸透,風過的香腸微微發皺,進入熏制環節。肉條掛在火炕上,底下的松柏枝本是鮮柴,不生旺火,只搖曳起細細的白煙,加一些黃豆秸根,時不時喧鬧出嗶嗶剝剝的響聲,橙黃的橘皮盡可堆疊在旁,借著餘燼噴薄出植物特有的甜香,各類自然風物的加持,一塊醇香迷人的臘肉方成氣候。
冬天長日無事,老人們聚攏在火塘邊,說笑打趣,烘幾個地瓜,熏煙縈繞著臘肉香腸,日日夜夜,凝結變幻,一派寧謐靜好的南國景象悄然浮現。喜食輕煙燻的,幾天熏制即成美味。家鄉人臘肉一年吃到頭,塘火不息,火光炙熱旺盛,臘肉熏得黑黝黝的。最原始樸素的吃法,燜飯時丟進幾塊臘肉臘腸,香味四溢,臘肉的汁水滲入甘香的飯粒里,脂香飯潤,美得配菜都黯然失色,熱飯熱心,吃來盪氣迴腸。
排骨香腸是香腸里的極品。實打實的貼骨肉,嚼勁十足,芬香馥郁。食時剪掉絲線,誘人的一整塊骨肉,麻辣勁道,口感醇厚,就算擺在一堆濃香撲鼻的腊味中,它也是食客眼中的「人間俏貨」,直接上嘴啃咬,酣暢淋漓。等你還想吃第三塊的時候,沒了。每年,它都在孩子們的舌尖上腦海中意猶未盡,小吃貨都懂得這口霸道,搶著吃才是真理。
臘肉吃法紛繁,不拘一格,但凡有它的身影,粗茶淡飯也會陡然變得華貴生動。
從灶上取下的臘肉,皺縮枯萎,以淘米水洗凈,燉煮得宜,美艷重返。不同於鮮肉的粉紅,臘肉在鹽和時間的催化下,如明艷胭脂般滋生出一種嫣紅的貴氣,肥肉不再是直楞的素白,瑩潔通透,如薄冰靈光。煮熟切片擺盤,一定是一桌子菜肴里的紅玫瑰,讓人愛不釋口。隆盛一點的場合,主人講究地捯飭出幾個干盤子,風豬肝、臘豬耳、臘豬心、香腸、臘肉一應在場,品相優美,下酒佐食,饞人得很。有了腊味,日子才叫有聲有色,殷實豐裕。
圖 / 攝圖網
炒臘肉是不必有多高超的廚藝的,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嬌娘和大廚制來的也並無二致。蒜苗或青椒鹹菜,濃淡相宜,乃炒臘肉的佳侶。熬煮一鍋豌豆臘排骨湯、土豆臘肉湯,皆能舒心禦寒。
臘肉香腸切細丁炒飯,臘肉的油脂將每一粒米飯裹緊,油光汪汪,抓人心胃,勾人口舌。近可香口,遠可解愁。臘肉耐儲,隨吃隨煮,遠行的旅人亦可大快朵頤。年年離鄉返城,母親的叮囑和各種臘貨非塞得冰箱滿滿當當才肯作罷,故鄉遙遠嗎?記不清的時候,吃一塊臘肉,它就在那裡顯山露水了。
從前慢,上小學泥路步行一個多小時,當時只道是尋常,現在想來不禁唏噓。料峭的寒冬,奶奶清早起來炒得一罐臘肉蘿蔔乾,讓我帶去學校改善伙食,搓手搓腳地送我至村口。冬天上學樂趣頗多。與小夥伴一路瘋玩,遇見水窪處的薄冰,猛地一踩,咔擦裂碎,凍得耳臉通紅,笑得不能自已。校園午飯多了一味臘肉,添了奶奶的關懷,溫馨暖心,有滋有味。於口感上,它濃重醇香絲毫不低調;於情感上,它永遠是熱淚盈眶的鄉愁。
城裡家家戶戶腌臘肉儼然是一種飽含情懷的飲食傳統,尤其老一輩,青絲遲暮與它相伴,難以割捨。每到這個時節,天地凝凍,陽台上便呈現出浩浩蕩蕩的腊味奇觀。即便今年肉價頗昂,許多人家也不得不做一點,以慰思鄉的腸胃。
圖 / 攝圖網
在顏色暗沉的冬天,腊味跳躍著一團團綺麗火苗,著實喜人,內心的孤寂無常瞬間被泯滅。它是冰箱裡的常客,不時會出現在餐桌哄抬氣氛,為味蕾最忠實的守護者,看似笨拙土氣,實則熱忱深情。臘肉是細水長流的食物,細細涓涓,不經意間就鐫刻進了滄桑半生。它又毫不做作虛矯,既無高明的技法噓頭,亦無繁雜的佐料亂舞,肉加鹽,交給時間,就是最偉大的食物哲學。
南方人大抵都有一種關於腌肉臘肉的美食情結。廣東人用一碗煲仔飯詮釋腊味的溫情,老奶的頭牌辣子臘肉陪伴著湘西孩子長大,雲南麗江的臘排骨火鍋熱情洋溢一掃冬日的蕭索冷寂,煙雨江南的腌篤鮮如果失了鹹肉將會暗淡無光,麻辣香腸為四川人的餐桌增添了無上光輝。氤氳浸泡在時間長河裡的腌臘美味,人們愛它,不過是不忍與時光分離,不舍那一份厚實熟悉的鄉情。
圖 / 攝圖網
四季流轉,在家鄉人的眼裡,臘肉已成為他們心底最強烈的味覺印記。再奢靡的珍饈美饌,也抵不過一塊臘肉賦予他們的柴米油鹽的滿足和歲月靜好的喜悅。冬入深處,生命歸於沉寂,月色清明,無所謂蕭條,因為吃過臘肉,很快就要春暖花開了。
作者檔案
暮易
情懷美食痴迷者
以美食觀照喜怒哀樂
用身心遍嘗人生百味
歡迎來到「三聯美食」
天南海北 一起吃喝
投稿郵箱
haochi@lifeweek.com.c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lTecG8BMH2_cNUgRpo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