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太快!豬肋條18元一斤,排骨28元一斤,網友們表示吃不起了

2019-08-09     我會種

豬肉是重要的「菜籃子」產品,其價格漲跌也備受消費者關注。近期有北京網友表示市場的豬肉價格連續上漲,對此,小編在深圳超市看了一下,普通的豬肋條肉都18元一斤了,前排骨更是28元一斤,最近剛剛買得起水果,卻發現豬肉又吃不起了...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6、7月份以來,全國生豬價格持續上漲。7月29日至8月4日,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平均收購價格為19.28元/公斤,較前一周上漲2.44%,較去年同期上漲42.39%。白條肉平均出廠價格為24.62元/公斤,較前一周上漲2.03%,較去年同期上漲36.93%。

關於豬肉的價格變化,感覺一直是一個周期性運動+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為什麼最近豬肉價格上漲厲害,小編嘗試整理了幾點原因,大家也可以多批評指正。

由於生豬源頭的價格成本傳導,市民普遍反應豬肉看漲明顯也就不奇怪了。那麼,豬肉漲價背後還有什麼深層次原因呢?

一、立秋前後貼秋膘的「節日效應」,是拉動豬肉階段性上漲的原因之一。通常的情況下,生豬的批發價在每年的中秋節前後都會出現上漲,出現一個階段性的高點,今年貌似還提前了。

二、還有一點,2018年8月以來非洲豬瘟疫情是促使豬肉價格上揚的一大原因。

三、去年四季度以來,生豬和能繁母豬的產能持續下降,豬肉市場供給偏緊的效應近期開始集中顯現,預計下半年豬肉供需關係將持續緊俏。關於這一點,從億歐網的一篇文章中也可以得到佐證。

自2016年環保政策趨嚴以來,豬場大面積被拆遷,因而無法補欄致使生豬存欄量持續下降。從2018年6月開始爆發的非洲豬瘟進一步加重了這種現象,從下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自2018年9月開始,生豬存欄量出現斷崖式下跌。據農業部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6月,生豬存欄量24207萬頭,能繁母豬存欄2376萬頭,同比分別下降25.8%和26.7%。

有人可能會問,增加豬肉進口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並不一定。一方面,我國豬肉進口的份額相較於消費總量而言,依然是杯水車薪,2018年我國消費了5539.8萬噸豬肉,進口量僅占2.2%。另一方面,據美國農業部數據,過去三年全球豬肉出口量均維持在 800 多萬噸的水平,我國生豬存欄量下降已經超過25%,所以即使出口份額全部供應我國,依然無法填補供給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不像2008年爆發豬藍耳病之後很快就出現了針對性疫苗,非洲豬瘟的疫苗還遲遲沒有出現,因此歷次豬周期中,價格上漲致使供應增加的邏輯可能不會出現。本輪豬周期很大可能出現的現象是,生豬出欄量持續下降,豬肉價格超出市場預期,出現超級豬周期,即生豬價格的最高點超過以往的最高值,同時生豬高價的持續時間超過了以往持續時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k2XdWwBvvf6VcSZYQW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