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村村通」公交利民便民,落實後,為何有些農民反而不開心?

2020-01-07     我會種

近年來,農村迎來了快速發展,各項基礎工程迎來了快速發展期,農村風貌迎來了新的轉變。危房改造讓窮困人群的居住環境有了更好的保障,水電網升級解決了農民的諸多煩惱,垃圾分類讓農村環境更乾淨整潔。為了能夠實現全面的新農村建設,國家也在積極地推動「村村通公交進村工程」,希望能讓農民坐車出行更方便,不再需要考慮沒車坐的煩惱。只是「村村通」已經落實有段時間了,有些地方的農民卻開心不起來,這是咋回事?

據了解,這些地區的村民反映,新聞報道說是「通車覆蓋率達到100%,百姓實現1公里通車」,這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村村通公交只在靠近縣城的村莊口設立公交站點,那些遠離縣城的村莊根本沒有設置公交路線。本來全縣共有三十多條路線,但是村村通只運行了極少數量的四五條。而且設置了村村通路線的村民乘車到停靠點的步行距離都遠超一公里了。還有的人甚至不知道站牌在哪,在哪坐車,在此情況下,根本沒有人去坐村村通公交,形成了無人坐車的尷尬局面。

此外,村村通公交雖然叫公交,但是並不像城市公交那樣十幾分鐘、甚至幾分鐘一趟,它只每天發兩趟,上午和下午各一趟。要是人們著急去鄰村或者縣城,需要等很長時間才能等來一輛車,一兩個小時也是有可能的。很多人認為,有這個時間,我騎個電動車事情都辦完回來了,而要是坐村村通公交,早上去了,下午才能返回。而且農村路面窄,被村村通公交車一占道路更窄了,讓車、停車太不方便。一旦逢年過節私家車多了起來,路就堵得厲害。

其實,出現以上情況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農村不像城市,居住比較分散,加上農村大部分家庭都有電動車、小轎車等,客源少,而且不穩定。走一趟下來可能才四五個人,連油錢都不夠,基本上是入不敷出的賠本經營,長期如此,根本不可能持續運營。

村村通公交無疑是利民便民的好政策,但是要使這項政策順利落實,真正實實在在地惠及農村村民,需要多方人員的加倍努力和重視。對於村村通公交企業,如何合理分布路線,最大限度地解決邊遠村莊村民出行問題以及如何契合村民出行需求,平時出行少但節假日、趕集日等出行需求等等。對於有關政府部門來說,要加強管理,如公交站點設施不配套、站牌沒有標示參考到站時間以及村村通公交宣傳不到位等等。

此外,村村通公交在農村運營成本高,但得不到相應的收益,國家在這方面也沒有相應的補貼,要想村村通公交順利推行,還需要國家有相關的補貼輔助。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nJMgW8BMH2_cNUgnB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