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國軒高科宣告第一大股東易主。
據悉,大眾中國預計將花費87億元人民幣獲得國軒高科26.47%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大眾將因此成為首家直接投資中國電池生產企業的外資汽車公司,如果順利獲得監管部門批准,該投資交易有望在2020年底完成。
大眾入股國軒高科雖在行業內掀起一股巨浪,但大家其實也並不意外,畢竟兩者眉來眼去也已不是一天兩天了。
早在2019年4月,國軒高科透露,正在與「一線國際品牌」洽談。彼時,市場上已經有聲音表示國軒高科將接受大眾的投資。
接著在2019年8月,有爆料稱大眾為了保持在中國市場的優勢,正在考慮投資國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國軒高科就是潛在的投資對象之一,只是後來便沒了下文。
時間來到2020年1月,有報道稱大眾計劃通過折扣私募股份配售方式,收購國軒高科20%的股份,價值約5.6億美元。當時,國軒高科的回應便是正在進行戰略合作探討,尚未形成一致意見。
再之後則是4月20日,「大眾52億入股國軒高科!未來將控股」的消息不脛而走,席捲網絡。據消息源披露:大眾汽車將通過定向增發不超過30%的股份及協議轉讓部分股權的方式,成為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並將在未來三年內進一步成為其控股股東。
當然,不久後國軒高科便發布公告回應大眾將收購其30%股份的傳言,公司董事會未接到過、亦未曾審議過與上述媒體報道內容相關的議案,同時亦未收到過大眾汽車關於其董事會批准與上述媒體報道內容相關事項的通知。
國軒高科表示與大眾汽車就未來可能開展的技術、產品、資本等方面的戰略合作進行探討,雙方尚未就具體合作方式、內容、價格等具體方面形成一致意見,亦未就相關合作事項簽署或達成任何實質性的有約束力的協議、承諾或其他安排。
國軒高科的回覆看似「闢謠」,實際上卻並未將話說死。緊接著便來到5月19日晚,國軒高科發布了其實控人李縝正在籌劃股權轉讓事宜的公告,讓人又一次聯想到大眾入股。
還是那句話,謠言通常是先行的真相。於是,我們便在5月28日等到了「大眾入股國軒高科」的塵埃落定。
同樣的,還是那個問題:大眾為何會選擇國軒高科?正在新能源領域經歷大象轉身的大眾,不可能永遠將動力電池這條命脈交到別人手裡,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可以後顧無憂。
一方面,大眾需要一個助力,而國軒高科剛好有這份實力。
大眾對新能源不可謂不重視,其新能源規劃不可謂不大。去年年底,大眾定下了2029年之前銷售200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宏大計劃,僅在中國,就打算在2023年之前售出100萬輛純電動汽車。
大眾坐擁MEB平台,預計在2022年底,大眾、奧迪、斯柯達和西雅特等品牌將發布27款基於此平台的車型。同時,大眾手裡還有著ID.系列,這一獨立的序列正式拉開了大眾汽車品牌全新一代創新型電動車的序幕。
平台與車型已經解決,但動力電池卻面臨著大問題。按照其規劃,到2025年在華電動汽車銷量要達到150萬輛,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將會達到75GWh,僅僅依靠寧德時代或者是LG仍可能遇到產能問題,這個缺口需要怎麼辦呢?國軒高科來了。
從動力電池市場來看,到2019年,寧德時代、比亞迪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已經達到市場份額的近70%,而國軒高科則位列第三,裝機量約為3.2GWh,國內市占率為5.2%。
這邊的寧德時代致力於為全球新能源應用提供解決方案,並不會止步於與大眾的合作,另一邊的比亞迪則與大眾存在直接競爭關係,難以成為大眾押寶的第一選擇。
而國軒高科呢,作為中國三大電池生產企業之一,國軒高科擁有技術、產能、全產業鏈和市場份額等方面的優勢;另外,大眾曾明確表示會在中國市場導入磷酸鐵鋰電池的應用,而國軒高科的優勢更是多年積累的磷酸鐵鋰技術,兩者合作可謂恰如其分。
不要忘記,國軒高科的主要客戶便是江淮、奇瑞、北汽,而江淮與大眾的合資關係,其實又是一種保證。
另一方面,在中國擁有自己的電池工廠,是大眾汽車電池化戰略的重要一環。
大家都知道,動力電池是制約電動車產能的重要因素,大眾集團對其的念頭從未放棄。
大眾做過自產電池的嘗試,只不過從2017年到2019年,這一電池廠僅僅完成了試生產線啟動,該電池工廠將於2020年開始建廠,最快在2024年投產,初始年產能也僅有16GWh,僅能滿足大約4萬輛電動車的電池需求,這還遠遠不夠。
如今,甚至說直到2024年,大眾目前包括ID.3(參數|圖片)在內的新能源車型的動力電池組還需要供應商提供,或者,這個時間要更長。
而對於大眾來說,大眾集團此前投資了4家動力電池公司,但與國軒其實並不存在同業競爭。這四家公司包括研發固態電池的QuantumScape、QSV以及Northvolt AB、Northvllt Zwei,它們將滿足大眾對前瞻性電池技術和歐洲市場車用動力電池的需求。
國軒高科是大眾的一張十分重要的牌,它不僅僅是大眾的供應商,入股國軒高科的大眾,相當於在中國也擁有了自己的電池工廠,藉此大眾或許可以快速實現產能爬坡,進一步縮短時間,這對於大眾實現自己的新能源布局是十分有利的。
除了入股國軒高科外,緊接著大眾便又宣布投資9.86億歐元,以增資擴股的方式購入江淮汽車集團50%的股份,並增持合資車企江淮大眾股份至75%,將大眾新能源汽車總部和基地落戶合肥。
一系列動作之下,這邊大眾可以藉助江淮汽車鋪開商用車布局,另一邊可以更為快速的推動大眾新能源進程,而入股國軒高科則可以補全在電池產業鏈上的短板,一時沒有後顧之憂。
有人說,往外扔錢卻沒有實際控制權的大眾,買了個寂寞。但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如此一番之後,大眾不僅在中國形成了乘用車、商用車和電動車的全面布局,更是在新能源產業的核心鏈條上掌握了話語權。
我們有理由相信,大眾在新能源時代的大象轉身是穩中有序的,屬於大眾的嶄新的新能源時代正在悄悄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