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世界500強:27家中國礦企上榜,奈何利潤不及國外1/10

2019-07-25   礦業匯

7月22日,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發布,作為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知名權威榜單,《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是眾多企業競逐的主要戰場,也是人們觀察全球最大企業的最新發展趨勢的主要依據。

今年,129家中國企業入圍全球500強,歷史上首次超過美國(121),中國軍團崛起速度讓人咋舌。沃爾瑪連續第六年成為全球最大公司,中國石化位列第二,殼牌石油上升至第三位,中國石油和國家電網分列第四、第五位。

金屬/採礦行業中,瑞士礦業及大宗商品巨頭嘉能可(GLENCORE)以2197.54億美元的營收排名全球第16位,也是唯一進入全球百強的礦業企業,中國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以819.78億美元的營收位列全球第107位,較去年下降6位。


1、國內外上榜企業對比

從數量上看,金屬/採礦行業中,共37家企業上榜,中國獨占27家,占比達到73%,足見中國金屬/採礦行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日本、英國各有兩家企業上榜。


從營收來看,國外的10家上榜金屬/採礦企業平均營收621.37億美元,國內企業平均營收405.45億美元,國內礦企上榜數量具有優勢,但平均營收有所差距。

國內外差距最明顯為利潤對比,金屬/採礦行業,中國企業平均利潤3.93億美元,而國外企業為43.97億美元,是國內礦企平均水平的近10倍。金屬/採礦行業只是國內外企業現狀的縮影,世界500強整體比較,中國企業盈利指標也比較低,世界500強的平均利潤為43億美元,而中國上榜企業的平均利潤是35億美元,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沒有達到世界500強的平均水平。

中國上榜公司的近半數利潤來自銀行,如果不計算11家銀行的利潤,其他108家中國上榜企業的平均利潤只有19.2億美元。如果不計算銀行的利潤,美國其他113家企業平均利潤高達52.8億美元。這個數字是中國企業的近3倍。

2、國內涉礦企業特點

在所有上榜的中國公司中,金融業表現優異,其中前十排名中,工商銀行、平安保險集團、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占據四個席位,金屬/採礦行業占據27個席位,表現不俗。


上榜中國金屬/採礦企業中,涉及煤炭採選企業12家,銅、鋁等精綜合金屬企業8家,鋼鐵企業7家。

從營業收入來看,中國綜合金屬行業平均營業收入最高,達到457.74億美元,鋼鐵行業次之,煤炭行業以375.57億美元平均營收排名第三。


從利潤來看,鋼鐵企業利潤最高,7家上榜鋼鐵企業平均利潤6.39億美元,金屬企業次之,煤炭企業利潤最低,12家上榜煤企平均利潤為2.95億美元。


3、新上榜企業

今年新上榜的中國公司有13家,占世界500強新上榜總數(25家)的一半以上。成立9年的小米是榜單中最年輕的公司,青山控股集團、金川集團、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山西焦煤集團、海亮集團有限公司五家鋼鐵、有色、煤炭企業登上世界500強企業的舞台,凸顯了我國能源礦業/金屬製品行業在過去一年的突破與發展。

青山控股集團:

青山控股集團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集團主要生產的產品有不鏽鋼鋼錠、鋼棒、板材、線材、無縫管等。目前,青山控股在印尼、中國福建福安、中國浙江麗水、中國廣東陽江等地建立了四大鎳鉻合金冶煉、不鏽鋼冶煉、軋鋼生產基地,形成了從不鏽鋼上游原材料鎳鉻礦開採、鎳鉻鐵冶煉、不鏽鋼冶煉,到下游的棒線板材加工、鋼管製造、精線加工、運輸物流、大宗商品交易、國際貿易等完整的產業鏈。

金川集團:

金川集團是特大型采、選、冶、化、深加工聯合企業,主要生產鎳、銅、鈷、鉑族貴金屬及有色金屬壓延加工產品、化工產品、有色金屬化學品、有色金屬新材料等。擁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銅鎳礦床,是中國鎳鈷生產基地、鉑族金屬提煉中心和北方地區最大的銅生產企業,被譽為中國「鎳都」,在全球同行業中具有較強影響力。

金川集團本部礦山-金川鎳礦是世界級多金屬共生礦,現分龍首礦、二礦區、三礦區3個礦山單位實施開發。3個百萬噸級大型坑採礦山,2015年出礦總量880多萬噸。境內,金川集團擁有西藏謝通門雄村銅金礦,甘肅肅北縣黑山銅鎳礦,甘肅環縣沙井子西錢陽山煤礦;海外,金川集團在南非梅特瑞斯有5座銅鈷礦山,南非思威鉑礦,墨西哥巴霍拉齊銅礦,尚比亞穆納利鎳礦。印尼金川WP&RKA紅土鎳礦項目開工建設。

銅陵有色金屬集團:

銅陵有色是新中國最早建設的銅工業基地,中國銅工業的搖籃,先後建設了新中國第一座銅礦、第一座銅冶煉廠、第一座機械化露天銅礦,煉出了新中國第一塊銅錠。經過70年的建設,如今,銅陵有色成為了擁有色金屬產業和以金融貿易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兩大主業的企業集團。

山西焦煤集團:

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山西焦煤)是全國最大的焦煤生產加工企業,全國最大的焦煤市場供應商,也是山西省最大的焦化、鹽化日化、民爆化工生產企業。

山西焦煤現有96座煤礦,生產能力1.836億噸/年;28座選煤廠,入洗能力1.18億噸/年;5座焦化廠,焦炭產能1180萬噸/年;6座燃煤電廠,裝機容量4670MW;18座瓦斯及餘熱電廠,裝機容量239MW;鹽化產能256萬噸/年。

2018年,原煤產量10011萬噸,精煤產量4682萬噸,生產煤總銷量9059萬噸,焦炭產量1014萬噸,發電量193.4億度,銷售收入1766億元,利潤48億元。2019年上半年,山西焦煤實現原煤產量5140.6萬噸,精煤產量2503.3萬噸,焦炭產量490.8萬噸,發電量1086712.3萬千瓦時,銷售收入883.2億元,均超額完成計劃;利潤同比增加23.2%。

海亮集團有限公司:

海亮集團誕生於1989年,集團管理總部位於杭州市濱江區,現有境內外上市公司3家、員工2萬餘名,總資產超550億元,產業布局12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集團營業收入1736億元,綜合實力位列世界企業500強第473位、中國企業500強第109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22位、浙江百強企業第5位。旗下的海亮股份在亞洲、美洲、歐洲設有15個生產基地、是全球銅管棒加工行業的標杆和領袖級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