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十三間著名道觀之一,省級文物,廣東省惠州元妙觀

2020-02-08     視覺秀旅遊

元妙觀,位於廣東省惠州西湖之平湖北岸。創始建於唐代貞觀七年(633)初名天慶觀天寶七年(748)擴建後改名朝元觀,後又改稱開元觀;宋代屢有興廢;元代元貞二年(1296)重修,始稱元妙觀;明代天統、天順和清代康熙、光緒年間均有修建。1990年元妙觀被核定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942年,日軍侵惠時駐兵觀中,見壁上寫有抗日標語,遂將三清殿、玉皇閣以及偏殿焚毀。因多年滄桑巨變,元妙觀留有的古建築不多,僅得山門尚保留明代建築特點。山門石柱上刻聯「元來紫府開唐代」,「妙有豐湖隔俗緣」。1950年代,觀前山門和左偏殿尚存,並留有玉皇等神像多尊,觀中只有道士數人,但香火未斷。"文革"期間,元妙觀慘遭劫難,塑像被搗毀,歷代所遺留下來的名人石碑、木刻、明代鐵鐘等文物蕩然無存。


宋代蘇東坡謫居惠州時,與天慶觀道士常有往來,飲酒賦詩,寫下不少詩詞。宋代紫清真人白玉蟾曾在天慶觀修行,康熙年間,知府王煐為建白真人紫清閣並刻《紫清閣白真人不立像碑說》石碑,是惠州較古的碑石。


1982年,首先修葺左偏殿,重塑玉皇、觀音諸神像,重新開放,恢復宗教活動。1985年開始籌建玉皇、三清大殿,並得到國內外道教人士捐資,於1987年奠基,1989年竣工開放。重建的玉皇、三清兩殿分前後兩進。前為玉皇寶殿,後為三清寶殿,附屬建築有進香亭、殿前天階、正門拾級。天階前拾級分左右兩道,中雕琢有太極圖和十二生肖圖樣,與主體建築成一軸線。現元妙觀已恢復的建築,還有六十甲子殿、三元殿、北帝殿、觀音殿、包公殿、關帝殿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YOnLXABjYh_GJGVCF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