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華誼電影小鎮開業,電影主業巨虧的華誼要靠娛樂項目翻身?

2019-09-23     網絡大電影

文:小茉莉

9月21日,位於鄭州的華誼兄弟電影小鎮正式開業。這是華誼和河南建業歷經兩年多時間建立的中原首家華誼兄弟電影小鎮,同時也是華誼兄弟實景娛樂下的第四個落成開業的項目。

而華誼兄弟在前不久公布的上半年財報中顯示,該公司電影主營業務已面臨巨額虧損。並有報道稱華誼經營層除了股權質押外,董事長王中軍已經開始了「賣畫救華誼」的操作。而在如此的資金緊張之時,隨著華誼的第四個電影小鎮項目的開業,娛樂項目是否能給華誼帶來一線轉機?

電影業務危機持續 僅上半年虧損就近4億

從上半年財報上看,華誼兄弟並沒有擺脫2018年的「行業危機」。華誼上半年營收10.77億元,同比下降49.26%,意味著歸屬於上市公司的凈虧損為3.79億元。

除了巨額虧損外,華誼2019年凈利潤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均出現負值,這也是其近10年來年中財務數據的首次負值。

至於虧損的原因,華誼表示是受影視行業大環境的影響,但以光線傳媒為代表的頭部影視公司上半年依然保持業績增長。來自業內的觀點認為,華誼的虧損從數據上看是由於商譽減值導致。但從業務來看,報告期內的影片票房不佳,以及文旅項目後營收並不理想,也是造成其業績困境的重要原因。

影片票房不佳 電影小鎮項目能否「救」華誼

上半年,占華誼兄弟總營收95.29%的影視娛樂板塊收入10.26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近半。華誼方面稱,影視收入的下降主要是報告期影片的市場表現不佳,其中影片《雲南蟲谷》和《把哥哥退貨可以嗎》分別只收穫了1.5億元票房和僅175萬票房。

同時,華誼投資的影片還連續遭遇檔期風波。原本定於6月上映的《小小的願望》遭遇改檔,另一部華誼今年押寶的力作《八佰》也遭遇暑期撤檔。雖然《八佰》還是沒有明確上線日期,但《小小的願望》已經在中秋上映,雖未能計入上半年財報統計,但下半年的影視營收對於華誼來說,仍是風險和機遇的喜憂參半。

電影文化城一角

今年4月,在華誼交出2018年凈利虧損10.93億的成績單後表示,「電影+實景」業務將會是華誼2019年的聚焦點。其中的「實景」指的就是華誼兄弟實景娛樂下的文化城項目。

據資料顯示,華誼自2011年起在上海建立個首個文化城,自此開啟了其實景娛樂的布局。

進入2014年,董事長王中軍提出了「去電影化」概念,並將華誼兄弟實景娛樂變為旗下的獨立板塊進行運作。並希望到2016年完成20個項目簽約,並將實景娛樂年收入做到180億,年凈利潤18億元。

雖然實景板塊規劃的藍圖很美好,但實際執行起來並不順利。首先是資產占用過重,在華誼最先建立的上海和海南兩個實體項目上,持股比例分別為40%和35%。而對20家的目標,這樣的資金占比顯然讓華誼無法支撐,在後續的項目開發中,華誼採取輕資產戰略,將占比控制在10%。

其次是文化城的盈利能力,在華誼開發的12個項目中,實現開業運營的也僅有4家。其中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的項目耗資35億元,但年收入僅為2億元,投資成本回收較漫長。

而真正能實現華誼文化城項目盈利的,或許還是文化配套開發的房地產項目。據悉,華誼在各地的實景項目都配有相關地產項目,拿剛剛開業的鄭州電影小鎮來說,合作商的在建設電影小鎮之後,配套的地產項目名為建業橙園。

作為華誼兄弟,在這個生意中所占股權獲得的投資收益,不僅包括實景項目收益,也包括項目周邊配套地產項目收益。因此,華誼積極投身的實景項目,或許在不久將來能為其提供豐厚的收益。

回歸電影業務 靠主營業務自救

雖然實景娛樂項目前景美好,但中長期的收益能力顯然無法解決華誼的「近渴」。

財報消息顯示,華誼在報告期內具體業務比重為:影視娛樂板塊收入10.26億元;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板塊營收入2918萬元;網際網路娛樂板塊收入1765萬元。其中以電影為主的影視娛樂板塊占其收入的95%以上,回歸電影業務,似乎也成了華誼唯一的選擇。

其實華誼在去年面臨危機後,董事長王中軍進行了相關反思,表示「電影一直是華誼最核心的業務,也是公司所有延展布局的動力根源,對華誼來說意義非凡,但電影最近兩年表現卻一直比較低迷。」華誼將為主營業務回歸,他本人也將重回電影一線。

今年1月,華誼「站隊」阿里開啟全方位合作關係,並將與阿里影業達成一個5年7億元的借款,以緩解華誼的燃眉之急。

與此同時,華誼下半年的片單中,除了《小小的願望》外。還有《八佰》等待排期、馮小剛導演的新作《只有芸知道》、陸川導演的新片《兩萬里計劃》、根據手游改編的電影《侍神令》(原名《陰陽師》)、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2》也都已殺青進入後期製作階段。下半年,華誼是否能來一場翻身仗,我們仍懷期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QGWYm0BJleJMoPMKxZ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