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東營如何評審職業農民職稱(一)
拿到中級職稱後,東營養牛農民李連明的幹勁更足了。
編者按 農民評職稱是個新生事物,東營市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在全省率先試點,蹚出了一條可供推廣、可供借鑑的農民職稱評審模式,科學選拔培養了一大批有文化、有能力、懂市場、會經營、敢創新、勇開拓的「土專家」「田秀才」,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給全省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提供了經驗。近日,本報記者前往東營進行了實地探訪。
一想起自己是一個有著中級職稱的農民,今年47歲的李連明干起活來就更加帶勁。從未發表過論文,只有大專學歷、養牛多年的李連明,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這輩子還能評上職稱。跟李連明一起評上職稱的農民,東營市總共84人,其中中級24人、初級60人,職稱分別為農民農藝師、農民助理農藝師。
原來,東營市於2018年在全省率先啟動了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工作。在試點工作中,東營市「跳出」了面向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價體系,圍繞職業農民職稱「為啥評」「評什麼」「怎麼評」「如何用」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調研了大半年
才出台文件
磨刀不誤砍柴工。為了搞好試點工作,從2018年4月開始,東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農業農村局多次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並赴湖北宜昌、浙江寧波、四川成都等地學習經驗,不斷更新觀念,打破條條框框。 「調研了大半年才敢動筆,光碰頭會開了十餘次。制度是長效性的,一定要把前期工作做紮實。」東營市人社局重點任務推進項目組辦公室主任高士友回憶說。東營市人社局、農業農村局組成調研組開車跑了多個區縣,與種養大戶實地座談,聽取意見。初稿出爐後,東營市人社局、農業農村局兩部門聯合在墾利區召開了座談會,墾利區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主等近30人參加會議,並提出了寶貴意見。 為廣泛徵求意見,隨後,東營市其他區縣也分別召開了座談會。最後,結合各區縣提出的意見,全市所有涉農部門共同召開了會議。高士友坦言,單就糧棉作物、蔬菜的畝數問題,他們就先後磋商了多次,因為南方的經驗並不適合東營,必須結合東營實際來設定標準。最終的標準設定為:糧食、棉花等作物面積200畝以上;蔬菜、瓜果露天面積30畝以上或設施面積10畝以上。
「各涉農部門都派出了他們水平響噹噹的專家來參加我們最終的會議。」東營市農業農村局人事科科長於紅燈說。2018年10月15日,凝聚著眾多人的智慧與汗水的《東營市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工作方案》(下簡稱「工作方案」)正式印發實施。
對學歷、論文等
一概不作要求
拿到這份《工作方案》,記者看到,參評對象瞄準了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及社會化服務組織中從事農業專業技術工作的骨幹人員;評定專業包括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重點對作物蔬菜、經濟林果、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農產品加工等特色農業專業。對此,高士友說:「我們本著『逐級推薦、差額推薦、寧缺勿濫』的原則開展工作。各區縣分別上報,要求必須從事農業生產一線工作。經過層層選拔,最終,縣區共推薦109人申報。」
「職業農民受教育經歷長短不一,但長期專心從事農業生產經營,考慮到這一實際,我們放寬了申報的硬體條件,對學歷、論文等不作要求,英雄不問出處嘛!」東營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任永青說。
然而,相比之下,東營市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把申報人員的品行放在推薦評價的首位。《工作方案》在「申報條件」一項中明確要求:申報人員要具有良好社會聲譽,群眾公認度高;無生產和質量安全事故,無不良誠信記錄,無破壞生態環境等違法違規行為。
值得關注的是,東營市還建立了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對確有特殊專長,示範帶動能力強,業績貢獻突出,獲得縣級以上與農業相關榮譽稱號的人員,不受資歷等條件限制,可直接申報中級職稱。此外,東營市大力推進業內評價,由市農業農村局設立評委會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工作,提升業內認同。
農民幹什麼
評委就問什麼
直到答辯的前一天晚上,擁有正高職稱的東營市棉花管理站站長苗興武才接到自己被列為答辯面試官的通知。作為一名面試官,苗興武主要看中應試農民對應知應會的東西是否掌握,對新技術是否敏感,學習能力是否具備等。
對於面試官的選擇,東營市也特別講究,評審委員會成員由熟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情況,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的人員擔任,其中取得農業專業高級職稱的委員不少於二分之一。記者獲悉,14位面試官均為副高職稱以上的專家,這裡面既有作物、林果種植專家,又有水產、畜牧養殖專家。
「我們堅持評定形式上充分貼合農民工作實際,對於中級職稱評審,採取業績陳述、面試答辯和綜合評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農民幹什麼,評委就問什麼,突出考察實踐能力,比如『鱸魚苗你有哪些技術突破』『在菌種培育上,你們怎麼控制雜菌』『從收小麥到加工成麵粉,經過哪些環節』等等。」於紅燈說。
由於很少參加考試,李連明這回特別緊張,然而一聽到評委問的問題,他的緊張感就立刻消失了。原來,評委問他的問題是「給牛喂哪種飼料,配比多少」「秋後打什麼疫苗,冬天打什麼疫苗」。
「這些都是我每天乾的活兒,咱就一五一十說唄!我就把我們合作社自己加工飼料喂牛、全株青貯玉米的事仔細說了說,沒想到評委非常滿意。」李連明說。
作為一名面試官,苗興武說,這場面試給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搞食用菌的佟福興:「佟福興這個農民簡直就『問不倒』啊!沒有他答不上來的問題,可見我們農民朋友的創造力、學習力是很厲害的。」
「農民一般沒接受過系統專業培訓學習,但實踐能力超乎你的想像,不能用制度內的條條框框卡他們。」苗興武說。農村大眾報 劉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