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授課、現場諮詢,山東農學會千名專家各顯身手

2020-04-09     農村大眾

3月27日,山東農學會藥用植物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韓金龍帶領中藥材初加工創新團隊,赴菏澤巨野海光中藥材種植合作社,開展技術指導活動。他們針對當地丹參、黃芩等中藥材的種植技術、種子種苗品種等進行現場指導。

3月24日,山東農學會海水農業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向譽帶領專家團隊,赴乳山市在強柞蠶良種繁育專業合作社,針對合作社近年來的發展情況和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與部分社員進行了春季柞蠶暖繭、制種生產遠程手機視頻技術指導。

……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東農學會積極行動,充分發揮人才和智力優勢,組織各專業委員會、理事單位的1000多名專家,參與疫情防控,開展科技服務,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遠程視頻、網上授課,無接觸指導

通過遠程視頻,土壤肥料專業委員會李永強副教授和東營力大王農畜產有限公司做了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他們協助企業確定堆肥過程中翻拋、噴淋周期,提高了有機肥生產效率。

疫情期間,網上授課,被廣大菜農譽為「疫情期間最美的禮物」。這件禮物,是山東農業工程學院教授秦旭利用釘釘在線軟體,依託金豐公社線上平台,送給金豐公社託管服務的蔬菜產區廣大菜農的。

2020中國馬鈴薯產業雲網商大會線上直播大會,是土壤肥料專業委員會與理事單位山東農大肥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主辦的活動,累計50萬人次線上參與,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種植戶、服務商、採購商和相關企業,也有馬鈴薯科研機構專家學者。

微信公眾號也是一個嶄新的橋樑和平台。旱作農業專業委員會通過掛靠單位青島農業大學微信公眾號,針對小麥不同苗情採取分類管理,發布農作物種植管理技術,初步統計,1300多人受益。

「一對一、點對點」,實施技術指導

藥用植物專業委員會專家在菏澤鄄城開展科技幫扶活動。

各專業委員會根據企業需求,開展「一對一、點對點」科技指導活動。

趙長星教授帶領的小麥栽培科技研發團隊,多次走進農田,開展小麥苗情調查工作和小麥水肥等試驗布置工作,及時指導農民朋友戰疫情,搶時間,做好春播和田間管理,為夏糧豐產打下堅實基礎。

藥用植物專業委員會主任王志芬帶領專家團隊先後赴鄄城新景中藥材合作社白芍種植基地、黃河灘區示範種植基地和商河昌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現場指導中藥材春季管理技術,對企業下一步開展產品全產業鏈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農產品質量安全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開展科技服務,為曹縣孫老家鎮指導農產品初級加工車間建設、大棚維修改造、土壤施肥養護、時令品種調整、技術人員培訓等工作,為茌平縣賈寨鎮耿店村出謀劃策,種植優良品種梨樹100餘畝;網絡在線幫助壽光市檢驗檢測中心解答疫情防控期間產品質量監測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困惑點問題,保障壽光「菜籃子」質量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專業委員會專家進行檢驗檢測技術指導。

起草方案惠及行業,親力親為堅守一線

有的專家起草方案意見,用來指導全省行業生產。都市農業專業委員會、省牧草產業體系崗位專家賈春林團隊起草了《2020年全省春季牧草管理技術指導意見》,發布之後,提升了牧草生產管理水平和牧草品質,保障了我省草食畜牧業平穩健康發展。

有的專家堅守一線,親力親為。旱作農業專業委員會玉米育種團隊趙延明和李玉斌兩位教授,疫情期間堅守海南育種基地,辭退僱傭的工人,鑽進玉米地,完成授粉等科研試驗任務。

在海南省玉米育種田裡,趙延明教授給玉米授粉。

成立技術服務隊,400多名專家走進田間地頭

理事長單位山東省農科院創新模式,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目標,堅持防疫與服務兩手抓、兩不誤,發揮科技優勢,多措並舉服務春耕備耕工作。

——編印諮詢報告,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的影響,並提出應對策略,呈送省領導,發送給市、縣農業管理部門以及16市農科院;

——圍繞糧經作物、果樹、蔬菜、畜禽、蠶桑等優勢主導產業,編寫《「戰疫情、保春耕」—2020春季農業生產技術服務手冊》,提出了針對性的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組建小麥、蔬菜、畜禽、果樹4個院級生產技術指導專家組,組織動員全院科研專家3000多人次通過線上課堂、電視廣播、APP、微信、直播平台等,面向廣大農戶開展科技指導與服務;

——圍繞小麥、蔬菜、果樹、中草藥、牧草、土壤肥料、蜂業、畜牧、家禽等27個產業領域,成立了由400多名科技人員組成的27支技術服務隊,走進田間地頭,開展定點定人科技服務活動;

——聯合有關新聞媒體開設「戰疫情、戰春耕——山東12396線上課堂」,19名專家授課,網絡直播收看點擊量累計近900萬。

農村大眾記者 陳建志 通訊員 孫彩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3qtXnEBnkjnB-0zmU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