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了這麼多年的可燃冰,為何還不投入使用?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2020-09-10     紫俠

原標題:吹了這麼多年的可燃冰,為何還不投入使用?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在世界能源領域,一直有一個新的概念,那就是可燃冰。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就開始投入到可燃冰的研究和開採當中。然而現在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類雖然發現了超過兩百多個可燃冰礦點,但是依然沒有將可燃冰正式投入使用。

吹了這麼多年的可燃冰,為什麼利用起來的難度這麼高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所謂可燃冰,也就是在海底深處的天然氣水合物,因為外觀非常像冰塊,所以才有了「可燃冰」的名字。它蘊含的能量巨大,而且在全球分布廣泛,因而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未來能源。可燃冰燃燒後不會產生任何殘留物,比石油煤炭,甚至天然氣更清潔環保。按照專家們的測定,1立方米的可燃冰就能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可見它的能量密度有多高。

可燃冰在海底之所以保持固態,是因為海底的高壓環境,而一旦開採上來,就會分解為氣體,想要維持固態就需要增加氣壓,然而這並不影響可燃冰的使用。按照目前科學家們的探測,海底可燃冰的能源蘊含量,比地球上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總量加起來還要高。在海底可燃性的分布面積就可能超過4000萬平方公里,比亞歐大陸的總面積還要大。作為一種潛力巨大的能源,可燃冰使用1000年都不是問題。

在中國,不但東海,南海的海底有可燃冰,在青藏高原凍土帶,以及東北凍土帶中,也有大量可燃冰的存在。按照《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8》公布的數據,僅僅在中國海域內蘊含的可燃冰資源量,就相當於800億噸石油。

說了這麼多,為什麼到了現在可燃冰依然無法正式投入使用呢?

實際上,最大的因素就是可燃冰開採的成本還是太高了。雖然人類開採可燃冰的技術已經得到了很大發展,但是人類在陸地上開採石油天然氣的成本,依然比可燃冰低很多。我們還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可以使用,這些主流的能源成為了天然冰大量開採的主要阻礙。

此外,可燃冰中蘊含了大量的甲烷,而甲烷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一旦人類對可燃冰的開採出現問題,可燃冰中的甲烷就可能大量釋放到大氣層中,從而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而且可燃冰開採還有可能改變海底的地質結構,危害海洋生物圈以及人類的海底工程設施。

所以,可燃冰的開採和使用,還要看目前技術的發展,以及對潛在危害的規避。一旦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屬於可燃冰的未來就會到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AX9c3QBeElxlkkavp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