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老中醫門純德老先生:能用小方治病,就不要開雜燴湯

2020-06-04   經方學堂

原標題:經方老中醫門純德老先生:能用小方治病,就不要開雜燴湯

門純德老先生:能用小方治病,就不要開雜燴湯

小師妹 華醫世界

華醫世界

已故著名中醫臨床家門純德先生曾說,臨證時能用小方治病,就不要開大方;

能用經方,就不要開雜燴湯,也就是要儘量做到方精藥簡。

小方理中丸,藥雖簡,而效無窮。

今天,小師妹分享的是 門純德老先生之子門九章教授臨床活用理中丸經驗及醫案2則。供大家參考學習。

理中丸臨床運用經驗

理中丸一方出自《傷寒論》,即《金匱要略》中的人參湯,原文描述有以下幾處:

《傷寒論·辨霍亂病脈證並治》:「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傷寒論·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大病差後,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

《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篇》:「胸痹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本方所治諸證皆由脾胃虛寒所致, 脾胃虛寒為本病的辨證要點,臨床表現頗多。

其病機為中陽不足,寒從中生,陽虛失溫,納運升降失常,多見畏寒肢冷、脘腹綿綿作痛、喜溫喜按,脘痞食少、嘔吐、便溏,舌淡苔白潤,口不渴,脈沉細或沉遲無力等表現。

方中乾薑為君,溫脾陽,祛寒邪,扶陽抑陰。

人參為臣,性味甘溫,補氣健脾。

君臣相配,溫中健脾。

脾為濕土,虛則易生濕濁,故用甘溫苦燥之白朮為佐,健脾燥濕。

甘草與諸藥等量,寓意有三:

一為合參、術以助益氣健脾;

二為緩急止痛;

三為調和藥性,是佐藥而兼使藥之用。

縱觀全方,溫補並用,以溫為主,溫中陽,益脾氣,助運化,故曰「理中」。

臨床治驗

然臨床病症並非全部如此典型,門純德運用理中丸善於抓住此方的核心病機: 中焦脾胃虛寒。

陽之動始於溫,溫氣得而谷精運,谷氣升而中氣瞻。

凡由中焦虛所致之各種雜證,均可治之。

門純德運用本方治療多種疾病:

如以原方治療久虛腹瀉,長期纏綿不愈者;

治療小兒口多涎、便秘者;

以本方 加山藥治療婦人白帶過多,少腹虛冷;

以本方 加桂枝、吳茱萸治療宮寒不孕;

以本方 加黃連治療虛寒病嘔吐酸水不止者;

以本方 加茯苓、桂枝、半夏治療脾胃虛弱之寒喘者

以本方用小紅參,加附子、阿膠治療冠心病屬寒凝心脈、脾胃虛寒者,屢用屢效。

門九章醫案二則

案一:

治療妊娠惡阻,多種方法無效者,多選用理中丸或乾薑人參半夏丸,療效極佳。

某女,42歲,因妊娠惡阻導致多次自然流產,本次孕5周。

自懷孕以來,嘔吐不止,影響進食,嚴重時每隔5~10分鐘左右嘔吐一次,隨食隨吐,初為食物,後為清水物質,清淡無異味;

形體極為消瘦,身高160厘米,體重僅有37千克,痛苦不堪。

患者及家屬恐再次流產,遂入院治療,住院期間只能以針劑營養支持治療,西醫束手無策。

門九章教授受邀為患者診病, 診病10餘分鐘之間,患者嘔吐3次,均為清水痰涎,舌淡苔薄,脈極沉細,四末不溫,遂處以理中湯:

黨參9克,炒白朮6克

乾薑3克,炙甘草3克

因嘔吐頻繁,故囑患者煎湯少量頻呷,日一至兩劑。

患者半日服藥一劑,嘔吐明顯減少,可少量進食,3日共服藥8劑後,患者僅稍有乾嘔症狀,後間斷服藥直至生產。

案二:

對於惡性腫瘤放化療後的胃腸道反應,門九章多以理中丸加法半夏治療,療效極佳 ,大多數患者能極大地減輕化療反應。

傅某,女80歲,因卵巢黏液腺癌術後伴大量腹水來診,初診患者聽取建議,進行藥物化療及抽腹水治療。

由於患者年逾八旬,加之藥物作用,患者出現化療反應,噁心嘔吐頻繁,食慾極差,嚴重時水入即吐,頭暈疲乏,瞌睡乏力,口淡無味,舌質淡,苔薄白水滑,脈沉弦而細滑。

此為化療患者經常出現的反應,斷為中焦脾胃虛寒,處以理中丸加法半夏。

黨參9克,炒白朮9克

乾薑6克,炙甘草6克,法半夏6克

囑患者煎湯後少量頻服,每日一至兩劑。

服藥兩天後,患者噁心嘔吐症狀基本消失,食慾漸增,行動自如。

方中加法半夏,因其有良好的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

且半夏合乾薑、人參,又取其乾薑人參半夏丸之意。

「方精藥簡」,短短四個字就能考驗我們臨床化繁為簡,抓主症,靈活用方選藥的能力。

看完文章,小師妹深感很多時候,我們不能被一些看似複雜的狀況和指標所迷惑,一定要回歸病情當下,抓住主要症狀,遣方用藥。

既然問題不能一次性解決,那我們就分層次解決~

不知道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收穫呢?歡迎您在文末下方留言,與大家一同討論!

對啦,昨天的文章有送書活動,還沒參加的同學可以戳 分享一個超實用的安胎方,治療流產槓槓的!參加哦!

華醫世界·珍惜您的每一次學習

文章選自:

中國中醫藥報,理中丸:小方也能治大病,張智偉,2016年8月3日第0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