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這2個跡象表明,你正在養育一個內心軟弱、自卑的孩子

2019-12-11     心理相先生


性格就是一個人的防禦,是他用來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的集合體,而這個防禦往往形成於一個人的童年時期。

因為那時的個體,身心都處於一個弱小的狀態,出於生物的本能,他們會發展出一套保護自己的行為模式。但從事心理工作的我們知道,很多人之所以出現心理問題,就是因為一直沿用小時候的這套行為模式。

因為那個模式要麼一開始就有問題,就是不健康的,要麼成年之後,不適合新的環境,於是心理問題就出現了。

心理有問題,可以推測出他的性格,他的防禦模式有問題,反過來,由一個人的性格特徵也可以推測他的心理是不是又問題。

而我們今天所講的,通過兩個性格跡象(特徵),推測一個孩子,或者一個成年人是不是內心軟弱、自卑,也是基於這個心理學原理。

話不多說,那我們就看看哪兩個跡象表明,一個人的內心是軟弱、自卑的。

1、不會表達憤怒

積極、樂觀固然很好,可是一個人,一個人現實生活中的人,無論他是小孩子,還是成年人,他都會有自己的負面情緒,特別是負面情緒的「代表」憤怒,必然是會存在的,一個正常人是沒有辦法剝離自己的負面情緒的。

最為重要的是,那些看起來所謂的負面情緒,是可以給予一個人力量的,正如哲學家尼采所說:

其實人跟樹一樣,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而那些負面情緒往往就是一個人成長的土壤,就是一個人成長的動力,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就說過,生物的攻擊性就是生命力。

比如獅子老虎,進化到人這裡的,這種生命力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就是憤怒。沒有了這種力量的獅子老虎就被關進了籠子,沒有了這種力量的人,就變得死氣沉沉,沒有活力。

人性的飽滿就是愛恨情仇,就是嬉笑怒罵,即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有活力的人必定是有各種情緒的,這其中就包括憤怒。

曾經有一個朋友給我說,他們家的孩子很「老氣」,十幾歲的孩子,像個沒有慾望、沒有脾氣的老大人,有一天家裡來了一幫親戚的孩子,有大的,有小的,擠到他們家孩子的房子裡,各種打鬧,把很多孩子珍愛的玩具都弄壞了。

他們家孩子當時不阻止,明明很生氣,但就是不表達,就在一旁看,完了之後,還給其中的小朋友講道理,說你這麼做是不對的,你應該怎麼樣……。

不會憤怒,就守不住自己的權益,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2、不會表達拒絕

記得上學的時候,班級里經常會有一些孩子會成為另一些孩子專門的使喚對象,可能現在的情況好一點了,這樣的情況很少了。我們當時上學時候,有一些同學就會讓別的同學給他帶東西,幫他寫作業,而這些人基本上是固定了的。

即他們是成對出現的,容易剝削別人的人和一個不會拒絕別人的人,他們形成了一個穩定的關係。

不會拒絕別人,就很容易讓別人剝削,這樣的例子在小孩子的世界有,在成年人的社會裡更是屢見不鮮,職場上也是比比皆是。

其實今天講的表達憤怒和拒絕是一回事,就是你必須有自己的邊界,你必須守護自己的邊界,義正言辭的說拒絕,不屈不撓的表憤怒。

當一個人守護不住自己邊界的時候,各種問題,包括心理問題就出現了。

比如,一個人剝削你,侵占了你的權益,你明明很憤怒,可是你又不敢對他表達憤怒,不敢對他表達拒絕。這其中有兩個原因,其一,自己內心太自卑,認為自己不夠好,萬一拒絕了,憤怒了,對方會離開。

其二,自己內心太軟弱,潛意識裡擔心表達了憤怒,表達了拒絕,會引起對方的不滿,比如對方會「報復」,自己這麼軟弱,會承受不了。

很多時候,我們會給孩子或者自己的這種不會拒絕,不表達憤怒裹上好的,善良的外衣,用這個安慰自己,可真相不是這樣的,正真的好,是你好,我好,他也好,真正的善良是內心堅定,發出愛意。而這一切都不是建立在委屈自己,壓抑自己的基礎上的。

願你看到這一點,因為看見這背後的真相,就有療愈的功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iXNsG8B8wMrh2Lixzs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