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提起郎朗和妻子吉娜的搭配,那必然是「神仙眷侶」組合。
一個是身價十億的國際頂尖鋼琴師,一個是同樣出名的國際著名鋼琴家。
再加上吉娜的美麗、知性、溫柔......郎朗的妻子更是被認定為完美女性的代表。
可就是這樣一個自帶光環的女子,居然開始直播賣貨了。
而且,狀況慘不忍睹。
吉娜在直播時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瘦身秘籍,也變相地向觀眾推薦燕窩、酵素這樣的產品。
可她推薦的文案,永遠都是「我最近常吃」、「我特別喜歡吃」這樣的話術。
每次都這樣講,到底對產品了解幾分?
當然,藉助身材優勢,這樣不專業的帶貨方法,也沒有激起多大的水花。
直到最近,她由瘦身產品,轉戰到了生活日用品。
這下,直接打破了吉娜在眾人心中的美好形象。
在直播中,吉娜先是以同樣的方式開場:「向大家推薦一款我常用的吹風機。」
接著從一個新盒子裡掏了出來......
這個動作讓網友感到些許尷尬,畢竟,誰會把常用的物品儲存到新盒子裡呢?
這還不是最迷惑的。
吉娜隨後又說:「吹頭髮的時候能感覺到負離子的濃度是很高的。」
負離子......
這玩意兒還能感覺到?
聽完這句話,我覺得自己的九年義務教育受到了極大的侮辱。
一個國際鋼琴家,轉行直播賣貨也就罷了,畢竟「行行出狀元」。
可帶貨就帶貨吧,前期的基礎功課都不做嗎?
吉娜極其不走心的帶貨方式直接惹惱了一眾網友。
實際上,明星轉行直播賣貨,已經不是新鮮事了。
可奇怪是,沒有一個人能逃過「翻車」的魔咒。
連淘寶直播帶貨排行榜穩居第一的李湘,和穩居第二的王祖藍,也是如此。
李湘首場直播數據十分可觀,但隨後的狀態,日漸下滑。
有一場直播,一件貂也沒賣出去,奶粉也只賣了77罐。
同樣的結果,也出現在王祖藍身上。
據網友爆料,王祖藍有一場直播,42萬的觀看量,6萬的進店量,最後只賣出66盒。
自帶明星的身份光環,直播起來應該得心應手才對,為什麼紛紛遭遇滑鐵盧?
看看他們的直播狀態就知道了。
李湘記不住產品名字是常態,眼睛飄出鏡頭看提詞器也是常態。
賣食用產品,倒是沒有停下講解,一直都在說:「真的太好吃了。」
可是,碗里的面被攪來攪去,愣是沒見她吃一口......
這就仿佛在說:「好吃是真的好吃,但我是不可能吃的。」
王祖藍就更尷尬了。
當他安利自己「常用」的美牙儀時,讓大家把凝膠塗到牙齒上,再用儀器刷。
助理解釋說,應該是將凝膠放到儀器上使用。
王祖藍聽完,一臉迷惑的表情,仿佛是在說:我讀書少,你別騙我。
這樣的銷售方式,拿什麼說服別人購買?
這就是為什麼明星轉戰直播賣貨,網友卻不買帳的原因。
當一個人拿專業開玩笑的時候,自己本身就會變成玩笑。
02
明星轉戰直播行業的情況屢見不鮮。
「口紅一哥」李佳琦,「帶貨女王」薇婭的突然爆火,讓明星們都想在直播賣貨這塊「肥肉」中,沾一沾油水。
不就是動動嘴皮子嗎?
有什麼難的?
殊不知,李佳琦和薇婭毫不費力的外表之下,藏著數萬場的歷練和打磨。
「oh my god,買它!」
就像是李佳琦的這句話,誰都會講,但沒有一個人講出來,能像他這樣有說服力。
話音落完,5分鐘,15000隻口紅全部被搶空。
為什麼?
一年有365天,李佳琦直播389場。
一次直播6小時以上,一場直播能試用300隻口紅。
他能在3秒鐘之內,在2000隻口紅里,準確的選出你想要的色號。
他能幫你分析,什麼樣的膚質適合什麼樣的色號,什麼樣的約會場合,適合什麼樣的口紅。
這樣的專業描述,不信他還能信誰?
而薇婭呢?
4月1日,一場直播震驚了網際網路。
「快舟一號運載火箭」將發射的拍賣權,給了薇婭。
而薇婭確實也不負眾望。
50萬定金,優惠價4000萬元,被秒拍。
憑什麼?
在網綜《十三邀》的最新一期節目中,薇婭給出了答案。
「我不能讓自己停下來。」
下午四點起床用餐,七點化妝,八點直播,十二點結束。
再用五到六個小時的時間,和團隊開會,與招商方交流,試用新品,做第二天的直播計劃。
直到清晨七點下班,吃早餐,睡覺。
每天的直播行程,周而復始。
和李佳琦一樣,一年下來,365場直播打底。
所謂業餘與專業,就是一兩次和無數次的差距。
是啊,哪有什麼突然的成功?
不過是厚積薄發的顯現。
可這個道理,並不是所有人都懂。
還記得謝娜與康輝同台的名場面嗎?
在金鷹獎頒獎典禮上,康輝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狀態:
「與戶外記者進行連線時,導播可能會突然在耳機里告訴你,連線斷掉了,你也要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
還沒聽完,謝娜就調侃說:「就是演唄。」
為什麼穩居「湖南一姐」的謝娜越來越不被人看好?
沒有專業作基礎,遇到危機便會一戳就破。
謝娜不僅沒意識到這一點,反而認為別人的專業是一種「做作」的表現。
結果呢?
在面對像康輝說的應急情況,比如現場臨時增加互動時,謝娜只能拿出那句:「讓我們互動起來好嗎?哈哈!」
如果沒有何炅救場,難以想像當時的情景該有多尷尬。
有這樣的業餘主持功底,謝娜能成為別人飯後娛樂的談資,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世上沒有白吃的飯。
無敵的背後,不是寂寞,而是殘酷。
直播界如此,主持界如此。
各行各業,皆是如此。
中國桌球在世界體育界所向無敵,這事兒大家都知道。
在無數個國際大賽中,包攬冠亞軍的都是中國桌球員。
可你知道他們是怎麼訓練的嗎?
一顆球過於無聊,兩顆球也很簡單,三顆球一起打,才是常態。
達文西畫了一棵樹,成為了世界名畫。
並不是因為達文西有名人效應,隨便畫幅畫都能吊打美術生。
而是這顆樹的背後藏著幾十種理論知識。
樹葉朝向哪邊才能符合現實中陽光的照射角度?
樹幹要彎曲到什麼程度才能更為合理?
......
每一個細節處背後的理論,都能被拿出來當作一道大型數學題計算。
papi醬說了幾個好玩的段子,就站在了短視頻博主金字塔的頂端。
不是她抓住了短視頻平台的機遇。
而是時代的機遇,都留給了有準備的人。
大一兼職擔任網絡主持人
大二負責電視節目編導及配音
畢業後擔任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某話劇的導演助理
......
papi醬用了十幾年的努力的鋪墊,才換來了今日的成就。
所謂「隔行如隔山」,不是說別人的領域,你永遠無法進入。
而是說在每一個領域中,都有一座山。
很多人只站在山腳,就戲謔站在山頂上的人:「這個行業也不過如此嘛。」
用業餘挑戰別人的專業,就是人最大的不自量力。
03
韓寒有一篇很出名的文章,名叫《我也曾對這種力量一無所知》。
在文章中,他用自己與足球職業預備隊的一次比賽事例,解釋了民間高手和職業運動員的差距。
先看看韓寒在踢足球方面的水平。
曾獲得過學校及報社舉辦的足球賽的冠軍,也得到過「護球像梅西」的稱讚。
這算是足球愛好者裡面的高手了吧?
再看看他的對手。
一支足球隊,都是由五年級左右的學生組建的,還不是完全的職業選手,只是職業預備隊。
結果,20分鐘,被灌了20個球,一場比賽下來,韓寒戰隊進球0個。
他自己是這麼形容的:「我們基本都在被小學生們當狗遛。」
當然,慘敗的韓寒雖然震驚,仍為這樣的結果找了一個安撫自己的理由。
「可能我更適合一個人的運動」。
幾年下來,韓寒把業餘運動的重心,放在了撞球上面。
韓寒的撞球技術成熟到了哪一步?
在他的朋友堆里,堪稱最為出色,連曾經叱吒作家圈的撞球高手石康,都成為了他的手下敗將。
他更是因此擁有了一個新的閃亮稱號——「賽車場丁俊暉」。
這樣的稱讚讓他認為自己已然成為了一名撞球高手,直到他遇到潘曉婷。
面對中國撞球第一位獲得世界錦標賽冠軍的選手,韓寒的僥倖心理仍在作祟:是人就會失誤吧?我還是有一絲機會的。
結果呢?
為了能讓韓寒碰到球,雙方約定輸了的開球。
而在那個對決之夜,韓寒整場就乾了那一件事——開球。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有些人,自認為有所特長,便能與職業人員抗衡,實則是對專業力量的一無所知。
韓寒對專業力量的錯誤預估,不也是大多數人固有的偏見嗎?
在學生群體中,有這麼一種有趣的現象,相信大家都見到過。
當一個考了60分的孩子,開心的向自己的小夥伴炫耀,卻發現小夥伴並不開心,一問才得知,對方只考了80分。
乍一聽,很搞笑,可搞笑背後的道理卻是相同的,也就是業餘和專業的根本區別。
一個是「小有所成,止步不前。」
一個是「小有所成,只是起點。」
而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考了60分,就想要挑戰得了80分的人,卻忘記了,兩人中間差的,根本不是這二十分。
而是一萬個小時的錘鍊。
所以,為什麼吉娜幾次直播翻車,就引起了這麼大的眾怒?
作為國際著名鋼琴家,吉娜也經歷了無數個「一萬小時的錘鍊」,才從鋼琴領域的業餘,走到了現在的專業。
在別人還在玩洋娃娃的時候,4歲的吉娜就開始彈鋼琴;
10歲拿遍城鎮的所有獎盃後,吉娜又去北京,開啟了新的鋼琴學習之旅;
經過五年的刻苦學習,吉娜在16歲,考取了美國著名的音樂學院。
直到2017年,吉娜23歲,才舉辦了個人專屬的大型獨奏音樂會。
在這近20年的歲月中,她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罪,才為自己贏來了世界矚目的耀眼時刻。
如今她轉行走入了另一個領域,卻忘記了這個道理。
可是,不是只有鋼琴家,才需要磨練的。
每一個領域的專業人才,都曾經歷過0到100分的積累。
史丹福一位教授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人就是一條豎線。你要做的,就是成為一個領域最棒的人,一個就夠。」
所以,以下的話奉勸吉娜,也與所有人共勉。
別拿自己的業餘,去挑戰別人的專業。
你只需要在一個領域,成為那個最棒的人。
當然,如果確實想在第二個領域活得同樣精彩。
請別忘記自己曾經歷過的那「一萬個小時的錘鍊」。
用心一點,努力一點,這才是走向專業的正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hxtwnEBiuFnsJQV74w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