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奶奶來住,姥姥就要回老家?」 寶爸:一個是主一個是客

2021-04-02     兩口育兒

原標題:「為什麼奶奶來住,姥姥就要回老家?」 寶爸:一個是主一個是客

隨著國人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養老問題被很多家庭列入議事日程,對兒子、女兒給老人養老的責任和義務。

雖說新的《民法典》已做出明確規定,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有人仍然認為給老公父母養老是天經地義的事,而給妻子父母養老則是多此一舉,由此還衍生出主、客之分。

周末休息時,陽陽與閨蜜逛街,閨蜜直呼「氣死我了」,讓陽陽感到奇怪。

原來閨蜜的老公非常孝順,上個月老公父母來家居住,可能會長住不走養老,閨蜜忙著更換床單被褥。

5歲的女兒不懂事,隨口說:「為什麼姥姥一直帶我卻要回老家,而奶奶沒帶我卻要搬來住呢?」

閨蜜正在猶豫間,一旁的老公接過話題:「那是因為這裡是奶奶的家,她是真正的主人,而你姥姥只不過是客人罷了,自然要回她自己的家」。

老公這一番長篇大論,不但讓女兒聽不懂,也讓閨蜜陷入迷惑之中。

奶奶和姥姥都是夫妻的至愛親人,為什麼其中一個是主人,另一個卻是客人呢?

不要說年輕人不知道,即便知道也說不出所以然,這種看似有道理的說法,卻是非常錯誤的。

那麼,這種錯誤說法的思想根源有哪些呢?

在教育上存在誤區

社會上都說男女平等,儘管說了幾十年,但男女不平等的思想仍然存在,而且並不在少數。

有這種思想的人認為,夫妻結婚以後,女性是嫁到男方家的,必須以男方為主,因而男方的父母是家庭的主人。

女方的父母即使長期帶孫子女,也是到家裡做客或暫住,這就有了主、客的說法,並且經常給子女灌輸,以至於讓這種看法代代相傳。

事實上,男女雙方是平等的。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父母辛苦地養大了子女,就要對父母盡到養老的義務,不能因為是哪一方的父母而有區別對待,必須對雙方的老人同樣孝順,並且給他們養老。

所以,在教育孩子時,不能有這樣偏頗的說法,要讓孩子懂得孝順,知道對老人的付出表示感恩,否則,必將受到眾人的譴責。

受「傳宗接代」的觀念影響

中國幾千年一直盛行「傳宗接代」的觀念,以為家裡有了兒子,才算有了「根基」,才能讓世代相傳並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近年來這種觀念雖然有所淡化,但仍然沒有得到控制。

所以,在有兒子的家庭,自然認為兒子是家裡的主人,一切都要圍著兒子轉,也包括兒子的父母,給他們養老是應該的。而女性婚後沒有處於主導地位,她們的父母也就變成客人,養老得自己想辦法解決。

更為嚴重的是,在只有女兒的家庭,一旦女兒結婚,父母不但感覺孤苦伶仃,有的還認為自己「絕後」,在情感上發生巨大變化,難免讓女性感到失落和心酸。

隨著時代的進步,「傳宗接代」的觀念終究是一場鬧劇。

無論男女都是自己的後代,在家庭都有平等的發言權,而且女性在家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

因此,要教育孩子必須摒棄這種落後的觀念,要求他們對老人都要盡到孝道,不能厚此薄彼,讓老人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是子女的義務。

與「姓氏權」有關

從古至今,由於處於男權社會,因而夫妻有了孩子後,一般都會冠以男方的姓氏,意味著為男性延續了後代,這也是家族興旺的象徵。

由於孩子跟著男方姓,普遍被人認為與男方父母是「一家人」,似乎在血緣上與爺爺奶奶更親近,而孩子的姥姥、姥爺就變成「親戚」,這是主、客之說的最明顯依據。

目前,在孩子出生之後,讓孩子跟隨男方的姓氏,這是大多數人的習慣做法,不過,也有少數孩子隨女方的姓氏,這應該看夫妻雙方的意願。

如果存在分歧或意見不統一,可以由雙方進行協商,不能傷了大家的和氣。

事實上,孩子的姓名不管隨父還是隨母,同樣都是夫妻兩人的後代,是一樣的血緣親情,這是誰也不能改變的現實。

養老是一件大事,在一個家庭里,夫妻都要端正心態,協商好給雙方父母養老的事。

如果心裡還存在哪些錯誤的觀念,對各自的父母分得太清,甚至另眼相看,不僅容易導致夫妻關係惡化,還會影響家庭的穩定,對孩子也起不到正確教育的作用,這是極為有害的。

與舊時代相比,新時代的婚姻觀逐步變得更完美。很多年輕人結婚以後,都從各自的大家庭中分離出來,共同建立和經營自己的新家,不再受舊思想的影響,因而這種主、客的說法將會失去生存的市場,帶來一場觀念上的變革,這是一種可喜的變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g_AkngBMMueE88vB13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