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中國網小記者
作者 · 尹建莉
朗讀者 · 中國網小記者程菓兒
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
就說打針這件事,一輩子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對打針,也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何況由此而來的一些心理,還可以遷移到其它事情上。大人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認為這很簡單,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騙著打了就沒事了。 家長應教育孩子儘可能平靜地接受,並培養他們忍耐痛苦的勇氣。
我記得圓圓第一次因生病打針是在一歲八個月,剛剛懂點事,會說一些話。她得的是急性肺炎,我先帶她到門診看,大夫給開了針劑。取上藥後,我告訴她要帶她去打針。她可能對幾個月前打預防接種針還有印象,流露出害怕的表情。
我停下來對她說:「寶寶現在生病了,咳嗽,還發燒。你覺得生病了舒服不舒服啊?」圓圓說不舒服。我繼續說:「那寶寶想不想讓病趕快好了?」圓圓回答「想。」她又咳嗽,小臉蛋燒得紅紅的。我親親她的臉蛋說:「大夫開的藥就能讓小圓圓的病好了,能讓寶寶變得舒服。要是不打針,病就總也好不了。」
小孩子其實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確地把理由陳述給孩子,孩子是會聽懂的。她生病不舒服,肯定也想讓病趕快好了。
打的時候她很緊張,渾身繃得緊緊的,但沒哭。護士看圓圓在打針過程中那麼配合,表揚了她。圓圓通過「試驗」,覺得打針的痛,確實是能忍住的,心態由此變得很鎮靜。
對於必須要讓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應有幾個原則:
一是平靜自若,不要表現出焦慮。如果大人首先一臉焦慮,孩子就會覺得問題嚴重,會嚇著他們。
二是對於為什麼要這樣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比如告訴孩子你現在生病了,需要打針,打針可以治病。不要認為孩子不懂就不去說。
三是對於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儘量不誇大也不要過分縮小。比如許多家長帶孩子打針時,為了消解孩子的緊張,就說「一點也不疼」,孩子上一次當後,就絕不肯再上第二次當;他們挑戰困難的理性和勇氣就失去一次萌發機會,並且以後會不信任大人。
四是激發孩子的勇氣。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同時也要給他們退路,不要讓孩子為自己流露的「不堅強」感到羞愧。
五是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有的家長通過「不打針警察就要來抓你」,或「吃了這藥就給你買個遙控汽車」等方式達到目的,這是很糟的。哄騙和收買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並不能真正緩解孩子的緊張,還有礙他們的道德發育。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作者:尹建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1月
-作者-
教育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尹建莉父母學堂」首席導師。從教多年,現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諮詢工作。作者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並且自己培養了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兒。
-朗讀者-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
中國網小記者 | 程菓兒
座右銘:上帝總是會看到你的努力。
21天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跟著我們參加「21天打卡」活動,活動期間堅持打卡21天者,都會收到我們送出的小禮物噢!點擊連結了解參與方式~#21天打卡活動#
趙羽涵(實習生) | 編輯
中國網小記者 | 出品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