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式滷水的風味菜品,是以熱制涼吃的風格展示出菜肴的不同特色的,並且以色香味醇而見長,兼具取料廣泛,品種繁多,製作精益求精,易於存放等諸多特點。不論是紅鹵、白鹵、還是黃鹵,它們的調製都離不開基礎鹹味與各種香味調料。因使用香料的配比不同、以及烹制技法等手段的不同,所以川式滷水菜品的芳香,就呈現出了萬紫千紅各具風格之特色。
在川式滷菜的傳統使用中,鹵包的運用尤其顯現風格特色,在運用不同的香味原料的技法中,使用各異的制味料衍生出來的滷味菜系就千百萬化了。若要滷製出不同口味的滷味菜,籍由香辛料的特徵調配出自己獨門口味的滷汁,是最後的法寶。
基本香料構成
1、枸杞:
味道清香甘美,有養血明目、治療頭暈目眩、滋補肝腎的功效。
2、漢源花椒:
味道辛香麻辣,有增香、解膩、除腥的功效,用油爆香更能增添香氣。
3、八角:
八角(大茴香)具有特殊香味和甜味,為五香粉主要原料。
4、當歸:
味道苦中帶甘,能增加香氣並具有消腫止痛的療效。
5、肉桂:
肉桂味道辛香略帶微甜,是肉類烹調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
6、小茴香:
形似稻粒香氣濃烈,具有去腥異、增香氣解膩味的功效。
7、篳撥:
味辛辣有特異香氣,對祛寒、腹瀉、嘔吐、痛症等有療效。
8、丁香:
有濃郁的香味是鹵、醬製品常用調料,具有促進消化與清理腸道的效果。
9、甘草:
甘草味甘香略甜苦,有提味的功能,在滷汁運用中可以切片或磨成粉來使用。
10、山奈:
香味濃郁,味道辛辣,有祛寒溫中,消食止痛的功效。
11、白鬍椒:
味道芳香辛辣,具有增香及去腥的作用。
12、白芷:
味道甘且性溫,能消腫止痛,也有美白皮膚的效果。
13、草果:
草果味道略為辛辣,能夠提味、去腥,具有建胃解痰的功效。
14、白豆蔻:
種子具強烈香氣,味道辛辣,具有行氣暖胃,解酒止痢的功效。
15、草蔻:
原產地雲南,種子極具濃烈香氣,味道辛辣,具有暖胃止吐的功效。
16、陳皮:
味道甜而帶香,具有化痰止咳、開胃建脾的效用。
17、川明參:
為五加科植物明參的乾燥物,大補元氣,補脾益肺,有安神補虛之效。
18、黨參:
根、芽、葉、花、以及果實有多種人參皂甙(有機化合物的一類,多存在於植物體只,在實際運用中的車前草、甘草、陳皮等都是含有此類甙的提取物)。
19、甘松:
味道辛香,是調製滷汁常用香味料,特別是針對牛羊肉除異解騷的必用原料。
20、靈香草:
有特殊的清香味道,在實際運用中常見於滷汁的增香原料使用。
21、木香:
有提味的功能,在滷汁運用中可以切片或磨成粉來使用。
22、排草:
其味辛香,具有特殊的芳香味道,是川式紅滷汁運用中的常見增香原料。
23、青花椒:
具有特殊的清香味道,辛香麻辣、有增香、解膩、除腥的功效,用油爆香更能增添香氣。
24、香果:
具有提味的功能,在滷汁運用中可以切片或磨成粉來使用。
25、香葉:
有提味增加香氣的功能,在滷汁運用中常見於廣泛的運用。
26、小良姜:
味辛香,具有特殊的清香味道,在川式滷汁中的運用常見於增香原料運用。
27、黃枝子:
具有特殊的清香味道,是川式滷汁的運用中常見提色增香原料。
28、紫草皮:
在川式滷汁的運用中常見於滷汁提色的使用,以杜絕任何化學色素的使用。
29、茂汶花椒:
味道辛香麻辣,有增香、解膩、除腥的功效,用油爆香更能增添香氣。
滷製菜品的流程
1、滷菜簡介:
川味滷菜屬五香味型中最大宗的一類,它具有粑、軟、味美濃香、老少皆宜、清潔衛生,存放時間長、攜帶食用方便等特點。
滷菜製作的關鍵在於調製滷水,而川味滷水有紅鹵和白鹵二種,兩種滷水的風味基本相同。其區別主要在於紅鹵中加有適量的冰糖糖色,適於滷製淺色的原料;白鹵中則不加糖色,適於滷製深色的原料(如牛肉、羊肉)。
2、滷料配方:
山奈5克,八角25克,桂皮15克,小茴15克,草果15克,丁香15克,甘草15克,花椒20克,砂仁頭10克,草豆蔻5克,老薑100克,大蔥150克,紹酒100克,精鹽適量,熟菜油20克,冰糖250克,清水5000克。
以上配料為一次滷水用量,根據滷製品數量,可按比例適當增減用量。
3、滷水製作
1)、除姜、蔥外,將所有香料分兩等份,分別裝入兩個紗布袋內紮緊袋口製成香料袋。
2)、將冰糖砸碎,炒鍋置火上放菜油和冰糖100克,炒至熔化呈銀紅色,摻清水250克製成糖色。
3)、鍋內摻清水5000克,放入拍刀姜、蔥把子、鹽、冰糖、紹酒、糖色(使湯呈淺紅茶色)和香料袋,用小火煮(約1小時)至香味四溢即成滷水備用。
4)、包好的香料袋還可以留下待下次再煮,煮成的滷水可以連續使用。每次煮完後,除去雜質泡沫,撇去浮油,凈下來的凈滷水再加入食鹽煮沸後,即將滷水盛入陶瓷滷水缸中保存。
5)、下一次滷製時,便把滷水倒入鍋里,並放入上次的香料袋再煮,如香料袋已翻煮多次,滷水也變渾濁並感覺無香味時,應換新的香料袋和滷水,以保持滷水的質量。
4、滷水的作用
1)、動物性原料均須先焯水後,再入鹵鍋滷製入味軟熟。經常滷製鮮味足的動物性原料,能使滷水質量提高。
2)、鮮味的原料(豬肉、雞、鴨)最好能與異味重的原料(牛、羊、肉、腸、肚等)分別使用滷水,以保證滷製品的質量。
3)、滷豆製品的滷水最好是一次性使用,不要回用。
4)、常檢查滷水鹹度、色澤、香味及滷水量,並隨時添補或更換,保證滷水質量。
6、原料加工及滷製方法
1)、原料加工:
將滷菜原料(各種葷素食品),肉類洗凈焯水去腥,切塊(一般體積較大的整塊肉類切成重約200克左右塊狀),心肝、肚腸、雞鴨肫、翅膀、蹄掌、鴨鵝頭頸等小件食品無須切塊。
焯水時間應視原料質地決定,鮮味較好、異味輕的原料,焯水以能除去血腥味,撈出即可入鹵鍋為度;牛、羊肉、肚、腸等異味重的原料,焯至熟後(泡煮15分鐘)再撈入鹵鍋;素菜(豆製品、豆果類)洗凈即可。
2)、滷製方法:
將原料入鹵鍋,滷汁應淹沒原料,旺火燒沸除去浮沫,小火燜至成熟或粑。要視原料質地老、嫩靈活掌握火候,通常在保持95℃溫度的滷水鍋內浸滷40分鐘左右,以粑軟不綿為度,即為成品。
滷水的保存方法
1、滷水的保管:
滷水要經常濾去雜質,保證清潔衛生,存放時需燒沸,除去過多的油脂,盛入陶瓷缸或搪瓷桶(盆)內不動,如長期不用,也應經常燒沸後再儲存。
2、滷製品的二次變鮮方法:
這是為減少損耗,將當天未銷售完的、無任何變質的、報損又不符合條件的、第二天又賣相欠佳影響正常販賣的滷菜,經過再次加工後再販售的方法。
一般第二次滷製可用白鹵,時間以煮透為度,販售時要記得先售出。
滷菜有它的特性,經過多次滷製加熱後,滷菜會越變越黑,賣相會變差。一般情況下,為了保持滷製品的新鮮度,在販賣時,托盤內應加滷水汁,銷售人員要經常做翻面的動作,以維持鮮度。當天未銷售完的滷製品,第二天可以切成片製成涼拌菜販賣。
色澤過深或發黑的處理方法
1、把滷水燒開後,加兩層紗布後過濾,隨時保持滷水桶內桶壁的潔凈,再加冰糖半斤增加滷菜的光亮度。
2、那是一種碘化現象,正常的,解決的辦法是每天少鹵一些,寧願不夠賣,也不要做多了。
3、如果剩餘的滷菜太多,可以將剩餘的滷菜用白開水煮一些時間(約2分鐘),趁熱撈出鍋,用不鏽鋼桶裝好,再用保鮮膜密封好,待完全涼透了進冰箱冷藏,次日將新鮮滷菜滷好撈出後,單獨入滷水鍋里滷製過心就好,不要久鹵,回鹵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
4、滷肉原料碼味時,要加%0.05的硝鹽,腌碼時間一定要夠3小時,汆水必須將原料煮熟斷生,滷製時間控制在要求時間之內,雞爪、雞翅、鴨掌等小型原料滷製時間15分鐘之內,整雞、牛肉等控制在2小時之內,滷菜時必須加蓋保持桶內滷汁微微開,同時,滷菜滷好出鍋後必須用油刷刷1:1的香油和熟菜油,刷油的目的是阻滯空氣與食物的碘化反應速度,同時刷油後加封保鮮膜存放銷售。
5、最好的保鮮辦法只有一種,就是必須控制人為的計劃失控,過多的滷製原料,需要做到的就是控制好滷菜的總量控制,寧願不夠也不要過量,這樣每天都是新鮮的滷菜。
想要了解更多香辛料、滷味的知識請記得關注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