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張津京 編輯丨李江濤
來源丨地產資管網(ID:thefutureX)
蘇寧又出新聞了。
在把迪亞天天改成蘇寧小店和把兒子送上國米主席位置後,今年2月12日在蘇寧新春團拜會上張近東宣布,蘇寧易購正式收購萬達百貨37家門店。
最新消息顯示,在9月4日蘇寧易購子公司南京蘇寧百貨有限公司正式與萬達百貨、萬達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購買協議》。
按照協議,公司以現金和債務出資27億元購買萬達百貨持有的37家百貨公司100%的股權,截至6月30日,蘇寧已支付現金股權對價款13.05億元。
有財經媒體評論表示,蘇寧這次是占了大便宜。
但無論如何,兩年前王健林就想賣掉的萬達百貨,終於脫手了。
1
萬達百貨,可以說是讓王健林坐立不安的資產。
「萬達要瘦身,要有舍有得。這就是萬達還在處置一些資產的邏輯。」
在郁亮代表萬科於2018年喊出「活下去」的勇氣後,王健林逢人就這樣講。
而作為需要「捨棄」的典型——萬達百貨,其實早就已經開始悄悄地關門計劃。
企查查數據顯示,萬達百貨原名萬千百貨,2007年5月8日成立,2012年7月25日更名萬達百貨。頂峰時期的萬達百貨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漢等地開業超過百家百貨商店,營業面積260萬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連鎖百貨企業。
說起來,這個現在讓王健林恨得牙痒痒的萬達百貨,也曾是萬達集團下屬四大支柱產業之一。
畢竟,因為看好萬達百貨的未來,2012年王健林還與馬雲有過一次對賭。兩人商定到了2020年,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占50%,王健林給馬雲一個億,如果沒到,則由馬雲給王健林一個億。
但現在看來,還有一年到期的賭約,王健林要「耍賴」了。
據說,王健林從2015年開始,就有了將萬達百貨關門的衝動。在近年來百貨業下滑的背景下,萬達百貨2015年開始大調整,集中關閉了50多家門店。並且,這種關店潮還在不停進行。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萬達相關人士透露,2015和2016年,萬達某HR主管就幾乎每周都會飛到一個城市,主持當地萬達百貨的裁員行動。
而對於大規模關店原因,有消息人士稱,相比萬達廣場的租金收益率,萬達百貨的盈利水平幾乎不值一提。同時,由於受到電商經濟的衝擊較為明顯,萬達百貨的盈利水平異常下降,也讓看重現金流的王健林鬱悶不已。
2
這兩年蘇寧張近東風頭出得不少。
2018年先是把兒子推到國米主席位置上,緊接著從急於脫身的家樂福手中買下迪亞天天中國,正式讓蘇寧小店藉機開到全國,成為7-11和全家之後第三檔次的便利店玩家。
有分析師表示,受到盒馬鮮生「新零售」和京東商超「無界零售」戰略的影響,蘇寧匆匆忙忙收購迪亞天天搭建「蘇寧小店」,其實是個很占資金流的生意。
目前,整個中國零售業被一個邏輯所影響:流量為王,而在這個觀念的背後是「新零售」或者「無界零售」。
但就是增加個自動繳費機和線上訂單線下小店取貨,這樣的所謂「蘇寧新O2O戰略」,其實並沒有打通線上線下流量入口的效果。
但就是這樣的小店,擴張的速度必須要保持,不然無法帶來新展店的流量紅利,也無法給財報添彩。
這也意味著,張近東還需要每年投入大量資金維持小店的發展。
加上還有一個國際米蘭這頭「吞金獸」,毫不誇張,張近東的資金其實有些緊張。
到了2018年10月,蘇寧易購發布公告顯示,已經將蘇寧小店從上市公司剝離。據公告顯示,蘇寧小店2018年1至7月營收1.43億元,虧損2.96億元,債務高達6.53億元。
3
「如今線上流量成本變高,線下擴張考慮的除了速度,還要搶占最佳流量入口。」
曾有記者問及蘇寧線下拓展策略,張近東這樣回答。
此次收購萬達百貨,張近東對外發布的官方看法是這樣的:收購萬達百貨的門店是為了構建線上線下到店到手全場景的百貨零售業態,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數字化、場景化購物體驗。這是蘇寧2019年全場景零售布局的重要落子。
而實際上,除去一直在開店的「蘇寧小店」,2018年蘇寧本身的線下門店,是呈現縮減態勢的。
根據2017年數據,光上半年蘇寧易購的門店就關閉65家。新開店數量僅為關門門店的三分之一。
據說,2019年相關數據更不好看。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張近東還在購買萬達百貨的門店。蘇寧官方表示,這主要是為了展開基於「人、貨、場」的數字化探索。
但要解決增長挑戰、做好線下生意,不是簡單的收購和線上線下融合就可以做到的。有專家表示,「給線下實體商業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它不一定就能飛起來,並沒有這麼簡單。」
而更加瘋狂的事情還在後面。
9月27日蘇寧易購發布公告稱,家樂福中國已經完成股權交割,家樂福也正式進入「蘇寧時刻」。
「要爭取實現對沃爾瑪的趕超。」在當天的家樂福全國工作部署會議上,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提出了這樣的目標。
據說,張近東在會上堅定地表示,蘇寧會是那個在風口上飛起來的豬。因此,大手筆收購萬達百貨和家樂福就順理成章。
然而,風口上飛起來的也可能是別的東西。
有時候,希望與失望之間可能就隔著一張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