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又稱灸療或灸法,是用艾葉製成的艾條、艾柱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
艾灸的原料是艾草,是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藥用植物,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消腫活血、祛寒濕等功能。艾草長於山陽,是一種純陽植物,加上點燃後火力的具有物理作用,中醫認為艾灸是補充人體陽氣最好的方法。
那艾灸還有什麼作用呢?易起灸這就告訴你:
1、溫經散寒,促進人體氣血的運行
正常的生命活動依賴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血在經脈中流動,完全靠「氣」的推送,因此氣行血才能暢。可是,很多原因都可能影響氣血的運行,例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說明寒熱對氣血運行有影響。氣寒血澀,血液運行緩慢容易凝結而生病,對此就可採用艾灸的方法,溫經散寒,保持血液運行正常。《靈樞·刺節真邪》說,「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火調就是艾灸。因此,艾灸法用於血寒運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十分有效。
2、行氣通絡,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人體各部分都分布著經絡,經絡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是聯接內外,調節肌體正常運行的關鍵。因為「六淫」的侵襲,人體局部容易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或一系列功能障礙。艾灸相應的穴位,就可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功能的作用,起到增強人體抗病的作用
3、防病保健,防病於未然
中醫學一直非常重視預防疾病,提出了「防病於未然」「治未病」等思想,艾灸在治療疾病之外,就有預防疾病和保健養生的作用,是傳統的防病保健方法之一。民間俗話說「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幹」「三里灸不絕,一切災病息」,意思是艾灸足三里穴可起到健身的作用。唐代《千金要方》里說「凡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癧溫瘧毒氣不能著人」,可見艾灸能預防傳染病。《針灸大成》里則有灸足三里預防中風的記載。艾灸可溫陽補虛,常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氣盛壯,胃為水谷之海,榮衛之所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人體就健康;命門是人體真火的所在,為人之根本,常灸可保陽氣充足;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的所在,艾灸可使精血充足,從而提升人體的免疫力,達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易起灸艾灸貼適用人群:肩周炎、頸椎疼、痛經宮寒、月經不調、乳腺增生、老寒腿、膝蓋積水、風濕、關節炎、痛風、感冒、發熱、咳嗽、腹瀉、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