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對外號稱「最後的川西壩子」,一篇領導文,引出奇鎮探觀

2019-07-12     說文解史走四方

第一次知道新場古鎮,來自一篇地方領導的文章:

真是個想低調都不行的古鎮啊!

思忖著若再不去,就太對不起領導這意味深長的文字了。

說走就走罷,帶上相機,「孑然一身」,一小時驅車而往。

果然!大紅招牌外掛:

老三屆高中畢業,附近九縣第一高手!

這被拿捏死死的氣勢!

瞬間,幾位大爺在我心中,那坐姿,似乎都能看出年輕時袍哥般的瀟洒。

民國的川西壩,據說男人百分之70%都是袍哥人家,袍哥人家三個詞概括:講義、暴力、不吝金。

我看,至少在新場這地,「講義」兩字是有傳統的。

新場在地圖上雖靠近四川盆地西部邊緣,位於丘陵和平原的交界,但很早前,古鎮的對外商貿意識就已萌芽。

明末時,新場的男人們結伴沿水路入長江而下,去往今天的璧山經商。

璧山並不在長江的主航道上,從地圖看,實在讓人費解為何千山萬水卻尋個長江支流上的小縣城做買賣。

很顯然,新場人到璧山還有不為人知的答案。

新場鎮上有一座寺廟叫璧山寺,是那些曾經在璧山做生意發家的回鄉人集資修建。

寺廟真正的祭奉對象不是神仙,而是當年璧山縣令李萬春。李萬春是四川資中縣人,明末科舉榜眼,雖出生貧寒,但心懷高遠,為官清廉。

被朝廷任命為璧山縣令後,發誓要用一顆滾燙的心,讓璧山縣的老百姓吃飽穿暖。

為此他經常深入基層,聽取群眾意見,減除農稅苛賦,鼓勵生產,還在重農輕商的舊時風氣下,鼓勵大家發展商貿。

明末時期,世道混亂,農民起義,土匪橫行,李縣令為了讓璧山有更好的投資環境,親自帶隊組織當地青壯年成立「璧山治安大隊」,四處「捉拿」、「毆打」、「驅趕」黑社會組織及不法分子(主要成分:土匪),切實保障了璧山客商的財務資金安全,讓不遠萬里背景離鄉的客商們備感溫暖。

漸漸的,璧山縣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縣,李縣令的努力讓百姓生活發生了實實在在的改變,偶爾出街時,老百姓們磕的磕頭,送的送蛋,就像今天的幾百號粉圍著自己的idol,從街頭隨至巷尾,目光殷殷切切,久久不願離開。

當官如此,才是為官!正氣、硬氣、凜然氣在李縣令的心中越來越燃,也預示著李縣令離被「折斷」,業已不遠,而那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一日,「璧山治安大隊」抓捕了一夥搶劫馬幫的土匪,李縣令這次決定要再立一波大威:通通押往菜市問斬。消息傳出,李萬春這個名字紅到了皇帝跟前,由於平時太過清廉剛毅,居然被人聯名參了一本:結黨謀反!

璧山縣當時的人口少說也有幾萬,雖然只有幾萬的粉絲數字,較之現代,那威懾力相當於幾十萬,而且粉絲粘度極高,明末又恰逢農民起義頻發,已是驚弓之鳥的皇帝很清楚,寧可錯殺,也不能讓李縣令有機會開出革命的小花。

事實上,李縣令壓根也沒想開花,一硬氣,直接拉著自己一家老小投江自盡以表忠白。

李縣令去世,新場來的商賈畢朋成和同伴們感恩於李縣令多年來的照拂,回鄉後便建了一座「感恩」寺,命名璧山寺,令後代族人四時祭奉,寄託哀思。

像這樣感恩於他縣父母官,還能保留幾百年的寺廟,真是少見,不得不說這塊川西壩子,確是講「義」!

新場鎮,別看小小又名不見經傳,但經本人實地考察,當地百姓的日子那是「真恬然」。

吃就不說了,油麻鴨、周血旺以及各種川菜、小吃那是數之不盡。

油麻鴨

周血旺

尤其周血旺,開店歷史可追索至清雍正年間。

毛血旺在川西是道名菜,也是家常菜。血旺只需做到嫩、滑兩點,輔以豆瓣醬的香和川味的麻辣,再配以新鮮爽口的蔬菜,食客定是不少的。

據說這家血旺店傳到民國時,老闆異名周茂清,此人對血旺口感要求極高,亦喜愛廚房事宜,為了讓食客們吃出血旺的極致口感,四處求法,潛心專研,終成古鎮名店。這份對吃的講究,真是令人嘖嘖稱讚!

據說2002年時,這家店的繼承人,向國家成功申請了製作專利。不過,製作美食是對人心境要求極高的事,相較而言,方法倒是其次,願每一家優秀的食店,心境百年,便是食客們代代之福啦!

新場人講究吃,必也是講究住的。位於西嶺雪山腳下,河流縱貫而過,當地人通過巧妙的挖渠引水,成功營造出一種清新雅致的獨特川西水鄉景觀。

河水潺潺,綠樹紅花嬈以明清古建,真是令人心曠神怡。

這些建築雖斑駁不堪,但細緻處,不得不佩服當地人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愛。

比如下圖這棟建於清末的李氏古宅:

細節處花鳥樓閣形態栩栩,繁花似錦的手法,間或還雕有西方的教堂圓頂庭院,吊腳樓的外廊欄杆採用多種中式格紋,而廊內的窗格又採用西洋式的外廓,真是越細看越精彩!一棟建築外看是奢華,實際那內涵的藝術和寓意就是我國民間那讀不完的審美文化!

據資料記載,這間古宅的主人叫李懷芬,是當地鄉紳,1921年購得此地後,聘請當時最有名的泥工張文山掌脈,李懷芬為使房子細節達到極致的奢華精美,四處聘請名工巧匠,歷時四年修建完成。

外觀如此,可想內里精美如何,如今房子被封,不能入內欣賞,遺憾啊!

另外還有一棟建築,時間較晚,它的主人是民國四川八大軍閥之一,23軍軍長劉成勛。

這棟房子給人以明顯的日式小清新感,完全沒有其他軍閥公館的厚重奢華。後來查閱資料才知,劉成勛當年就學的四川武備學堂,所聘請的教官是日本教官,或許師從幾年,審美上多少有一些影響吧。

關於古鎮的建築和故事,還有很多未說完,我想欣賞需要留白......

再有,川王宮、佛子岩兩處古蹟離古鎮稍遠,而這兩處,文里雖未介紹,實是精彩,有時間單獨成文,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t_E_WsBmyVoG_1Zb0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