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古鎮計劃收費,門票70元,網友:免費都沒人,收費更沒人

2019-10-22     大咖旅行君

安徽一直是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以至境內的古建築頗多,其中以古村古鎮最為知名。在安徽豐富的旅遊資源中,古鎮旅遊就占了大半,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皖南的西遞和宏村,每年都會吸引眾多遊客前往為此也賺了不少利益,也正如此讓不少人看到了商機,於是就把一些瀕臨廢棄的古鎮進行改造做起景區對外收門票,不過有時候遊客不買帳,比如合肥的三河古鎮,在以前收費沒太多遊客,如今免費開放每天都是人很是熱鬧,像這樣的古鎮改景區在安徽還不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景區,銅陵的大通古鎮,一個殘破古鎮升級4A景區將對外收費運營。

雖然本人我就是銅陵人,但大通古鎮只去過一次。個人對大通古鎮的印象不深,只是記得這是一個快要廢棄的古鎮,之前朋友去過拍的照片,看到如此廢棄不堪,所以後來我一直就對大通沒什麼興趣。如今已過去多年,突然聽到大通古鎮要改造成景區,要對外運營,門票還是要70元一人,這讓我感到很是驚訝,一個本地人都不怎麼來的地方,打造收費景區會有遊客來嗎?

如果不是說大通的地理位置和周邊旅遊資源,就單獨以文化底蘊,歷史年限我感覺大通還是一個不錯的地方。大通古鎮位於銅陵市中部,建於公元975年,那時候大通叫做瀾溪,距今有著千年的歷史,以前這裡還是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岸重鎮,是中國乃至世界上唯一的江心小鎮,曾還是安徽「四大商埠」,被外界稱為「小上海」,不過隨著時代變遷這裡逐漸的衰弱從繁華到冷清。

走進古鎮便被那身姿挺拔的鐘樓所吸引,造型別致,堅固雄偉,高高地屹立在大通鎮中心,呈四方立柱型,邊長約為4米,園形拱門,高約20餘米,上下三層,是目前大通鎮上最高的建築,登臨其頂,可以看到大通的所有美景,鵲江兩岸也是一覽無餘,這個鐘樓不僅是大通鎮的標誌性建築物,還是中西宗教文化交流的見證,是外國教會在銅陵地區留下的唯一西方宗教歷史遺存。

大通和其他古鎮不太相同,並非全是古建築,在入口處看到不少近代史的遺留下的痕跡,包括徽式建築的門樓,大通侵華日軍俱樂部舊址,安徽省影視拍攝基地和作家協會基地等等,現在還有建好的景區遊客接待中心,以前來的時還沒有,看來改造成景區對外營業並非是網絡傳言。

走完前部分就到了瀾溪老街,這個老街其實還有點意思,雖然沒多少遊人,但街道兩邊有生活的老百姓,他們在這裡生活居住,有的開起了小店,這條老街並未經過過多的翻新改造,應該只有簡單加固,從外體的牆面和斑駁的木門就能看出來有著時間的痕跡,還有一些舊中國時代的廣告牌,很有代入感,「百貨商店」「理髮店」「豆腐坊」等等店鋪,從外觀和內在都很有歷史年限,這在其他的老街看到的店鋪風格完全不同。

再繼續向前就到了和約古渡口,可以從這裡坐輪渡到對面的和悅洲,以前坐這輪渡是免費,應該就是接送兩邊生活居民的,輪渡的船也很原生態,很像以前大號的漁船。來到對面看到的景象和在這邊完全不同景象,殘破不堪,倒塌的房子到處都是,不過老街雖破敗不堪,卻有著時間的味道,仿佛在靜靜述說著那個時候的故事。

走過這段古街,便沒有繼續深入,不過在這裡還有著其他的景點,比如江豚保護基地,能看到可愛的江豚,還有僧俗朝禮九華必經此地的大士閣,早晚的時候還能看到來往的居民,挑著菜籃買賣的商販,很是熱鬧。

這次是周末過來,但在途中沒見到幾個遊客,聽口音幾乎都是本地的,如果說開放景區對外營業收取70元一人的門票,感覺經營效果可能不太順心,雖然大通古鎮有著不少的內在文化,但是周邊的旅遊資源太少,沒有其他景點的串聯很難吸引到外來遊客,對此作為一個銅陵人表示有點擔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tOF8W0BMH2_cNUgdhU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