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生下雙胞胎女兒的60歲奶奶,如今陷入焦慮,後悔高齡生子

2019-11-16     蔓德育兒

高齡甚至超齡產婦生子,既充滿對生命的敬畏,又帶著人生苦短的無奈和心酸。

能安享晚年的話,誰又願意冒著生命危險生孩子呢?

《錢江晚報》報道了一則信息。杭州的黃女士今年52歲,抱著懷裡襁褓中的女兒,感覺自己"獲得新生"。

她和她現年57歲的丈夫,在2016年失去了自己的獨生子,成為"失獨"家庭。冷清的房間和對孩子思念,讓他們無法正常生活。

正是因此,他們才決定再生一個,即便如今兩人年事已高。

為了再次懷上孩子,黃女士試管了3次。在生孩子的時候,堅持順產,憑藉52歲的高齡,硬挺了3個小時,把女兒帶到人間。

新生命的到來,才讓夫妻倆的生活有了盼頭。

只是,當夫妻倆抱著孩子在外面時,問他們最多的一句話是:"這是你們孫女吧?"。日漸老去的現實,常常讓他們陷入焦慮,不斷審視自己的決定是不是值得,會不會將來後悔。

面對是不是孫女的疑問,他們也只能勉強回答「她不是我的孫女,是女兒。」

這些高齡產子的家庭,在經過數年的時光後,可有後悔過當初的決定?

高齡產子會遇到什麼困難值得後悔?

第一,在孩子成年前離去

這是一個簡單的算術題,孩子18歲成年,但真正能夠養活自己或許要到20多歲讀完書上班。就以20年來算,父母需要供給孩子20年的生活開支,否則孩子會在很早就面臨巨大的壓力。

11月1日,國家衛健委王海東司長表示,2018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歲,但實際上只有68.7歲。

就按50歲生孩子來算,達不到平均壽命的老人大有人在,孩子還沒成年就不得不面對成為"大齡孤兒"的現實。

那個時候,孩子們準備好脫離父母,面對人生沒有呢?

第二,一旦配偶病倒要照顧一整個家

除開孩子成長和父母老去的年齡差問題,擺在高齡產婦未來的,是健康問題。人老了,身體機能下滑,自然會走向衰老和病變,這是無法阻攔的自然趨勢。

一旦兩個人之中,有一個生了重大疾病,另一個必須要同時照顧孩子和老伴。

2010年,也就是9年前,合肥一位60歲的女士,因為"失獨"通過試管技術,順利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這件事一度在2015年人民網報道,當時還是全國最高齡產婦的這位高齡寶媽,認為聽到孩子叫媽媽,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誰知,就在去年,丈夫中風需要大量精力照顧,這位當年幸福的高齡產婦,如今苦水只能自己咽,心中有些後悔。

她最焦慮的是,萬一自己和老伴走了,孩子還沒長大,誰來照顧她們?

第三,沒有精力管束孩子

其他的客觀條件,就算我們不去考慮,只當老人家們老當益壯,能長命百歲,健健康康硬硬朗朗地活到孩子成年。

但老去的事實是無法扭轉的,畢竟不是傳奇故事,8旬老叟還能獨自打敗吊睛白額的老虎。

老人之所以稱為弱勢群體,就是因為身體機能和思維都無法跟上飛速發展的社會現實。

在對孩子的教育及管束上,也是如此。

孩子天生精力充沛,思維活躍。缺乏強有力的管理,孩子會有走向歧路的隱患。

最能體現這個觀點的,是留守兒童現象,如今在未成年犯罪中,留守兒童犯罪率占比70%。而根本原因,就是爺爺奶奶輩兒的人,沒有足夠的精力管束孩子,孩子才"任意妄為",走向黑暗面。

對於失獨的家庭,我們報以同情,但現實是冰冷的,沒有人情可講。

雖然失去孩子的痛苦,只能在黑夜之中自己默默承受,可是就算冒險生下新的生命,也只是開啟了又一個無法控制悲劇的開端罷了。

高齡產子,三思而行。

你支持失獨家庭,高齡產子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rUjdG4BMH2_cNUgH-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