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子
國慶七天小長假已經結束,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經過這幾天的放縱,一下子都難以回到正常的工作和學習中去。
大人還比較容易調整狀態,對於孩子來說就沒那麼簡單了,人回到教室里心卻還在外面遊蕩,難以靜下心來。
讓孩子努力學習他就會覺得學習太累了,一點意思都沒有,反擊你說不學習照樣能有出息:
比爾蓋茨輟學後,還不是成了世界首富?
馬雲當年數學不及格,不是照樣創立了阿里巴巴?
甚至還有學生認為,中國的考試製度不夠公平、限制天賦,應該「取消高考」……
如果你還在為孩子開學不想學習、覺得學習沒用這個問題發愁,不如看看今天的文章,文章里的觀點都可以對上面的一些觀點進行有理有據的回擊。
相信會對您教育孩子起到很大的幫助,老師、家長一定給孩子看看!
一、考試,是你能接觸到的最公平的競爭
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在詬病考試,說:「考試啊,限制了學生的天賦,讓學生成為一個在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產品。」
甚至有些考生,在高考過程當中不惜交白卷,不惜以自己的命運作為賭注,去違抗、去表達自己的訴求。
我們很多媒體居然把這些考生給稱之為叫「零分英雄」。
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之前發過的「零分考生」徐孟南,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2008年,19歲的他第一次參加高考,但是他並沒有在考卷上填寫正確答案,而是寫了滿篇自己的「教育宣言」,這樣的考卷註定無法將他送入大學。
走出考場十年,他輾轉各地工廠打工,成家生子,漸漸覺得當年的做法「太不值」。徐孟南進行了2018年的高考報名,時隔十年,當年的這位「白卷」考生,希望能夠重返高考考場。
高考,不是開啟未開人生的唯一途徑,卻可能是眾多選擇中,吃苦最少的一條。而在教育展資源緊張的中國,更是這樣。
這個道理,徐孟南用了十年,終於弄懂——考試製度也許有很多缺點,但這應該通過逐步的嘗試來進行改良和調整,而以「放棄考試」這樣的方式來消極抵抗,不僅於事無補,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只是,當時我們太年輕,把以卵擊石的孤注一擲,當成是「勇氣」。
二、學習不重要,是又毒又壞的雞湯
我們從小到大被灌了太多的雞湯,說:「一些非常卓越的人,很早就在大學當中輟學,像比爾·蓋茨一樣在職業生涯當中贏得了輝煌。」
但是你不要忘記了,比爾蓋茨他輟的是哈佛,比爾蓋茨的母親是當時美國久負盛名的銀行家,並且她是IBM公司的董事,他的第一桶金更多是來源於他的資源,而不是他的輟學。
我們常常這樣,把兩個不相關的事件放在一起,還以為這就是因果關係——事實上,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不是因為輟學;阿里巴巴做到今天的輝煌,也不是因為馬雲數學不及格。他們的成功,是因為比普通人更有眼光、有胸襟、能堅持,而不是因為不學習或學習差。
之前在烏鎮召開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這兩張「飯局」照火遍網絡,而學習,或者說學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如演講中所說:
我們這個社會可以允許那些離經叛道的人成功,但是,我們今天討論的是大多數普通人的成功之路。
人這一生,起點本身就是不平等的,你無法選擇你的童年在哪裡度過。
但是,通過一場公正的考試,你可以選擇你的十八歲人生開啟在哪裡,你的二十二歲人生開啟在哪裡。
這讓我們想到國外一個視頻:
短片的場景是一群大學生新生模樣的孩子們,站在草坪的跑道上準備一場比賽。
比賽的主持老師對著這群參賽者說:這場比賽的勝利者,將得到100美元的獎勵。
但是在我說開始之前,我有幾個條件要說。如果你符合這些條件,就向前邁兩步。如果你不符合條件,就呆在原地不動。
在宣布完這條規則後,主持老師說了第一個條件:「如果你們父母的婚姻持續到了現在,向前兩步。」
參賽者直接最初的差距開始顯現出來,接著主持者說出第二個條件:「如果你的成長環境里有個父親般的人物,向前兩步。」
如果你有機會得到私立學校教育,向前兩步。
如果你請過家教,向前兩步。
如果你從來不用擔心手機欠費,向前兩步。
如果你從來不用和爸媽一起擔心帳單,向前兩步。
這個時候,參賽者之間的距離已經逐漸拉開了。很多參賽者可以在每一個條件宣布時,都開心的向前跨越兩步;也有些參賽者,從最開始到現在,一步都沒有移動過。
有位黑人男孩,看著大家一步步接近終點,已經有些迷茫了。
條件還在繼續,主持老師高聲宣布著:如果你從不擔心下一頓飯,向前兩步。
當這些所有的條件宣布完,還是有人在起跑線上一步沒動。而也有一部分幸運兒,離終點已經不到40米了。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公平,但同時我們也知道,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很多事情,早在出生之日就已經註定。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萬幸,還有學習,還有考試這條路,讓我們有機會,去分享這個世界上的璀璨光芒。
羅天老師說:
記得,我開始教授考研培訓的時候,有一個同學的印象讓我特別的深刻。
他一直坐在教室的第一排,認認真真地聽我的課。我出一張PPT,他就馬上奮筆疾書的記一張。後來我才知道,他是一個學油畫的聾啞孩子,他通過讀我的唇語,聽完了我整整三個小時的課。
為什麼?因為他明白,考上研究生,脫離他原本的那個三本高校,是留給這個來自於貴州山區的聾啞孩子,也許是為數不多、甚至是唯一的機會。
而只有不讀書、不思考的人,才會聽到「研究生畢業收入不如賣麻辣燙的」,就告訴孩子讀書無用,才會任由孩子放棄自己,放棄未來的無數種可能。
三、認準了,就去做
如果你認真看了上面的內容,也認同這些觀點,大樹老師再送你一句話:認準了,就去做,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因為,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你要堅持自己。
曾經有一個學生說,他初中時成績很好,但是在中考中發揮失常,只能上一所當地的二流高中。
在這所高中里,很多同學只是來「混日子」的,每天逃課、上網、頂撞老師,而留在教室中上課的同學,也大部分渾渾噩噩。他雖然很想好好學習,但身邊的同學總是會打擾到他,還有人在背後議論:「裝什麼好學生」、「這麼努力學習,還不是和我們在同一個學校」……
除此之外,還經常有「好朋友」叫他一起逃課出去玩,他並不想去不去,但又擔心被嘲笑不合群、假清高。現在很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辦。
當自己的方向和大環境相悖時,想要堅持自己,的確挺難的。當時,我把下面這段話送給了那個孩子,這段話是喬布斯在史丹福大學發表演講時說的:
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噪音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有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它們可能已知道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另外,關於這個孩子困惑的「朋友」問題,葉子老師想分享這樣一個故事:
初中時有幾個哥們,
平常一起喝酒,抽煙,打架,逃課。
後來我學習越來越好,
但還是每天和他們混在一起。
初四時一個晚上,他們吃飯時決定逃掉晚自習,
去海邊打牌,我也要去,
他們鄭重其事地對我說:
「老張,你是能考上高中的人,
以後我們不帶你玩了。」
(後來我如願考上了大學),
一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好朋友。
——@張子文
看,這才是好的朋友,而明知自己做錯事,還拉你一起做,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甚至可以說,這樣的人,不配做你的朋友。
人的一生,看起來很漫長,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只有幾個關鍵點。
希望大家在最該努力的年紀,轟轟烈烈地拼一次,為自己18歲的人生,選擇一個更好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