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先,不得不說的就是坐落在西安的陝西歷史博物館了,她將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通過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告訴我們,以精緻、華美回答了中國的歷史是多麼的悠久綿長、不可思議。
在這個畢業季,如果你不喜歡山山水水,那小編真的很推薦你到西安來給自己的歷史文化底蘊充充電。在這裡,你會看到一個文明的進程,在這裡,也許你會體驗到不一樣的畢業旅行。今天小編著重給各位來講講西安最重要的景點之一——陝西歷史博物館!
地址:西安市小寨東路91號,可坐公交車5路、24路、521路、610路公交車直達陝西歷史博物館。
開放時間:8:30--18:30(夏季); 9:00--17:00(冬季)
Tips:
建議工作日或者淡季去,旺季不做推薦,人多擁擠,無法目睹感受中國文物之美
預約第一種:可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官網提前預約,到達博物館之後,可拿自己的身份證在網上取票窗口拿票;
第二種:可直接到達陝西歷史博物館景區門口排隊通過身份證領取門票
門票陝西歷史博物館分基礎陳列館、珍寶館、唐墓壁畫館,參觀基礎陳列館是免費不免票;
珍寶館門票是30元/人,可同時參觀基礎陳列館
唐墓壁畫館是300元/人,配有講解器,可同時參觀基礎陳列館、珍寶館
陝博展覽挺多,個人最推薦下面三個。
1、陝西古代文明展,展示內容為華夏文明的演變,勞動工具的變遷,裡面很多勞作工具造型別致,古人的智慧太絕了。另外還有房屋住舍的變化,通過這個展可以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中華文化。
2、唐三彩展,唐三彩是唐代的標誌性物品,也是中國古代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馬、侍女,各種各樣的陶瓷產品,在那個年代,能做出如此精美的陶器,實屬不易。其中一定要看三彩駱駝載樂俑,是陝博的鎮館之寶之一。
3、兵馬俑展,在陝博也有很多兵馬俑,如果不想去秦始皇陵兵馬俑花錢的,一定要來陝博看,非常壯觀。看完這些,真的太佩服古人的智慧。
陝西歷史博物館於1991年6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1萬平方米,擁有各類館藏文物37.5萬件(組),其中以神秘瑰麗的商周青銅器、千姿百態的歷代陶俑、富麗堂皇的唐代金銀器、舉世無雙的唐墓壁畫最具特色,其中以18件(組)國寶,859件(組)一級文物最受大眾喜歡。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陳列主要分為基本陳列、專題陳列、臨時陳列三部分,基本陳列以時代為序,系統的展覽了自舊石器時代早期的藍田猿人經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至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時期的中國歷史。
1、人面魚紋彩陶盆
人面魚紋彩陶盆
所屬展廳:第一展館 新石器時代
所屬朝代:新石器時代新時代前期的仰韶文化也被稱之為彩陶文化,人面魚紋盆由細泥紅陶製成,敞口卷唇,盆內壁用黑彩繪出兩組對稱的人面魚紋,器型簡約精美,據說當時是作為葬具來使用的。盆內壁用黑色彩繪畫出對稱的人面魚紋,比較奇特,而且整個畫面構圖比較自由,富有動感和生趣,表現出豐富的想像力,人頭頂的尖狀角形物,可能是髮髻,加上魚鰭形的裝飾,顯得威武華麗,也許是生者對亡者的祝福。
人面魚紋彩陶盆
古代半坡人在許多陶盆上都畫有魚紋和網紋圖案,這應與當時的圖騰崇拜和經濟生活有關,半坡人在河谷階地營建聚落,過著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定居生活,兼營採集和漁獵,這種魚紋裝飾是他們生活的寫照。
2、牙璋
牙璋
所屬展廳:第一展館 新石器時代
所屬朝代:新石器時代
牙璋是一種有刃的禮器,器身上端有刃,下端呈長方形,底部兩側有突出的獠牙。考古中發現,它可能起源於黃河中下游一帶。我國曾經發掘出土多件夏商兩代的玉璋。
其中三星堆博物館中就有一件國寶級的玉牙璋。並且運用了鋸、鑿、挖、琢、鑽、磨、雕刻及拋光等工藝。龍山文化的玉牙璋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玉璋器物,一般被認為是祭祀山川的禮器或舉行重大儀式時手持的儀仗用器。
3、五祀衛鼎
五祀衛鼎
所屬展廳:第一展館 新石器時代
所屬朝代:西周
五祀衛鼎腹內壁鑄銘文19行207字,記錄了一場衛和邦君厲之間為土地補償而引起的違約案件審理及結案的過程。大意是講西周恭王五年正月,一個叫裘衛的人向刑伯、伯邑父、定伯等宰輔官員告發,他和鄰人邦君厲之間發生了土地糾紛。經過一番詢問之後,在邦君厲同意償付並有誓言的情況下,經三有司(司徒、司馬、司空)和內史實地勘察、劃定地界,裘衛以"田五田",交換邦君厲靠近兩條河川的"田四田"而了結了官司。
五祀衛鼎
五祀衛鼎內的銘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實際上已屬私有,但土地的轉讓,仍需通過王朝眾臣,說明貴族對土地的處分已得到制度上的默認。它是研究西周中期社會經濟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資料,對史學界和法學家都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4、它盤
它盤
所屬展廳:第一展館 新石器時代
所屬朝代:商周時期
在商周時期,宴前飯後都要行沃盥之禮,它們就是沃盥之禮時的盛水器具。是由年長的侍者向貴族手上澆水,年幼的侍者端著盤在下面承接棄水。盤內淺平,盤身雕刻精美的環紋,盤身下邊支撐的四個腳,都是作U式裸體男子,這四人都是受過戮刑的奴隸,受這種刑罰的奴隸,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大部分都被罰作守門之類的勞動,也呈現出商周時期奴隸社會的濃重一筆。
5、青銅龍
青銅龍
所屬展廳:第一展館 新石器時代
所屬朝代:戰國
秦文化中有追求浩大氣勢的傳統,在秦統一六國後,這種傳統被發揮到了極致,青銅龍正是大一統的秦帝國巔峰時期的作品。考古專家有三種不同的見解:一種認為,它屬於祭祀禮器,有10條龍,兩條纏繞為一組,代表4個方向;另一種認為,至少有8條龍或者更多,復原後應與中山王墓出土的鳥柱青銅盆上的龍體相類似;第三種則認為應該是某種巨型樂器的底座。
6、皇后之璽
皇后之璽
所屬展廳:第二展館大漢雄風
所屬朝代:西漢皇后之璽是中國年代最早的皇后印璽,對研究秦漢帝後璽印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玉印的印面呈正方形,質地為新疆和田羊脂白玉,上面雕刻一隻螭虎為鈕,造型生動,精美大氣,雕刻技法呈現嫻熟巧妙之工,不論在當時還是現代來講,都是極為罕見的。皇后之璽仍是我們發現的兩漢時期等級最高、且唯一的一枚帝後玉璽,屬於國家級文物,也反映了當時漢代的禮儀制度。
7、金怪獸
金怪獸
所屬展廳:第二展館大漢雄風
所屬朝代:漢代
這件黃金製成的奇怪動物,之所以被稱為怪獸,是因為它是多種動物的集合體:身體似羊、嘴似鷹、角似鹿、蠍形尾,四蹄立於花瓣形托座上。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怪獸的兩隻抵角是由兩兩身相連、背相對的16隻小鳥組成的,而且蠍形的尾巴也是一隻小鳥的樣子。因此,這件小小的怪獸身上竟隱藏了十七隻小鳥,體現出工匠們的睿智巧思和精湛做工。根據金怪獸底盤上的小孔,學者們推測可能是匈奴族首領帽上的冠飾。
8、綠釉陶孔雀陶燈
綠釉陶孔雀陶燈
所屬展廳:第二展館大漢雄風
所屬朝代:東漢
綠釉陶孔雀燈通高89厘米,重10.395千克。其造型充滿了漢代的大方氣派,燈上下分為三層,體型高大,結構複雜,通身翠綠色釉,胎質紅色。第一層下端底座呈喇叭形,上托一折唇平沿大燈碗,碗沿上有對稱的四個小孔,各插一支小燈盞,小燈盞外側附柿蒂形花。第二層底座上大下小猶如罐形,其上燈碗口略小於一層,其餘與第一層無異,第三層底座似鐘形,上塑出一昂首開屏的孔雀,孔雀背駝一盞燈。因通身有九個燈碗可以同時點燃,所以又稱"九連燈"。
9、鎏金銀銅竹節熏爐
鎏金銀銅竹節熏爐
所屬展廳:第三展館 瑰麗的唐三彩
所屬朝代:唐代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焚香熏爐的習俗,能凈化環境,還能讓裊裊香煙營造出如仙境一般的飄渺之感。熏爐底座上雕刻著的蟠龍,線條流暢造型奇妙,兩條龍昂首張口咬住竹柄,柄的上端有三條蟠龍將熏爐托起,爐身的下部雕飾著盤龍紋,上部浮雕四條金龍,整件熏爐共有九條龍裝點其間。"九"在我國古代象徵最高數字,是皇權的一種體現。
10、三彩女陶俑
三彩女陶俑
所屬展廳:第三展館 瑰麗的唐三彩
所屬朝代:唐代
三彩男裝女俑女著男裝是唐代社會流行時尚中的一大特點,一些皇親貴族女性也常以女扮男裝的形象出現於公眾場合。這件女俑所穿著的袍服是當時官宦男子穿著的常服,配上這位柳眉細眼、小嘴紅唇、微施粉黛的秀美女性,俊朗洒脫中盡顯俏麗。
當然咯,這一趟畢業之旅肯定不只是陝西歷史博物館這麼簡單,小編給你安排了一條四天三夜的西安之行路線,記得點擊收藏哦!
Day1:大唐芙蓉園-鐘鼓樓-高家大院-回民街
Day2:兵馬俑景區-大雁塔-大唐不夜城
Day3: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城牆
Day4:半坡國際藝術區-晚上飛機回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