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離開家暴那麼難?

2019-11-27   口袋電影十

對於家暴,0容忍!

昨日,知名美妝博主宇芽公開自己遭受家暴。

此事迅速引爆網絡,無數人的心為此揪起。

宇芽的微博在不久前發布了她的小丑仿妝,DC宇宙中的悲情人物。

在文案中,宇芽寫道「當自己這個小丑站出來反抗的時候,慢慢的發現身後陸續有小丑們簇擁而來,我們都有共同的相似的經歷,我們單獨的力量雖渺小但我們會一層層抱在一起凝聚力量。」

如果你觀看了宇芽訴說自己被家暴的視頻,一定能明白她這段話的含義。

當宇芽面對家暴忍無可忍的時候,她在朋友圈曝光了自己遭遇毆打的過程,以此警告男方。讓她沒想到的是,這條朋友圈獲得了很多人的聲援和鼓勵,包括這個家暴男的兩位前妻。

於是幾個女人決定站出來,揭開自己內心的傷疤。她們一起拍攝了這個視頻。

面對鏡頭,這幾位女人講述自己曾經不堪回首的痛苦往事,揭露宇芽前男友的真面目。一個披著善良溫暖的文藝男青年皮囊的,其實是一個冷酷殘忍的家暴慣犯。

有義憤填膺者去找到了這個男人的聯繫方式。家暴男的微信修改簽名,再也不隱藏自己丑惡的嘴臉。

幾個小時前,宇芽所在的papi醬公司公開表明立場支持宇芽,宇芽已經在警局錄完口供。重慶婦聯也宣布介入宇芽遭遇家暴事件。

現在,希望幾個勇敢的女孩子做好自我保護。畢竟,這個家暴男在這個視頻中就有語音威脅。一位家暴男的前學生,為宇芽做人證,他恐嚇她說,已經知道你住哪了,要往死里打。他威脅第二個前妻,要殺她全家,燒了她家的房子。

這時候不禁想,如果宇芽不是在分開後一直被前男友騷擾,她可能並不會下定決心站出來。如果不是宇芽站出來在朋友圈對這個家暴男發表聲明,前妻們也不會站出來聲援,儘管相隔幾年,她們心理仍帶著無法癒合的創傷。

2010年,第一任妻子離婚,他們相處1年,在她懷孕期間,這個男人踹她的肚子,掐她的脖子讓她無法呼吸,甚至拿起菜刀說要砍死她。

2012年,第二任妻子離婚,他們相處2年,她清晰記得他對她的5次家暴,他抓起她的頭往牆上撞,外面的人都能聽到咚咚的聲音。在離婚後,他的恐嚇從未停止。

2019年,宇芽和他分手,他們相處1年,他對她家暴5次,最後一次家暴宇芽的尾椎受損,休養了一個月才能夠自己站起來。

在視頻結尾,她們說:「我們都沉默了,然而家暴並沒有停止。」

她們表示,站出來的目的,是不想再出現新的受害者。

如果沒有她們勇敢地站出來,這個家暴男,還會傷害多少女孩?

家暴,其實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

但是每一次,都有那麼一個聲音出現,無一次例外。

為什麼遇到家暴一開始不報警,為什麼一開始不離開,離開家暴有那麼難嗎?

沒錯,就是有那麼難。

這樣的聲音對著受害者問為什麼。但她們根本無法想像遠離家暴,對家暴說不,究竟有多難。

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

在拍到的視頻中,家暴男猖狂至極,自信地說著「你去告我,你也告不贏」。

這就是家暴者對受害者的精神控制。

為什麼離開家暴這麼難?

面對家暴並不敏感的社會環境和還需要完善的法律並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被害者面臨的精神控制和沉沒成本下的自我催眠才是最難擺脫的部分。

家暴者都有一個共性,他們在家暴完之後,都會聲淚俱下地向受害者請求原諒。「下次再也不會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很多心軟的受害者,面對眼淚和認錯,甚至還有下跪和自殘,就那麼心軟了或者相信了。

這就是一種家暴者普遍的對受害者的精神控制。

另外一種精神控制則是在家暴過程中發生的。在宇芽的這次視頻中,也有前男友對她的恐嚇威脅,很多人會在實施暴力的時候說「沒人來救你」之類。而更可恨的精神控制則是讓你覺得自己被打是有理由的洗腦,例如「打你是因為愛你」。

在這樣的心理壓力之下,處於絕對弱勢的受害者很難反抗。

人都會有「沉沒成本」的心理。

在精神控制下,很多人會產生,我已經忍耐了那麼多,會不會未來真的會變好的念頭。如果離開,那之前就全沒了。周圍的人很多也會和稀泥,說是好好溝通就沒事了,他都已經認錯了,原諒他吧。

這就會產生自我催眠。受害者會覺得其實沒什麼,忍忍就好了,未來會更好。

然而事實是,家暴只有0次和n次。

當容忍了一次之後,受害者很難擺脫這個旋渦。

這裡,有一個丈夫對著他的前妻和孩子舉起了槍。

一位妻子已經和家暴的丈夫離婚,但是他們在對孩子的監護權上產生了分歧。

前夫主張他應該對孩子有探視權。

這是一個老實又帶有一些木訥的中年男子。鄰居、同事和朋友對他評價都是一個溫和的好人,他深愛自己的兒子,為了獲取探視權不惜失去自己的工作。他知道曾經家暴是錯的,如今想要痛改前非。

對比起來,妻子冷漠無情卻又想獨占孩子。

最終,法官給了這個男人與兒子每兩個星期一次的單獨相處的權力。

小兒子用冷漠抗拒甚至謊言躲避男人小心翼翼地討好。

這個時候,很多人都覺得他是一個好爸爸,想替兒子原諒他,哪怕知道這是一個曾經家暴的人。

這還是旁觀者清的旁觀者,受害者面對家暴者的認錯求原諒,想要硬起心腸會有多難。

不過,這位妻子和兒子已經見多了這樣的把戲,他們始終沒有鬆口被感動。

於是,這個外表憨厚的男人暴露出他本來的面目。

易怒、暴力、大吼大叫,這才是真實的他。

孩子和前妻在面對已經失去耐心不想裝老實人的男人面前,毫無還手能力。

妻子被他一手就掐住脖子,孩子被他隨手掀翻。

最終,這個男人找到了前妻和小兒子的躲藏的房子,他拿起了獵槍。

聽著臨近的腳步聲,前妻只能鎖上一扇扇房門,而前夫,拿起獵槍,破門而入。

當再也沒有房間供他們後退,前妻和兒子只能無助而絕望地蜷縮在浴缸之中。

這一切,發生在法國電影《監護風雲》中。

常常有人說,國外的法律健全,但在這部法國電影中家暴家暴中的精神控制,無處不在。

影片最精彩和高潮的片段,就是男人拿著獵槍闖入房間的時候,這一段戲碼神似《閃靈》。

魚眼鏡頭的運用,把一部現實題材電影,變成了驚悚片。

三聲槍響之後,所有對家暴者存在幻想,做著只要忍忍一切都會好的美夢的人,該醒了。

容忍的未來,只有暴力的無底深淵。

這部電影的推介大使,是馮遠征。

沒錯,就是那個「安嘉和」。

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過《不要向陌生人說話》這樣「大尺度」反映家暴的影視作品。

這部電視劇經常被提起。我們光看就成為了童年陰影,那置身其中的家暴受害者又有什麼樣的精神創傷?只有它,讓沒有經歷過家暴的我們窺見到一絲家暴的恐怖,對被家暴者的恐懼和絕望有一點點感同身受。

有一組統計數據,我國的家暴率是30%,即平均每十個家庭里就有三個女人挨打。這個數據,最早出現在2005年的報道上。

15年過去,相關數字只有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聯合實施的《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數據截止2010年12月1日),這裡提到「在整個婚姻生活中,遭受過配偶侮辱謾罵、毆打、限制人身自由、經濟控制、強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

雖然沒有一個最新的數據,但是通過這兩組數據可以肯定,家暴比你我想像的更加普遍。

讓家暴滋生的土壤,是男女體力的巨大懸殊,也是施暴者的精神控制。

受害者想要反抗暴力者的難度旁人無法想像。

不需要探討施暴者的心理,也不需要詢問受害者早前的行為。

面對家暴,別問為什麼,say no就夠了。面對站出來的人,別問問什麼,支持就好了。

畢竟,你無法想像,對於被家暴者來說,站出來,會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