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實習生 殷新宇 上海報道
消費電子產業鏈的熱度不減。日前,華為終端宣布將於9月10日正式召開新品發布會,而蘋果也於同日舉行秋季新品發布會,兩家手機品牌「正面剛」引發市場對手機新品的關注。
9月向來是消費電子的旺季,近日A股市場相關板塊也有所異動。今年以來,消費電子行業復甦明顯,隨著2024年中報季收官,產業鏈公司上半年業績浮出水面,其中多數業績都在顯著回升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儘管總體呈現回暖態勢,但產業鏈細分環節仍然有分化的情況,而在高增的數據背後,也有「數據幻覺」的存在。而對A股消費電子半年報的分析,也可管窺下半年產業鏈的走勢。
高增長背後的「數據幻覺」
今年上半年,A股消費電子產業鏈152家公司中,有96家實現了歸母凈利潤的正增長,其中26家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率更是超過100%。而在上年同期,僅有58家公司實現了凈利潤增長。整體看,今年上半年板塊共實現凈利潤1406億元,上年同期實現1278億元,產業鏈整體回暖情況可見一斑。
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率排在前五位的公司依次是全志科技(300458.SZ)、韋爾股份(603501.SH)、瑞芯微(603893.SH)、瀾起科技(688008.SH)、達瑞電子(300976.SZ),上述五家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均實現了超過500%的增長。其中,全志科技以800.9%的凈利潤增長率位居榜首,緊隨其後的幾家凈利潤增速分別為792.8%、637%、624.6%和500.3%。
談及上半年業績增長的原因,全志科技表示,智能車載、工業控制、掃地機器人、智能投影等下游細分領域需求提升,同時公司新產品及新方案順利量產。此外,韋爾股份提到了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產品在加速導入;瑞芯微稱公司產品在消費電子等領域實現突破;達瑞電子表示消費電子業務和新能源業務訂單同比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上述五家企業均實現了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的大幅增長,但其中卻有上年同期基數較低的緣故。例如,韋爾股份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為13.7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僅為1.531億元。而在2022年上半年,韋爾股份的凈利潤為22.69億元,這是韋爾股份的半年報業績高峰期。換言之,儘管今年業績有所回暖,但與巔峰時期相比,仍存在約9億元的差距。
不僅是韋爾股份,受去年消費電子產業下行的影響,超過半數的企業之所以表現出業績高增,同樣是因為上年基數較低。
例如,瀾起科技2023年業績陷入低谷,總營收下滑37.7%,凈利潤下滑65.3%,凈利潤不足1億元,原因就在於受全球伺服器及計算機行業需求下滑導致的客戶去庫存影響,公司兩大產品線出貨量均較上年同期明顯減少。今年以來,瀾起科技業績恢復,今年上半年實現5.93億元,和2022年同期水平(6.81億元)仍有差距。以此來看,今年高增的中報存在一定的「數據幻覺」。
細分環節分化
儘管產業鏈整體呈現向好態勢,但分晶圓、晶片設計、半導體設備、面板、結構件等環節看,各環節的復甦程度不一。
在晶圓領域,作為龍頭的中芯國際(688981.SH),其業績表現直接反映了行業整體趨勢。上半年,雖然公司增收不增利,但環比表現進一步改善。第二季度,中芯國際實現營業收入136.8億元,環比增長8.59%,凈利潤為11.37億元,環比增長123.46%。另一家晶圓製造企業芯聯集成(688469.SH)上半年虧損大幅收窄,第二季度營收15.27億元,環比增長12.83%,凈利潤虧損2.286億元,環比增長5.57%,芯聯集成表示,受益於行業下游比如新能源汽車及消費市場需求復甦。
在晶片設計領域,各家企業差異則較大。除了韋爾股份、瑞芯微高增之外,也有芯原股份(688521.SH)這種凈利潤下滑幅度較大的企業。芯原股份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9.32億元,同比下降21.27%;凈利潤約為-2.85億元,同比轉虧。就虧損原因,芯原股份方面解釋主要系由於公司收入波動、研發人力成本同比增長等因素影響。
面板領域整體則呈現復甦態勢。京東方(000725.SZ)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33.86億元,同比增長16.47%;凈利潤22.84億元,同比增長210.41%。公司指出,這種大幅增長主要得益於半導體顯示行業的景氣度上升及公司產品結構的優化。深天馬(000050.SZ)在面臨武漢AMOLED帶來的較大產線折舊壓力的同時,通過有效提升產品均價和優化產品結構,上半年同比減虧超9億元。TCL科技(000100.SZ)在半導體顯示和新能源光伏兩大業務的驅動下,今年上半年凈利潤達到了9.95億元,同比增長率高達192.29%。
設備領域上半年的表現依舊穩健,17家公司中僅一家凈利潤虧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上年業績大增的幾家設備類企業業績增速均有所回落,如上年同期凈利潤增速在100%以上的北方華創(002371.SZ)、中微公司(688012.SH)、華海清科(688120.SH),今年增速回落至54.5%、-48.5%、15.7%。
在精密結構領域,各家公司表現也差異較大。長盈精密(300115.SZ)、精研科技(300709.SZ)上半年凈利潤增速分別達到了428.74%、261.75%。立訊精密(002475.SZ)增速23.89%,東山精密(002384.SZ)、領益智造(002600.SZ)則有所下滑。
長盈精密表示,上半年消費類電子及新能源市場持續復甦向好,國際及國內大客戶均有重要新項目量產交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30%,創上半年歷史新高。領益智造解釋稱,上半年新業務收入規模大幅度提升,但盈利能力與原有業務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受行業競爭加劇等多種因素影響,公司綜合毛利率有所降低。
行業緩慢回暖
上半年,消費電子行業的復甦趨勢是確認的。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在業績會上說道,「二季度,從需求的角度來看,隨著中低端消費電子逐步恢復,從設計公司到終端廠商,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為了抓住機會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備貨建庫存的意願比前三個月更高。」
也有企業提到了新興需求對消費市場的拉動。長盈精密提到,上半年,消費電子領域持續復甦,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連續三個季度穩健攀升,以三星S24為代表的AI手機銷量快速增長,為行業的復甦注入了強勁動力。
但與外界預想的行業爆發增長不同,上半年,消費電子行業的需求恢復狀況更多是溫和復甦。此外,從下游需求傳導到上游產業鏈環節仍需時間。
歌爾股份(002241.SZ)在其中報中對上半年消費電子的評價是「終端需求緩慢復甦」。歐菲光(002456.SZ)在中報中提到,上半年,智能汽車及以智慧型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行業呈現出溫和復甦的態勢。
但再往上游看,復甦還需要時間。矽片企業滬矽產業(688126.SH)表示,作為產業鏈上游環節,行業復甦的傳導還需一定時間,矽片市場的復甦將會滯後於終端市場、晶片製造等產業鏈的下游環節,因此矽片產品價格在全球範圍內目前均仍有較大壓力。
而在消費電子產業鏈中,也有公司受累於其他市場需求不振的影響,汽車和工業市場的復甦不如預期。
北京君正(300223.SZ)就表示,截至目前,汽車、工業等行業類市場景氣度仍相對低迷,同時在經銷商、客戶等產業鏈各環節中仍存在一定庫存壓力,對行業市場的客戶需求造成了持續影響。長電科技(600584.SH)的中期報告提到,2024年上半年半導體行業出現了明顯的分化趨勢:一方面,AI晶片和存儲晶片需求攀升;另一方面全球汽車電子產業呈現出庫存調整和增長乏力的局面。
總的來看,產業鏈對消費電子下半年的復甦較為樂觀,尤其是隨著三季度傳統旺季的來臨,提振了產業鏈和二級市場的信心。
歐菲光認為,下半年,伴隨消費市場信心復甦,疊加技術創新發展和智能化滲透率不斷提升,智能汽車及以智慧型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產品有望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長盈精密展望,下半年,消費電子行業的復甦和創新趨勢還將受到摺疊屏、AI等新技術應用的推動。晶晨股份(688099.SH)預計第三季度及2024年全年營收將同比進一步增長。
機構方面,多家機構預計三季度消費電子旺季有望全方位拉動需求上行,包括手機、PC、通用伺服器等。華福證券指出,消費電子正處在短期企穩回暖、行業創新周期來臨和巨頭新品催化不斷的三重拐點。短期消費電子終端需求回暖。中長期AI賦能智能終端驅動手機/PC換機加速。同時,AI負載需要晶片底層架構、內存和整機設計方案改變,帶動單機ASP提升,同時新硬體形態的探索加快。消費電子創新節奏提速有望帶來行業進入景氣周期。
但不確定性猶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和多家產業鏈公司交流中獲悉,其普遍對今年以來的行業趨勢表態樂觀。一家晶片設計企業對記者表示,「今年整體行情比去年肯定好一點,去年有行業周期的影響比較低迷。今年一季度以來都還不錯。」不過,其對下半年市場是否全面復甦較為謹慎,該人士表示下半年仍有地緣政治等外部市場因素可能會影響景氣度。
在8月9日中芯國際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趙海軍針對2024年下半年的市場也表達了謹慎的觀點,他介紹:「第三季度受到地緣政治及公司新擴產能的雙重作用下,公司出貨量、毛利率整體向好。但在第四季度,鑒於該季度歷來是行業淡季,加之客戶需求波動可能導致出貨量不穩定,因此我們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