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末,我被學生榨乾了錢包!」成熟老師才不會花錢買罪受

2019-06-30     君山老師

學期末,很多班級到了「大結算」的時候。

什麼叫「大結算」呢?就是班主任根據學生的行為表現,在期末的時候對學生進行集中獎勵。

有些班主任,這個時候很狼狽!

01、學期末,被學生「榨乾」錢包的老師!

最近,我就遇到了這樣一位老師,抱怨這兩天,錢包都被學生「榨乾」了。

咋回事?

原來,為了班級學生能夠給自己爭口氣,平時聽話點,學校各類競賽能多拿獎。這位老師沒少給學生下「承諾」。這些「承諾」用的時候當然很爽啦。學生也很爭氣,連先進班級都給他搬回來了。但是,開心歸開心,出來混遲早是要還滴。

於是,學期的最後一天,班級里開了個大PARTY,西瓜、可樂、薯片、漢堡···全由班主任買單,大家吃了個痛快。

其實不僅僅是學期末,在各個大型活動之後,很多學校都存在年輕班主任通過自掏腰包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獎勵的情況。

這樣的班主任,當然我們是要豎大拇指的,活力、負責、有親和力;

但是,很多人看了會有一點想法:班級管理咋能夠靠錢維繫呢?而且花的是班主任的錢。滿足了這一次,肯定還有下一次!不提倡、不鼓勵。

02、純粹的物質獎勵,反覆使用,不僅會失去效果,甚至會起反效果。

這些想法是不無道理的。純粹的物質獎勵,雖然能夠在班級管理中迅速見到效果。但是,這種方法一旦被反覆用、不分場合的用,一段時間過後,就會不僅失去效果,甚至起到反效果。

舉個例子:

有個年輕老師在自身不富裕的情況下,為了激勵學生,在課堂上宣布:「誰考試進步大,就請誰吃肯德基!」孩子哪見過這麼大方的班主任!於是這個獎勵最初的時候激勵性很大,學生真的進步了。老師也履行承諾,請進步最大的學生去吃肯德基。第二次也是如此。第三次也是如此。但等次數多了,學生摸到了老師獎勵的規律。到第四次,進步最大的學生就在那裡等好了,「老師,你什麼時候請我吃肯德基?」到這個時候,老師心裡首先就不是滋味了,「咋請吃肯德基變成一種一所當然了?」之後,這位老師還發現,當學生已經預期到了獎勵是什麼,把獎勵當作是理所當然的時候,學生拿到獎勵的興奮感越來越低,基本沒什麼激勵性。

於是老師說,「這次不請了」。這時,學生反倒不樂意了,「憑什麼他們都有肯德基吃,就我沒有?老師看不起我?」

這樣,原來的激勵措施反倒成了對學生積極性的打擊。

有人會說,老師一直請就是了啊!但是,有一點一定要清楚,老師的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偶爾請還行,但如果試圖用錢來維繫整個班級的運行,1人對50多人,沒有老師的錢包能應對;更有可能,老婆如果知道了,估計這個老師以後連家門都難進了。

03、當一種激勵成為預期、成為理所當然時,這種激勵就會失去原有的效果。

同樣的例子還包括富人接濟窮人的故事(大致意思):

窮人家裡揭不開鍋,富人可憐他,每月都給他們1000元錢。開始的時候,窮人對富人感恩戴德,認為富人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但是,後來富人發現了另外一個窮人,他也很可憐。但是富人沒有能力每個人每月都給1000元。於是,富人為了兩個人都能得到接濟,決定將原來的1000元分成兩部分,一人500元。這件事被之前的窮人知道了,窮人很憤怒,「你為什麼要拿我的錢去接濟別人呢?」

關於這個故事,我們不去討論人性如何。我們要說的是,當一種激勵成為預期、成為理所當然時,這種激勵就會失去原有的效果。

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學會用合理的手段對學生進行獎勵,這其中是大有學問的。

今天,我們來簡單的探討一下。

04、除了物質性獎勵以外,我們其實還有3種其他獎勵形式:

1、口頭表揚。

口頭表揚,其實是心理學上社會性強化的一種。

社會性強化指的是:

人與人的互動就形成了社會性,社會性強化就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的形式表達對學生的認可和肯定。說白了,老師可以通過表示對學生認可的形式,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

說更白一點,老師就是要「多口頭表揚」學生,這是一種最經濟實惠的激烈形式,千萬別吝嗇。

有人會反駁,「整天說表揚學生,我天天都表揚,一點用都沒有!」

其實,這是你不會表揚。尤其是中學生,如果你很唐突的直接對其進行表揚,「比如你最近表現真棒」,他肯定會懷疑你的動機,「老師這麼誇我,肯定有另外的目的」,進而使你的表揚大打折扣。

你可以嘗試一下通過如下兩種形式對學生進行表揚:

1、當著他同學的面表揚他。這不僅有效,而且容易打消他對你的動機的懷疑;

2、當著他父母的面表揚他。這能夠讓他在父母面前倍兒有面子,以後他也會最大程度的支持你的工作。

有老師就曾經特意嘗試過第二種形式,甚至跑到學生家裡,專門就為了講學生好話。這個老師所帶的班級,一直都比同類班級更加優秀。

其實看到這篇文字的老師,你也可以嘗試一下。相信會取得效果。

2、給個官兒噹噹。

「給個官兒噹噹」又稱為權力強化,即賦予一部分同學特權性的活動,也就是通過讓這部分同學產生干一些在班級里與眾不同的事情,讓學生有一種身份意識,達到激勵這部分學生的目的。

中國的官場文化深入人心,對學生群體其實也是大有影響。你就看曾經的五道槓少年,活脫脫一個官場文化在校園裡的縮影。

但是這種方法其實也存在一個弊端。這個弊端和物質性獎勵是一樣的。

就是當你給學生賦權的時候,學生肯定是滿心歡喜的,但是當這個學生達不到你的要求,你要收回權力,「罷他官」的時候,則就有可能出現打擊學生積極性的情況。

所以,活動性強化這一招,可用,但是老師應該慎重用。

3、發獎狀。

與發獎金相比,發獎狀真的是最經濟實惠而且有效的形式了。所以,老練的班主任應該特別擅長於發獎狀,找准一切時機給學生髮獎狀,讓學生上光榮榜。不要以為這是一種做作的行為,不要說學生,就是大人,也特別喜歡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你就看我們老師自己吧,每年的評優評先,給給獎狀的事情,老師拿到之後不也要歡天喜地很長一段時間麼?

所以,我建議是每個班級都要有光榮榜,每個學生都要有機會上光榮榜,光榮榜定時更新,一直在班裡光榮的人,班主任要學會把他往學校推,如果能上一次學校公告欄的光榮榜,對於這個學生來講,一定是能夠銘記很久的事情。

而且,中學老師更應該記住,中學生尤其特殊性,他們的榜樣不是那些英雄人物,而是自己身邊的「同伴」,所以,我們要學會幫他們樹立身邊的榜樣。用優秀的同學去激勵他們進步。

有的老師說,「這一招對於後進生沒用吧!他們對什麼都不會在乎!」

這你就錯了,其實,發獎狀這種事情,好學生可能會麻木了,但是後進生可是很少有機會拿,家長更是很少有機會看孩子帶回家。如果你找準時機給這個孩子來一張,你說他有多開心,當他把這個獎狀帶回家,家長是有多驚喜?他能不感動?



以上3個方法,老教師肯定會用,但還在用物質獎勵的年輕班主任不一定會。那年輕教師就應該多多練習,多多運用,相信熟練掌握之後,一定能夠成為大家管理班級的有力武器。然後,結合這3點,以下這些事情,大家可以嘗試一下,相信立馬會在班級里見效:

將學生叫到辦公室,向他只表達謝意,不談別的;將對學生的表揚貼到牆上;遇到學生時,有意叫他的名字;當著學生父母的面,對學生進行表揚;親筆寫一張卡片,表示你的感謝;邀請學生到家做客,和學生一起吃一頓飯;提名某些學生擔任班級的公共職務;·····

04、對學生的表揚,我們一定要遵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原則。

最後,我們談談對學生表揚的原則問題。

學生的問題是多元的,問題的解也是多元的。我們手頭有這些「獎勵性」的武器之後,班主任更要進一步學會在什麼時機選擇什麼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獎勵。

因為學生個體具有獨特性、差異性,所以,具體該怎麼選擇,這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講明白的。

總之,一定要記住,一種表揚即使對某個學生有效,但是我們也絕對不能反覆用。因為一旦學生掌握了我們表揚的規律,對表揚有所期待,則這種表揚形式就會失去作用。

正確的表揚,應該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什麼意思?

就是我們的表揚要達到的效果是讓學生感覺到:只要我好好做,就會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老師會給我什麼樣的表揚,什麼程度的表揚,則是未知數。懲罰,亦然。

這樣,學生因為摸不到你的底,則會對你的表揚有期待,也才會勤勤懇懇地朝著你所期待的方向前進。

04、結語:

今天,和大家討論了如何對學生進行「獎勵」的問題。

我們知道了,除了物質獎勵以外,我們還有很多非物質的獎勵。而只有真正掌握了後面的這些非物質的技巧,並且能夠在「實戰」中進行運用,你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最後,歡迎喜歡探討教育問題的老師朋友能夠多多關注我,多交流,共同進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f-nLGwBmyVoG_1ZPw4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