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將於11月1日起施行

2024-10-20     金羊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盧佳圳 通訊員 孫旭東 鄭惠瑩

圖/賈自豪 李劍鋒

近日,經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通過,並經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批准,新修訂的《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下稱《條例》)將於2024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修訂後的《條例》共七章34條,對廣州開發區管理體制、開發建設、產業發展、開放合作、服務保障等作出全面規範。

今年是廣州開發區建區40周年。在此之際,《條例》的全面修訂可以說為廣州開發區新一輪改革探索提供了堅實的法治支持和保障,對推動廣州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賦能「二次創業」再出發具有重要意義。

更自主:「能放則放」原則寫入法規

作為廣州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規,也是全國首部關於經濟功能區的地方立法,《條例》於1987年2月19日頒布實施,至今已有37年。40年前,自建區伊始,廣州開發區就提出「依法治區」的先進理念,《條例》一如開發區的「基本法」,是廣州開發區高速建設發展堅實而有效的準繩。

然而在實現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廣州開發區也面臨著體制機制受限、資源約束趨緊、功能區域分散、發展動能不足等方面出現的挑戰。本次修訂,是依據法律法規和新時期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要求,在廣州開發區「二次創業」的全新發展階段,對原條例的結構和內容進行了全面調整和優化。

據了解,本次修訂秉持兩大總體思路,一是保留優化原條例中行之有效的好制度、好做法;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梳理髮展中的問題,及時清理滯後條款,完善增加原《條例》中落後或欠缺的內容。

修訂後的《條例》突出放權賦能,明確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行使市一級管理權限,將「能放則放」原則寫入法規,除依法應當由市政府管理或全市統籌的重大事項外,市級經濟建設管理權限交由管委會實施。這意味著未來廣州開發區將在項目引進、土地開發、行政審批等方面享有更大的政策優勢和自主權。

此外,《條例》還將適用範圍覆蓋至省、市政府批准或者委託廣州開發區管理的區域,延伸至由市政府確定的開發區輻射帶動區域,有效理順現有「一區多園」的開發建設格局,保證政策機制的穩定性、連續性,為未來發展布局預留充分的探索空間。

更聚焦:優先發展20項重點產業

本次《條例》修訂後的另一個特點是聚焦高質量發展,在廣州開發區重點產業培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產業創新能力提升、綠色低碳發展、園區智能化改造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具體要求。

目前,廣州開發區已形成了以高端裝備、生物技術、集成電路為代表的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以汽車、新型顯示、綠色能源、新材料、美妝大健康為代表的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並搶先布局低空經濟、人工智慧等萬億級新賽道。

而為支持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互融互促,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合力,《條例》明確列舉了生物製造、低空經濟、人工智慧、數字產業等20項重點發展產業並規定動態調整,要求開發區管委會應當制定支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先進位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政策,持續優化產業園區功能,培育先進位造業集群,強化資金支持,發展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場景建設和開放力度。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使《條例》滿足區內產業的發展需求,立法過程中,先後組織了8場企業座談會,邀請重點產業的相關企業代表參與座談交流,了解企業最為關切的問題。億航智能作為該區低空經濟領域的龍頭企業,也參與了企業座談,億航智能營運長王釗表示:「能夠很直觀地感受到廣州開發區對高新技術的全方位支持。」

「我們提出的建議也被採納了。」該負責人坦言,建議的採納對政府政策制定、產業發展布局、企業業務拓展和用戶場景開發都能夠起到有效的支持和指導性作用,為低空經濟發展注入一股強心劑,使得後續相關合作項目更好地推進。

眼下,在廣州開發區域內,無人機低空物流配送、低空飛行營地、空中傷員轉運、跨境電商低空配送等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均已從規劃變為現實。不難預見,在新修訂《條例》的政策助力下,越來越多新興產業的新技術、新產品將在該區率先得到應用推廣。

更開放:「引進來」「走出去」並行擴大

廣州開發區因改革而生、因開放而長,作為廣州對外開放的橋頭堡,自建區以來「外資」就是開發區繞不開的話題。2023年,廣州開發區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首次突破30億美元,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的44.4%,且連續5年位居全國經開區之首。

而在本次《條例》的修訂中,「開放」依舊是廣州開發區十分顯眼的發展關鍵詞。不僅要高水平地「引進來」,還要堅持高質量「走出去」的戰略,「引進來」「走出去」並行發力同步擴大新格局,充分發揮開發區對外開放平台作用。

《條例》明確規定,開發區管委會應當建立健全外商投資服務體系,加強國際合作平台建設,創新國際合作園區合作模式和市場化開發模式,支持區內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開展國際技術交流與跨境協作;完善以過程監管為重點的投資便利制度,在醫療、科技、金融、教育、電信等領域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探索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可行模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職稱評價和職業資格認可。

在距離廣州開發區6000多千米外的沙烏地阿拉伯,吉贊經濟城已經成為推動該國非石油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城中的中沙吉贊產業園,便是由廣州開發區聯合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沙特皇家委員會和沙特阿美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打造,是廣州開發區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成功實踐之一。

深工新材沙特項目主要生產改性材料以及LED燈具等下游產品,目前已建成3萬平方米廠房及配套設施。同時深工新材公司在廣州開發區建設生產基地,打造中沙產能合作(廣州)園區,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

「深工新材也是在廣州開發區的支持下,成功在沙特站穩腳跟。我們將堅定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立足廣州紮根沙特。」深工新材(廣州)有限公司董事長桂峰表示。

更深化:建設高水平營商環境示範區

長期以來,廣州開發區將營商環境作為立區之本,已先後推出7版營商環境改革方案,累計推出超700項改革舉措。而秉持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則,加速推進該區建設高水平營商環境示範區,本次修訂的《條例》還對人才保障、企業服務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進一步深化一流的營商環境。

在廣州派真生物總經理張超看來,廣州開發區始終積極構建親商、安商、富商的營商環境,致力於簡政放權、優化服務,推動行政效率提升。在《條例》的明確指引下,一系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營造了有利於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氛圍,大大增強了企業到開發區幹事創業的信心和決心。

具體來看,修訂後的《條例》規定,在人才保障方面,開發區管委會應當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制定急需緊缺人才目錄,重點引進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等,完善人才政策和服務保障體系,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務平台;在企業服務方面,應當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改革,開展訂製式審批、承諾制信任審批等服務,建立新型經濟形態包容審慎監管工作機制,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辦理模式。

同時,對於企業尤為關注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條例》還規定,開發區管委會應當加強智慧財產權協同保護,優化智慧財產權保險業務,建立健全智慧財產權維權服務體系和糾紛解決機制。該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強調:「《條例》施行後,我區將打造全覆蓋、全流程、全要素一體化的智慧財產權法治保護標杆區。」

作為廣州改革開放起步最早的地方,以廣州開發區建區40周年為新起點,以《條例》修訂施行為契機,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將不忘改革初心,堅定改革方向,大膽闖、大膽試,奮力在全市「大幹十二年、再造新廣州」中做好領銜、當好隊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ef1c9c22115952e644a1d0d15030c74.html







翁城日記 711

2024-11-05









翁城日記 709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