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為何自殺也不投靠劉備?或許武則天和裴炎的事例能給你答案

2023-12-28     劉明寶

原標題:荀彧為何自殺也不投靠劉備?或許武則天和裴炎的事例能給你答案

三國時期的荀彧作為曹操帳下的第一號功臣,一路見證了曹操勢力的由小到大,由於他為人正派、品格端正、智慧絕倫、忠義無雙,深受曹操的信任,每次當曹操領軍在外的時候,荀彧就擔起了鎮國的重任,正是因為荀彧對曹操的高度配合,才能夠讓曹操在極短的時間內掃滅群雄,統一中國的北方地區。

曾幾何時,荀彧和曹操是一對完美的君臣搭檔,在天下士林之中被傳為君臣相知的先進模範,但是隨著曹操地盤的擴大,權利的鞏固,在北方再無敵手的時候,他的慾望也在不斷的膨脹,通過曹操一系列的政治手段。

讓自己從司空到丞相再到魏公、加封九錫的位置上一路飆升,也正是封魏公、加九錫的政治立場導致君臣之間的關係開始出現了芥蒂,往日那種君臣之間的「蜜月期」再也一去不復返了。

終於,公元212年,荀彧作出了最後的決定——殉漢,或許很多人對荀彧的死自始至終都不能理解,認為既然曹操不能給予他人生的最高理想,為什麼不去投靠以漢室正統自居的劉備呢?而偏偏要以最激烈、最遺憾、最怯懦、最無能又最無力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立場從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呢?關於這一點,或許可以從唐朝武則天時期的宰相裴炎的事例中找到答案和解釋。

裴炎出身寒微,學富五車、為人清廉、以科舉進身,因為朝中無人導致在仕途之路上一直無法進身朝堂,無奈之下便已旁門左道依附中宮武則天,武則天因賞識他的才識最終提拔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當朝第一的實權宰相。

雖然是以依附武則天起家,但裴炎心裡卻自始至終裝著的都是他最高的人生理想——上報國家,下安黎民。所以從他當上宰相的那一天,就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提拔賢良,任用寒門,多次在政見上和武則天發生衝突依然能夠不畏強權堅持立場。

天長日久,因為裴炎心向李唐社稷而不肯成為武則天的爪牙招致了武則天的不滿,最終這種不滿引發了武則天和裴炎最後的裂變——在朝堂之上公然拒絕為武則天家族建立宗廟並要求武則天歸政於天子李旦,當時因為李勣(徐懋功)的兒子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反武,武則天便以裴炎勾連李敬業意圖謀反的罪名打入牢房並最終處死。

寫到這裡也已經明了,荀彧和裴炎的命運何其相似,一個以扶保漢室為使命,一個以保護李唐正統,江山穩固為理想,他們兩個人始終在曹操和漢朝,武則天和唐朝的中間小心翼翼的維持著這種極難拿捏的尷尬處境,更為可笑的是,這種結局竟然是因為他們一手造成的,現在這種平衡被打破了,他們能做什麼,唯死爾!

難道荀彧還能厚著臉皮去跪舔劉備?然後幫著劉備去打曹操?且不說投靠劉備後,劉備會不會對他言聽計從,就說劉備雖然是漢氏後裔,但誰不知劉備那一族早已沒落,在這三百多年淪為草寇的支族還有幾分血統可言?說到底,不過是打著漢室的旗號想要野心勃勃另起爐灶的野心家罷了,畢竟已經錯過一次讓天下人恥笑了,難道還要再錯一次讓天下人恥笑第二次嗎?

再說裴炎,裴炎未嘗不可和武則天假意示好,然後和李敬業裡應外合進行反武擁李,或者跑出洛陽找到李敬業,然後一起推翻武則天的統治,確立李唐家族的統治地位,但是這可能嗎?根本不可能。

誰都知道,李敬業原本姓徐,之所以能改姓李,完全是沾了他父親徐懋功的光,這樣的人他會忠心扶立已經被武氏占為己有的李唐王朝嗎?不能,他李敬業不過是想推翻武則天自己當皇帝而已。況且,李敬業有那個本事推翻嗎?不過是不學無術,仗著父親榮光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而已,把人生的最高理想託付於這麼一個人手中,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所以荀彧和裴炎他們能去投靠劉備和李敬業嗎?不能。那還能繼續效忠曹操和武則天嗎?同樣不能,因為他們已經和自己的政治理想背道而馳,越是效忠他們就越是走向自己理想的對立面,就越是和自己對著干。

荀彧和裴炎的處境是只要他們還活著,就是既不能幫他們也不能不幫他們,既不能背叛他們也不能不背叛他們,進退失據,前後維谷,當時的處境對於他們兩個而言,活著比死了還難,死了還能謝罪,還能明志,還能讓天下人敬重他們,永遠的記住他們。

可是活著呢?無論他們做出哪種選擇都是活活受罪,都得遭受著良心上的譴責,天下人的指責,即如此,唯有赴死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解救,讓他們得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ee48bc13c126b1f8c27a5bcd1936681.html